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通信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又是学好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电路(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连接、测试和调试技术;熟悉常用电子电工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熟悉安全用电知识,了解电路故障的检查和排除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为结合理论课程教学的需要,共设置16学时的实验课时。
第一部分绪论 (1)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 (1)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三、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 (1)第二部份基本实验指导 (2)实验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2)一、实验目的 (2)二、原理及说明 (2)三、仪器设备 (2)四、实验步骤 (3)五、思考题 (4)实验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原理 (5)三、实验设备 (5)四、实验步骤 (5)五、注意事项 (6)六、思考题 (6)实验三叠加定理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原理 (7)三、实验设备和器材 (7)四、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7)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8)六、实验预习要求 (9)七、思考题 (9)实验四验证戴维南定理 (10)一、目的 (10)二、设备、仪表 (10)三、原理电路图 (10)四、步骤 (10)五、注意事项 (11)六、预习要求 (11)七、总结报告 (12)八、思考题 (12)实验五 RC电路的响应 (13)一、目的 (13)二、设备和元件 (13)三、实验电路图 (13)四、内容和步骤 (14)五、预习要求 (16)六、注意事项 (16)七、实验报告 (16)八、思考题 (16)实验六单相交流电路 (17)一、目的 (17)二、设备、仪表 (17)三、实验电路图 (17)四、内容和步骤 (18)五、注意事项 (18)六、预习要求 (18)七、总结要求 (19)八、思考题 (19)附:日光灯的构造及电路原理简介 (19)第一部分绪论本指导书是根据《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电路分析基础》系统介绍电路理论,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电路定理、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的分析。
通过学生动手完成各个实验,通过各试验内容的数据测量与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电路的结构,电路的元、部件更能直观.生动认识。
使学生注意培养实验动手能力,更加理论联系实际。
三、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本课程实验共安排16学时。
第二部份 基本实验指导 实验一 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线性电阻和非线性元件及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
2、 学习直流稳压电源及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及说明元件伏安特性是指被测元件两端电压U 与通过该元件电流I 之间的关系曲线。
线性电阻元件的阻值不随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与元件电压或电流的方向无关(具有双向特性),其伏安特性是一条对称坐标原点的直线。
如图1-1(a )所示。
非线性元件的阻值随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其伏安特性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弯曲的曲线。
如图1-1(b )图所示。
直流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是一条平行于坐标的直线,如图1-1(c )所示。
三、仪器设备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HT-1712G 型 一台I(a )IU(b ) 图1-1四、实验步骤1、测定线性电阻R的伏安特性(1)按图1-2接线,定值电阻R1(约51Ω),电阻箱为被测线性电阻元件(约150Ω)。
(2)调节电源电压,约5-20V,测量线性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3)改变电阻箱的方向,重复(2)。
图1-22、测非线性元件(二极管N4007)伏安特性正向伏安特性的测定,按图1-3接线,使直流稳压电源输出可调,电压表约为0-1V,测量非线性元件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3、测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按图1-4接线,使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为10V,改变外接电阻,测量电压源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R五、思考题1.分析电阻、二极管及电压源的伏安特性。
实验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KCL、KVL定律。
2、掌握基本电子工具的使用(万用表、电阻箱、直流稳压电源、毫安表)。
