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第二标段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第二标段项目部2014年10月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 (2)第二节编制依据 (2)第三节环保、水土保持目标与保证体系 (3)一、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3)二、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3)第四节环保、水土保持管理职责及制度 (5)一、管理职责 (5)二、制度保证 (6)第五节环境保护措施 (6)一、施工弃渣处理措施 (6)二、防止饮用水污染措施 (6)三、施工活动中心噪声治理措施 (8)四、废气、废水、废油的治理措施 (9)五、施工区和生活区卫生设施及粪便、垃圾的治理措施 (10)六、自然治理和能源的节约利用 (11)七、施工后的场地清理 (11)第六节水土保持措施 (12)一、水土流失因素分析 (12)二、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12)三、防治原则 (13)四、防治目标 (14)五、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15)六、主体工程中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评价 (15)七、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6)八、主要施工方法 (16)第一节工程概况河道原为辽代开凿的运河,属支流,发源于北京市左安门,流经朝阳、通州,于张家湾注入。
通州段河道主河道长度约10.2km。
本项目工程范围包括河道通州段主河道及其支流。
其中主河道治理起点为通马路桥,终点为入处,治理长度10.136km(不包含桩号4+683.8~7+725.3段);支流治理起点为通马路,终点为入河道处,治理长度2.227km。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第二标段,对河道主河道及建筑物及其上下游部分河段河道施工。
施工内容包括:主河道1+306.65处改建跨河桥及1+200~1+400段河道施工;主河道10+132处改建跨河桥及10+000~10+135.9段河道施工;主河道9+188处新建跨河桥及9+000~9+376.7段主河道及岔河施工;支流2+230处新建巡河路桥及2+100~2+226.8段河道施工;支流0+102.2处修建拦河钢坝闸及0+000~0+200段河道施工。
其中河道治理包括:河道扩挖、清淤,岸坡生态护砌,修筑堤防,改建出水口,修建巡河路,水土保持等。
桥梁工程包括:钢筋砼灌注桩、墩柱、盖梁、桥台、空心板梁、桥面系及附属工程。
钢坝闸工程包括:浆砌石护底、护坡,钢筋砼底板、侧墙,设备安装等。
第二节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施工现场调查得到的相关资料。
第三节环保、水土保持目标与保证体系一、环保、水土保持目标噪声、污水、粉尘排放、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水土保持达标;杜绝重大环保、水土保持事故;环保、水土保持投诉率为零。
施工期排放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经过有效处理后达到排入地表水的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中的二级标准;尽量减轻施工队局部区域(如附近村庄等)周围的环境空气污染,施工区的总体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污染,使噪声敏感区域(如附近村庄、学校等)环境噪声控制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村庄内噪声控制在2类标准;采取卫生检疫、施工区杀虫灭鼠等措施,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施工区人群的身体健康;水土保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二、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小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细则,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环保、水土保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调度负责人机械管理负责人劳务管理负责人其它有关部门材料管理负责人1、监督施工全过程的环保、水土保持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进行纠正。
2.发现并配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3.开展环保、水土保持活动和环保、水土保持知识的培训工作。
1、制定项目环保、水土保持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水土保持方案。
2.监督各项环保、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落实。
3.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1、合理安排生产,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2.组织各项环保、水土等保持技术措施的实施。
1、保证使用的各类机械在安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2.监督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章作业。
1、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
2.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水土保持和文明施工培训、考核。
1、保证按要求贮存和堆放材料。
2.对有毒有害危险物品严格管理和领用制度。
3.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再利用。
各工序、班组、岗位人员做好具体的职责第四节环保、水土保持管理职责及制度一、管理职责1、项目经理(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环境、水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负责本项目部环境、水保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和实施;(3)负责组织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控制重大环境因素和安全风险;(4)保障环境、水保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资源。
