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探索与经验
2015年版
设置了122条特别管 理措施,其中,限制性 措施85条、禁止性措施 37条,统一适用于四个 自贸试验区。制造业领 域的条款数大幅减少, 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 乐业领域的条款数有所 增加。
七项创新举措
三、转变贸易发展方式
1. 推动贸易的转型升级
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探索配套税收政策
七项创新举措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 宽进(取消和减少事前审批)
➢ 备案管理(如外商投资、境外投资等) ➢ 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 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 “先照后证”登记制
七项创新举措
2. 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反垄断审查 ➢ 安全审查(准入环节、并购环节) ➢ 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 社会信用体系 ➢ 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 ➢ 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
六大改革红利
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试验区成立以来,包括融资租赁、电子商务、文 化创意、管理咨询在内的大量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 试验区。以融资租赁为例,截至2015年5月底,试 验区已有融资租赁企业419家,注册资本293亿元。
六大改革红利
五、加快高端要素集聚
以吸引总部企业为例,2014年7月24日,上海市 第24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颁证仪式举行,有21家跨 国企业成为上海“总部经济”新成员,其中,有12 家企业落户在试验区,占比超过50%。
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 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 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
★ 大力培育新型贸易业态(电子商务、离岸贸易等) ★ 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实现“中国服务”和“中国制 造”的双轮驱动
七项创新举措 四、深化金融开放创新
1
建立风险可控的分账核算系统
七项创新举措
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制定与修订
2013年版
涉及18个门类、89 个大类、419个中类 、1069个小类,在 小类下设置了190条 特别管理措施。也 就是说,约17.8%的 行业小类是禁止或 限制外资进入的。
2014年版
特别管理措施从 190条调整为139条 ,减少了51条,同 比缩减26.8%。其中 ,因扩大开放而实 质性取消14条,因 内外资均有限制取 消14条,因分类调 整而减少23条。
六大改革红利
二、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据有关部门测算,实 行新的监管模式后,上 海自贸试验区进口平均 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了 41.3%,出口平均通关 时间较区外减少了 36.8%,通关效率获得 了较大幅度提高。
六大改革红利
三、拓宽投融资空间
1.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领域扩大 2. 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空间扩大 3. 境外融资便利化及融资成本下降
七项创新举措
二、扩大投资领域开放
1. 扩大服务业开放(金融、航运、商贸、 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 2. 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3. 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
七项创新举措
负面清单管理:外资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鼓励类 允许类 限制类 禁止类
正面清单
负面清单
七项创新举措
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的两大转变 ◎ 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 国民待遇延伸到准入阶段
七项创新举措
2. 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
➢ 采取集中申报通关模式 ➢ 加强卡口监管与围网管理 ➢ 简化跨关区货物流转手续
3. 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
➢ 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 ➢ 采取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
七项创新举措
七、探索配套税收政策
1. 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
➢ 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税收政策 ➢ 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
三大发展趋势
三、自贸试验区经验的复制推广
1. 时间:何时复制推广? 2. 地点:推广复制到何地? 3. 方式:中央部署还是地方自主? 4. 内容:怎样因地制宜?
谢 谢!
谢谢观赏!
2020/11/5
47
+
人民币跨境使用
资本项目可兑换
4
利率市场化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七项创新举措
七项创新举措
五、完善法制领域保障
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提供地方立法保障的《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于2014年7月25日获上海市 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8月1日起 施行。这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本法”被上海市 人大定位为综合性立法。
六大改革红利
2015年 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经营总收入: 16400亿元 同比增长2% 进出口总额: 7400亿元 商品销售额: 14300家 同比增长约3倍 自贸账户收支:22053亿 工商税收: 591亿元 同比增长9.54% 港区集装箱: 3271.4万标箱 同比增长7.0% 外高桥、洋山、浦东机场口岸进出口总额: 63608.12亿元 同比增长 约 8%
三大发展趋势
一、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
1. 改革多是“进行时”和“将来时”而少有“完 成时” 2. 改革进入攻坚期,要啃“硬骨头” 3. 加强试验区试点与“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建 设的联动机制
三大发展趋势
二、津粤闽自贸试验区试点:形成多个经验样本 1. 复制借鉴+自主探索 2. 对接和服务区域发展战略
《条例》共9章57条,从管理体制、投资开放、贸易 便利、金融服务、税收管理,到综合监管、法治环境等 方面,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七项创新举措 六、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七项创新举措
1. 推进实施“一线放开”
➢ 实行“先入区、后报关” ➢ 适当放宽进出口货物检验 ➢ 探索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综合改革试验区 + 自由贸易园区(FTZ)
两种战略定位
对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 对内:进一步推进与深化改革的“试验田”
七项创新举措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扩大投资 领域开放
转变贸易 发展方式
深化金融 开放创新
完善法制 领域保障
六条经验启示
六、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之路 1. 以改革创新培育双向开放新优势
➢ 高水平的“引进来” ➢ 大规模的“走出去”
2. 积极打造双向开放平台
六条经验启示
截至2015年11月,基地新增注册资本14.39亿元,新签项 目出租面积5877.97平方米,预计到年底出租率将保持在93% 左右,共有超过340家企业入驻,其中不乏华谊兄弟、盛大 国际、东方梦工厂、佳士得拍卖等国际知名文化龙头企业。
六条经验启示
四、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互促互进 1. 通过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创新 2. 通过深化改革夯实内功、提升对外竞争力
六条经验启示
五、在维护国家安全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
1. 投资领域开放把握合理限度 2. 贸易监管“一线放开”守住底线,二线 安全高效管住 3. 金融开放循序渐进并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六大改革红利 六、使消费者获得更多利益
六条经验启示
一、围绕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主线深化改革 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推进制度创新 三、按照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优化发展环境 四、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互促互进 五、在维护国家安全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 六、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之路
六条经验启示
一、围绕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主线深化改革 1. 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的主线 2. 重点解决好政府“越位”和“缺位”问题 3. 紧密围绕“三张清单”推动政府自我革命
六大改革红利
一、激发投资创业积极性
从挂牌到2014年9月末,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新设企 业数为12643户,超过挂牌前23年的总数,其中贸易类 和服务类企业占比分别为54%和36%。截至2015年12月 底,新设企业数已达到2.43万户。上海自贸试验区已 成为大众创业的热土。
企业注册时间从原 先的29天缩短到4天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探索与经验
120.72平方公里
一个核心特征 两种战略定位 七项创新举措 六大改革红利 六条经验启示 三大发展趋势
一个核心特征
自贸试验区和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 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有何实质差异?
聚焦制度创新,以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两种战略定位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仅仅是一般意 义上的自由贸易园区(FTZ)
六条经验启示
六条经验启示
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推进制度创新
六条经验启示
三、按照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优化发展环境 1. 为转型升级提供平台支撑 2. 为转型升级提供制度支持
六条经验启示
★ 2012年,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迈入了“千时代” ★ 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象:位于上海的跨国公司 地区总部多是行政性质的,资金运作往往不在其中, 为什么会这样?
七项创新举措
2. 实施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
➢ 扩大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范围 ➢ 飞机租赁增值税优惠政策 ➢ 选择性征税政策 ➢ 经“一线”入区货物的税收政策 ➢ 完善启运港退税政策
六大改革红利
一、激发投资创业积极性 二、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三、拓宽投融资空间范围 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五、加快高端要素集聚 六、使消费者获得更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