二、实验原理I1.KCL原理:∑=0U2.KVL原理:∑=0三、实验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HT-1712G型0――30V双路一台2.直流毫安表C31-mA型100mA――1000mA 一台3.数字万用表DT9202型31/2位一块4.交流/直流电阻箱ZX38A/10型0――11111.1型一台5.通用实验板附:电阻150Ω、51Ω、82Ω、91Ω(1W)各一个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接线。
在每个支路(测量),选择好,接入电流表(毫安表),再打开电源。
读取电流表的数值,填入对应的表1中(请注意电流的方向)。
2.如图2-1所示,在通电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测量对应元器件的电压,填入对应的表1中(请注意电压的方向)。
3.如图2-2所示,接线,重复1、2操作,将测试数据填入表2中。
4.将实测值和理论值相比较。
表1表2图2-1五、注意事项1.不能带电操作,所有同学,接线完毕后,经老师检查后,方可通电。
2.电压源不能短路。
六、思考题1.电路中两个电动势均增大一倍,各支路的电流、电压如何变化?如果电路中只有一个电动势增大一倍,而另一个不变,各支路的电流、电压如何又如何变化?实验三叠加定理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2.进一步熟悉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和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是验证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的一个基本定理。
它表述如下:在线性电路中,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作用时,则任意支路的电压或电流,都可以认为是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而其它电源不起作用,在该支路中产生的各电流分量或电压分量的代数和。
三、实验设备和器材1.直流稳压电源H T-1712G型0――30V双路一台2.直流毫安表C31-m A型100m A――1000m A 一台3.数字万用表D T9202型31/2位一块4.通用实验板附:电阻150Ω、51Ω、82Ω各一个四、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1.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3-1所示,要求测量R2支路中的电流和R2上的电压。
图3-1 实验电路原理图2.实验步骤(1)测量U S1和U S2同时作用时的电压和电流I.按图1.1连接好电路,将U S1调整到10V,U S2调整到6V(注:电压源要先调整好,断电后再接入电路);II.经教师检查后,接通电源;如果电路正常,可接入电流表和电压表(注:接入电表时,注意极性!),测量R2支路中的电流I和R2的电压U。
记录所测数据。
(2)测量U S1单独作用时的电压和电流I.将U S1调整到10V,U S2断开后,再用导线短路(注:电压源要先调整好,断电后再接入电路);II.经教师检查后,接通电源;如果电路正常,可接入电流表和电压表(注:接入电表时,注意极性!),测量R2支路中的电流Iˊ和R2的电压Uˊ。
记录所测数据。
(3)测量U S2单独作用时的电压和电流I.将U S1调整到10V,U S2断开后,再用导线短路(注:电压源要先调整好,断电后再接入电路);II.经教师检查后,接通电源;如果电路正常,可接入电流表和电压表(注:接入电表时,注意极性!),测量R2支路中的电流I〞和R2的电压U〞。
记录所测数据。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1.将每次测量结果,用表格列出:表1 U S1和U S2同时作用时R2的电压和电流表2 U S1单独作用时R2的电压和电流表3 U S2单独作用时R2的电压和电流六、实验预习要求1.实验前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2.复习叠加定理的有关资料,用叠加定理计算R2支路中的电流I和R2上的电压U。
七、思考题1.将(2)、(3)的实验结果与(1)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什么结论?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实验四 验证戴维南定理一、目的1. 验证戴维南定理2. 学习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二、设备、仪表1.直流稳压电源 H T-1712G 型 0――30V 双路 一 台2.直流毫安表 C 31-m A 型 100m A ――1000m A 一台3.数字万用表 DT 9202型 31/2位 一块4.交流/直流电阻箱 ZX 38A /10型 0――11111.1型 一台5.通用实验板 附:电阻150Ω、51Ω、82Ω 各一个三、原理电路图四、步骤1.连接电路、测量电压和电流。
(1)用万用表测定实验板上各电阻大小。
(2)将电源电压E 1调至10V ,E 2调至5V 切断电源(即关闭直流稳压电源)。
(3)按原理电路图4-1(a)连接电路,在支路a 、b 端串入毫安表。
图4-1(a )(b )(4)经教师检查无误后,将电源开关接通。
(5)测量电压U ab和电流I L的大小。
2.测定开路电压U0断开R L支路,测量断开处的电压,它就是U0的大小。
3.测定等效电阻R0切断电源,即E1=0,E2=0:再将连接电源处短路,经教师检查无误后,用万用表测量a、b两端的等效电阻,它就是R0的大小。
注:也可在切断电源,并将E1、E2处短路后,于a、b间加以外部电压(设它是U=8V),测定这时流经电路的电流,二者相除即为R0(=U/I)。
4.拆除所连电路。
5.连接由U0(=E)和R0组成的等效电路,如图2.1(b)所示,E由直流稳压电源任一路供给。
R0由电阻箱调节获得,再将R L连接到它的两端。
6.经教师检查后,测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和电压U。
7.比较步骤“1”和“6”所测数据,正确时便切断电压拆线路。
五、注意事项1.万用表切不可在带电情况下测量电阻,本次实验在测定R1、R2、R3及R L后,随即调至直流电压的位置。
2.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一般应先调好电压数值,随后切断电源接入电路,再到电路供电时闭合电源。
3.每次接换电路都要经教师检查方可通电。
六、预习要求1.复习教材中的戴维南定理。
2.由电路图4-1所给数据,计算出U0和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