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章讲解
• 诺顿定理的说明
a
N
M
b
isc
a R0
M
b
其中:
a
N
isc
b
,
N0
注意电流源的参考方向。
a b R0
诺顿等效电路求法:
Isc
R0 Isc
N
N
诺顿等效电路
Isc为短路电流
=
Uoc R0
戴维南等效电路
R0
U OC I SC
戴维南等效电路可等效变换为诺顿等效电路。 所以,只要求得Uoc、Isc、 R0中任意两个,即可 得等效电路。
uc (t0 ) u1(t)
U0 u1(t)
t t0
由此可见:一个已被充电的电容,若已知uC(t0)=U0, 则在t≥t0时可等效为一个未被充电的电容与电压源 串联的电路。电压源的电压是t0时电容两端的电压U0 (初始电压,或电容电压uC的初始状态),如下图所 示。
1
第五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四、T形网络和∏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1. 电阻的 、Y形连接
三端 网络
1
R12
R31
2
3
R23
形网络
R31
1
3
R12
R23
2
Π 型电路 ( 型)
三端
1
网络
R1
R2
R3
2
3
Y形网络
1 R1
3 R3 R2
2
T 型电路 (Y、星型)
两个电路当它们的电阻满足一定的关系时, 能够相互等效 。
变换的简记方法:
• 通过第一篇的学习可见,电阻电路是用代数方程 描述的,即:如果外施的激励源(电压源或电流 源)为常量,则在激励作用到电路的瞬间,电路 的响应也立即为某一常量。或者说,电阻电路在 任一时刻t的响应只与同一时刻的激励有关,与过 去的激励无关。因此,电阻电路是“无记忆”的 或者说“即时的”。
• 但是,本篇将会看到,动态电路与电阻电路完全 不同,在任一时刻的响应不仅与当前激励有关, 还与激励的全部过去历史有关。这就是说,动态 电路是有记忆的。
uc(t) C
t0
ic
()d
1 C
t
t0 ic ()d
1t
uc (t0 ) C t0 ic ()d
其中,
uc
(t
0
)=
1 C
t0 -
i
c
(
)d(
)
uc(t0)称为电容电压的初始值,体现了t0时刻以前
电流对电压的贡献。
由此可见,在某一时刻t电容电压的数值并不
1、电容器的构成:两块金属板用绝缘介质隔开就构 成了一个实际电容器。
u++ q --
通电 有等量异性电荷 电压 电场 电容器是一种能存储电荷的器件,断电后 电荷仍保留,因此贮存电场能量。
2、 电容元件定义:(电容器的理想化模型)
能够在 q-u 平面内用一条曲线(称为库伏
特性曲线)描述的二端元件称为电容元件,即电
实际电容器
电力电容
• 常用电容器的电容量大约为零点几皮法至数千微 法,而采用碳纳米管可制作超大电容量的电容器, 达数百法,这在传统概念上是不可思议的!
• 实际电容器除具有存储电荷的主要性质外,还有 一些漏电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介质不理想,多少 有点导电能力的缘故。
• 一个电容器,除了标明它的容量外,还需标明它 的额定工作电压。电容器两端电压越高,聚集的 电荷就越多。但介质的耐压是有限度的,电压过 高,介质会被击穿。而电容被击穿后,介质导电, 也就丧失了电容器的作用。因此,使用中不应超 过其额定工作电压。
元件。
1
uc(t) C
t0
ic ()d
1 C
t
t0 ic ()d
1t
uc (t0 ) C t0 ic ()d
所以,只要知道了电容的初始电压和t≥t0时作用于电
容的电流,就能确定t≥t0时的电容电压。
上述关系可用等效电路加以说明。 1t
uc (t) uc (t0 ) C t0 ic ()d
uC(t)= uC(t+) 上式说明:“电容电压不能跃变”。当然,这种 性质仅在电容电流为有界时成立。
电容电压的另一性质是记忆性质,体现如下:
1t
uc (t) C ic ()d
它表明,在任一时刻t,电容电压uc是此时刻以前的电
流作用的结果,即电压“记载”了已往电流的全部历
史,所以称电容为记忆元件。当然,电阻则为无记忆
故知在此期间,电流为: i C du 106 4105 A 0.4A dt
因此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C)所示。
例5-2 如图(a)所示为电容与电流源相接电路,电流 波形如图(b)所示。求电容电压(设u(0)=0)。
解:已知电容电流求电容电压,可根据下式:
1t
u(t) u(t0 ) C
R0 uoc isc
简单证明:
a
N isc
b
a uoRc 0 isc
b
R0
uoc i sc
方法3: 求出网络 N 的端口VAR,直接画出由电压源
与电阻串联而成的等效电路。
方法4: 对简单电路直接进行化简得等效电路。
方法5: 用实验测量法得戴维南等效电路。
a、先测出Uoc ; b、接入可变电阻RL;
i
2 sc