2、技术负责人(1)对项目经理负责,贯彻实施环境、水保方针和环境、水保目标,协助建立、完善环境、水保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运行;(2)负责施工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境、水保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与传递;(3)负责运行程序和对有关环境、水保人员的培训、意识和能力的评价;(4)负责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验证结果。
3、环保、水土保持管理员(1)对项目经理负责,贯彻实施环境、水保方针和环境、水保目标,协助建立、完善环境、水保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运行;(2)负责制定环境、水保管理方案,并保存记录;(3)负责环境、水保管理体系文件收发工作,及时传递到有关人员手中,保证运行有效;(4)负责与外部、本部门个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保持渠道畅通;(5)负责收集整理有关记录,以备查阅。
二、制度保证对职工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教育,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将施工环保确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
项目经理部将定期对施工现场的环保、水保情况作检查,将环保、水保工作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的效益奖金直接挂钩,以维护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弃渣处理措施(1)渣土要及时清运,集中堆放的采取覆盖并保持其表面湿润或固化处理。
施工临时堆土堆成梯形,土堆两侧用铁质围挡进行防护,并在土堆表面用防尘网进行遮盖,以防止风蚀。
(2)当石方地段附近无填埋场或弃渣场时,使用翻斗运输车将弃渣拉运到当地国土部门、环保部门指定的处地点进行堆放或填埋,一般考虑进行凹地填埋。
(3)对于植被稀少或无植被的地段,就地规整成方并加以覆盖(用石块或混凝土),防止出现新的风沙源。
(4)对于有植被的地段,就地平整并加以覆盖原土,恢复植被,防止出现新的风沙源。
二、防止饮用水污染措施施工废污水主要包括三部分:生活污水、机械设备保养冲洗水和混凝土废水。
本工程施工区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0吨/日,施工期内新增COD及NH3-N的排放量分别约为2.2吨和0.2吨。
由于工期较短,拟在施工生活区设置蓄水池,污水由运输车外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机械设备保养冲洗废水须经沉淀隔油处理,达标后可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混凝土养护废水产生量较小且难收集,水质较清洁,因此不予处理。
1、生产废水处理措施(1)在生产废水排出口下游设矩形平流工沉淀池,池壁采用浆砌块石水泥砂浆抹面。
沉淀下来的泥浆用灰渣泵抽入低洼处,污泥经晒干脱水后与工程弃料一并处理,上清液用于工地洒水降尘。
(2)在施工区建汽车冲洗台一个,并在汽车洗排口下游建隔油沉淀池一个,对废水进行隔油沉淀处理。
2、生活污水处理措施(1)在主生活区建隔油池一个,并建生活污水收集池一个,确保不对周边水质造成污染。
(2)生活区内设置厕所,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必须经二级生化处理,在生活区厕所下水出口设置化粪池,整个工区内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收集管线一同汇入化粪池,经化粪池沉淀后污水排入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达标后排入附近低洼处或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
3、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泄漏,污染土壤水体;施工场地撒落的物料要及时清扫,物料堆放要采取防雨水冲刷措施,以免被冲入河道,污染水体;回填土应做好临时拦挡措施,用土工编织物对表土进行覆盖。
三、施工活动中心噪声治理措施施工产生的间歇性和持续性噪音会对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施工时须加以保护。
施工主要噪声源为破碎炮、风镐、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期可采取的声环境保护措施如下:1、优先选用电动机械,对工地上使用的噪音比较大的机械均设置消音装置,控制施工噪音,确保离开施工作业边界30米处噪音小于75分贝、撞击噪音最大不超过90分贝,施工噪声必须控制在场界夜间55分贝以下。
2、由于本工程距离村庄较近,避免深夜运输,禁止高噪声机械施工。
运输车辆行驶至校区附近时限速行驶,并禁止使用喇叭。
3、对施工人员进场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在工地施工时,特别是晚上10时之后,不发生人为噪声。
施工时,材料不从车上往下扔,采用人扛下车和吊车吊运。
4、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制订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高振动设备同时施工,此外高噪声、高振动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日间,在环境背景值较高的时段内(7:00~12:00,14:00~22:00)进行高噪声、高振动作业,严格禁止在夜间(22:00~次日6:00)进行高噪声、强振动污染的施工作业。
5、合理布局施工场地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布局是减少施工噪声和振动的重要途径,在满足施工作业的前提下,将充分考虑施工场地布置与周边环境的相对位置关系。
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和振动源,如加工车间、料场等相对集中,尽可能选择在远离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减少振动的传播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施工期按国家标准和北京市的法规,安排施工方式和时间,避免施工噪声对沿线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必要时采取工程措施降低施工噪声。
6、降低设备声级(1)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器等。
(2)固定机械设备与挖土、运土机械,如挖土机、推土机等,通过排气管消音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和振动。
(3)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维修不良的设备常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声级。
(4)闲置不用的设备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减速,并减少鸣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