给语文老师的21条建议(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的独家思考)
教学:“放羊”有什么不好?这要看把羊放到什么地方
1、有人批评我的课堂教学是“放羊”式,“放羊”有什么不好?这要看把羊放到什么地方。
如果是放到水泥地上,那羊只能饿死;但如果是领到水草丰茂的原野上,羊自己就能吃得肥肥的。
2、我有时也“灌注”。
“灌”也没什么不好。
教师把自己读书所得,有激情地灌给学生,学生在很短时间内领悟到一些什么,为什么不可以?
3、在所有能力中,记忆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强化记忆力最基本的办法是诵读。
诵读不仅为了积累,为了形成语感,而且也是为了训练记忆力。
有了好的记忆力,将受用终生。
4、语文不能只讲语言文字,必须包容文史哲乃至科学艺术等等,离开这些内容,语文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5、人们往往觉得语文课时少,抓紧时间讲深讲透还来不及,怎么还能让学生自己看?这是一种误解。
越是时间紧,越是浪费不起,越不能由老师一味喋喋不休。
书要自己读,别人是不能代替的。
好的老师的作用在指导、点拨。
6、我既然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失误在“不读书”,那么,纠正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好好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人文精神,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也就是说,把学生带到语言的海洋中去,让他们自己弄潮击水,学会游泳。
7、我的改革实践主要是从教材教法两方面进行的。
我首先是把那些平庸之作剔除掉,同时增添大量名家名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走近大师。
在教法上,我也有所突破。
所谓教法,其实就是学法。
我的原则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上,我较多地让学生自己读书,一堂课,我讲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
每周还有一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自学,有计划开书目让他们读。
学生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后,再上台谈体会、交流,如同开记者招待会。
9、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进行文化学旅,也是我班的一大特色。
通过旅游,同学们与古人、名人、伟人得距离拉近了,对他们得诗文著述有了直接具体得感受。
人好象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
教师:从一个“知识点”的贩卖者变成一个引路人
10、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带了三年的学生,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会跟自己很像。
可见,教师自己就是一本教科书,学生翻阅三年,自然深受影响。
11、教师除了要好读书,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更要紧的是要有人格魅力,不要跪着教书,而要堂堂正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活得像个人。
12、教师还要有眼光和魄力,不断向学生推荐当代的精品。
13、要承认我们不如学生,我们要不断地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教师只有保持自身的开放性,才不致枯竭和落伍,才有资格为人师。
14、改革对教师自然也是一项挑战。
教师有一个角色转换过程,从一个“知识点”的贩卖者变成一个引路人,要给学生分析讲解、推荐书目、指导阅读、点拨启发、修改论文,不但要有广博的学问,更要有人格的力量。
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爱买书、会买书的人,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15、可怜我们的孩子天天在分析研究为何“吃饭”,“饭”里有什么营养成分,可就是没有真正扒几口!无怪乎到头来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偶尔有几个稍稍健壮的,也是得益
于课外,自己吃的。
16、学生思想很活跃,记忆力很强。
不要扼杀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禁锢他们的个性。
18、把学生培养成爱买书、会买书的人,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19、学生的阅读潜力不可小觑。
不要担心他们读不懂而过分迁就他们的阅读兴趣。
要让他们深刻,他们也完全可以深刻。
20、学生的习作应该有一块发表园地。
有了这一园地,既可以促进学生读书写作,又可以把他们的成果积淀下来。
学生每办一期《读书做人》,在读写与做人上真的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21、爱学生,与他们做朋友,你会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多,并反过来促进自我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