R0
4
其中 uoc 、 isc为网络 N 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注意
①最大功率传递定理只能用于端口电路给定, 负载电阻可调的情况;
②端口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一般不等于端口内 部消耗的功率。因此,当负载获取最大功率 时,电路的传输效率并不一定是50%;
③计算最大功率问题结合应用戴维南定理或诺 顿定理最方便。
则电流越大,故电容具有通交流的作用。
(2)积分形式
ic(t) C
1 duc (t) C ic (t)dt
+ uc(t) -
对上式从-∞到t进行积分,并设uc(-∞)=0,得:
uc ic ()d
如果设t0为初始时刻,而且如果只需了解t≥t0
的情况,上式可改写为:
1
第五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5-1 电容元件 §5-2 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5-3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 §5-4 电容元件的储能 §5-5 电感元件 §5-6 电感元件的VAR §5-7 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 状态变量
若电容端电压u与通过的电流i采
用关联参考方向,如右图所示,则有:
(1)
1、Π型变换为T型:
接于端钮i的两电阻的乘积
RTi
三电阻之和
如:
R T1
R 12R 31 R12 R 23 R 31
2、T型变换为Π型: 电阻两两乘积之和
Rmn 接在与Rmn相对端钮的电阻
如:
R 12
R T1R T 2
RT2RT3 RT3
R T 3 R T1
仅仅取决于该时刻的电流值,还取决于从-∞到t所
有时刻的电流值,也就是说与电流全部过去历史有 关。
描述一个电容元件必须有两个值:C 值和uc(t0)
值。
例5-1 电容与电压源相接如图(a)所示,电压源电压 随时间按三角波方式变化如图(b)所示。求电容电 流。
(a)
(b)
解:已知电压源电压u(t),其电流可通过 i(t)=Cdu/dt求出。
特例:若三个电阻相等(对称),则有
RΠ = 3RT
外大内小
R12 R1 R2
R31 R3
R23
R12
R1R2
R2R3 R3
R3R1
RT = RΠ/3
R T1
R 12R 31 R12 R 23 R 31
注意
①等效是对外部(端钮以外)而言的,对内不成立。 ②等效电路与外部电路无关。 ③用于简化电路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五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第六章 一阶电路 第七章 二阶电路
第五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5-1 电容元件 §5-2 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5-3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 §5-4 电容元件的储能 §5-5 电感元件 §5-6 电感元件的VAR §5-7 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 状态变量
+
N
uL
-
RL
+
Uoc
-
R0 + I
uL
-
RL
c、调可变电阻RL ,
当uL为Uoc 的一半时,则有:RL=R0
二、诺顿定理
含独立源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 N ,仅从 端口看,可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组 合。其中电流源的电流等于网络 N 的短路电
流 isc ,而并联的电阻等于网络 N 中所有独
立源置零时所得网络 N0 的等效电阻 R0。
荷 q 和电压 u 存在代数关系。若该曲线是过原
点的直线,则称为线性电容元件,否则就是非线 性电容元件。
3、定义式
q(t) Cu(t)
C称为电容元件的电容量。
4、符号及单位 ic(t) C + uc(t) -
单位:法拉(F),1F=106F=1012pF 注:电容元件简称为电容,其符号 C 既表示元 件的参数,也表示电容元件。
• 而且,任何一个集总电路不是电阻电路就是动态 电路。
在动态电路中:
• 含有一个独立动态元件的电路称为一阶电路。 此时,电路方程为一阶常系数微分方程。
• 含有二个独立动态元件的电路称为二阶电路。 它的电路方程为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