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检查表
1、项目质量计划、措施。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
3、质量管理制度。
4、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5、过程(可追溯性)控制记录。
6、执行标准。
7、其他资料。
5
项目安全控制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2、要根据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进行相应的安全控制。施工项目应实现重大伤亡事故为零的目标。
6、卫生防疫及其他。现场应准备必要的医疗保健措施,按需要制度防暑降温措施,注意食品卫生,进行节水、节电管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1、现场文明、环保、卫生、节能等管理制度。
2、现场标牌、标识(论证)。
3、民工夜校管理记录。
4、专项方案编制。
5、夜间施工许可证、污水排放许可证、环保审批表。
6、施工保险证明。
7、消防设施(认证)。
8、其他资料。
8
项目合同管理
1、项目经理部应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负责所有合同的报批、保管和归档工作。
2、必须遵守《合同法》、《建筑法》规定的各项合同履行原则和规则。
3、在施工合同履行前,向各职能部门人员交底,依据施工合同指导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工作。
4、组织施工力量,签订分包合同,做好施工准备。
1、项目管理人员报审表。
2、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3、非本单位证书人员的聘用书。
4、主要成员变更后的报审手续。
5、项目经理的任免文件等。
2
项目管理制度制订
主要管理制度有:
1、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3、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4、项目进度管理制度。
5、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5、制订科学周密的工作计划,按施工进度计划及时搞好供应和管理工作,保证顺利施工。
6、按技术规范、规程和设计图纸施工,制订各种有效措施,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全面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合同要求。
7、按期竣工,试运行,通过质量检验,交付业主,收回工程价款。
8、施工期间,注意收集、记录对方当事人违约事实的证据,对业主发包方履行合同进行监督,作为索赔的依据。
3、制订并落实各项技术责任制,相关责任人职责清楚,人责到位。
4、按过程控制程序文件要求进行工程图纸的内部审查,并汇总意见,形成图纸自审记录文件。
5、参加图纸会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做好设计变更的洽商并形成书面资料。
6、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技术方案的编制,及时履行报审手续。深基坑支护、爆破作业、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等专项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审批同意。
1、项目部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工作的机制,切实提高对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形成文件。
2、加强标前调查分析,规避投招标风险。
3、提防各类担保陷阱,请专业人员把关。
4、要注意债权时效,注意留下主张债权的书面证据。
5、要善用优先权利,防止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约定期限的过期。
6、要慎对停建项目,充分正视停建、缓建项目所带来的风险。
工程项目管理检查表
[摘要]
序号
管理环节
检查内容与要求
检查资料
பைடு நூலகம்执行情况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1、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其人管理人员配置;
2、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和专业特点设置,根据施工工程任务需要调整,适应现场施工需要设置。
3、持证上岗比例应满足相关求。
4、项目经理部组织及主要成员配置应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1、中标通知书。
2、施工合同协议。
3、项目合同管理制度。
4、材料供货合同。
5、各类专业分包合同。
6、合同变更、终止情况。
7、合同违约证据、索赔、争议协调处理记录。
8、其他资料(有关函件往来、音像等一手资料和法律、法规等)。
9
项目信息管理
1、项目部应设信息管理员或兼职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员应经培训准上岗。
2、应及时收集信息,并将信息准确、完整地传递给使用单位和人员。
3、项目管理过各中形成的各种数据、表格、图纸、文字、音像资料应保证真实、准确,具有特效性,经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及时存入计算机中,纳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内。
4、实行总分包的项目项目分包人应负责分包范围的信息收集、整理,承包人负责汇总、整理发包人的全部信息。
6、建立资源消耗台帐,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
7、应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的方法控制分部分项成本。
8、建立项目成本的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9、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堵塞浪费漏洞。应特别关注的是现场平面布置管理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10、定期开展“三同步”(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的同步)检查,防止项目成本盈亏异常。
4、资金管理。应保证收入、节约支出、防范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资金,要做好项目资金计划的编制、审批,及时按工程合同和进度统计审定情况收取工程款,做好项目资金的控制使用,以收定支,节约开支,加强财务核算,及时盘点盈亏,并及时做好项目的资金分析,进行计划收支与实际收支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改进资金管理,竣工后及时做好经济效益结算,兑现奖励。
2、材料管理。编制材料需要量计划,按计划保质保量及时供应材料。做好材料仓库选址,进场材料应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认证,做好相应的验收记录和标识,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产实施材料使用监督制度办理剩余材料退料、回收,做到工完料净、场清。
3、机械设备管理。编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合理安排机械设备调配,并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合同措施保证施工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用养结合,降低项目的机械使用成本。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岗位责任制,搞好班组核算,加强考核和激励。
1、以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最终目标。
2、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单位(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应通过编制年、季、月、旬、周施工进度计划实施。
4、跟踪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在计划图上进行实际进度记录。
5、执行施工合同中的进度相关条款的承诺,跟踪形象进度,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6、及时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和调整,向企业提供月度施工进度报告。
7、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记录。
8、其他资料。
6
项目成本控制
1、项目的成本控制应坚持全面控制、动态控制和创收节约相结合的原则。
2、编制两算(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
3、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优化,制定技术降低措施。
4、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实现 “以收定支”。
5、以施工预算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损耗。对生产班组任务安排必须签收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并按实际完成情况按单进行结算支付报酬。
3、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应具有超前性、针对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各项安全技术交底必须逐步进行。
4、必须建立施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未经施工安全生产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应认真开展应期、季节性、临时性、专业性、群众性的安全专项检查和安全管理检查。各项检查要有纪录。
6、项目部必须按要求配置必要的资源,并采取各项可靠的技术措施,消除安全隐录,保证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的保护。
10、及时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并及时办理验收手续。
11、贯彻执行企业的技术标准,认真做好新技术的应用和总结,努力推行企业的技术进步。
1、技术管理制度。
2、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
3、技术交底。
4、技术复核。
5、技术措施计划。
6、隐蔽验收。
7、新技术应用、总结、QC成果。
8、其他资料。
12
项目风险管理
2、现场标志。在施工现场门头设置企业名称、标志,在施工现场主要进出口处醒目位置设置施工现场公示牌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有条件项目宜对施工现场进行绿化布置。
3、场容管理,施工设施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按已批准的施工总平面图划定的位置,明确划分施工作业区,生活区和办公区。作业区现场施工器具堆放合理、码放整齐、规格分类、挂牌标识,大宗材料有计划分批进场,坚持做好落手清,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生活区宿舍、食堂、厕所、浴室齐全,符合卫生标识,现场的办公、生产和生活临时设施搭建应经审批,应满足和符合防火、防台、卫生、环境和节能的要求。
7、坚持“验收合格才能使用”原则进行安全验收,并办理书面确认手续。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定人、定期限、定措施完成整改,并做好复查验证,合格后方可销案。
8、安全事故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1、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责任书。
3、安全检查资料台帐。
4、整改复查回执。
5、安全投资台帐。
6、专项方案编审。
4、环境保护。工地地面应做硬化处理,现场排污、排水沟渠道通畅,控制噪声、粉尘、有毒有害烟尘的排放,建筑垃圾、渣土应按指定地点堆放,进现场车辆应经常冲洗,保持清洁。施工中需停水、停电、封路等影响环境时应事先告示,并高有标志。
5、防火保安。现场应设立门卫或警卫,进入施工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应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证卡,并应采用现场施工人员标识。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现场的通道口等应有明显的标志或指示牌。关键岗位和危险作业施工人员应经培训持证上岗,按规定办理施工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4、应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过程质量控制应由每一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
5、做好施工、生产要素质量控制(人、机、料、法、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6、工程变更应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程序,建筑产品或半成品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
7、按规定程序整理质量记录,编制竣工资料。
8、执行企业质量标准,识别质量持续改进区域,定期做好质量的回访与保修。
4
项目质量控制
1、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