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____填料塔设计____设计题目: ____水吸收丙酮____院系: ___ 化工学院_____学生姓名: _____ 马学成______学号: ____ 201007042____专业班级: ____化艺1001班____指导教师: ______张玉洁_____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填料塔的工艺设计(二)设计条件1.生产能力:每小时处理混合气体8000Nm3 /h2.设备形式:填料塔3.操作压力:101.3KPa4.操作温度:298K5.进塔混合气体中含丙酮6%(体积比)6.丙酮的回收率为99%7.每年按330天计,每天按24小时连续生产8.建厂地址:兰州地区9.要求每米填料的压降都不大于103Pa。

(三)设计步骤及要求1.确定设计方案(1)流程的选择(2)初选填料的类型(3)吸收剂的选择2.查阅物料的物性数据(1)溶液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丙酮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气相密度、粘度、表面张力、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3)丙酮在水中溶解的相平衡数据3.物料衡算(1)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流量和组成(2)确定泛点气速和塔径(3)校核D/d>8~10(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实际的喷淋密度要大于最小的喷淋密度。

4.填料层高度计算5.填料层压降核算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重新进行以上计算6.填料塔附件的选择(1)液体分布装置(2)液体再分布装置(3)填料支撑装置(4)气体的入塔分布.(四)参考资料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柴诚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2、《现代填料塔技术》王树盈中国石化出版3、《化工原理》夏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五)计算结果列表(见下页)目录1. 概述与设计方案的确定 ---------------------------------------- - 5 -1.1填料塔简述 ---------------------------------------------- - 5 -1.2设计方案的确定 ------------------------------------------ - 5 -1.2.1装置流程的确定------------------------------------- - 5 -1.2.2填料的选择----------------------------------------- - 6 -1.2.3 吸收剂的选择 -------------------------------------- - 8 -2. 设计计算 --------------------------------------------------- - 9 -2.1基础物性数据 -------------------------------------------- - 9 -2.1.1 液相物性数据 -------------------------------------- - 9 -2.1.2气相物性数据 ------------------------------------ - 10 -2.2 物料衡算----------------------------------------------- - 10 -2.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 - 11 -2.4填料层高度计算 ----------------------------------------- - 13 -2.5填料层压降计算 ----------------------------------------- - 15 -3. 填料塔附件的选择 ------------------------------------------- - 15 -3.1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 15 -3.2 液体分布器的选择--------------------------------------- - 16 -3.2.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 16 -3.2.2分布点密度计算------------------------------------ - 16 -3.3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 - 17 -3.3.1填料支承设备-------------------------------------- - 18 -3.3.2填料压紧装置-------------------------------------- - 18 -3.3.3液体再分布装置------------------------------------ - 18 -3.3.4除沫装置------------------------------------------ - 19 -4. 结论 ------------------------------------------------------- - 19 -5.参考文献 ---------------------------------------------------- - 19 -6.附录 -------------------------------------------------------- - 20 -1. 概述与设计方案的确定1.1填料塔简述塔设备在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医药、食品等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汽液传质设备[1]。

其作用实现气—液相或液—液相之间的充分接触,从而达到相际间进行传质及传热的过程。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形式,可将塔设备分为两大类:板式塔和填料塔。

板式塔内沿塔高度装有若干层塔板,液体靠重力作用由顶部逐板流向塔釜,并在各块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气体靠压强差推动,由塔底向上依次穿过各塔板上的液层而流向塔顶。

气液两相在塔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

填料塔则在塔体内装填填料,液体由上而下流动中在填料上分布汇合,气体则在填料缝隙中向上流动。

填料为气液传质提供了较大的气液接触面积。

[2]填料塔的基本特点是结构简单,压力降小,传质效率高,便于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对于热敏性及容易发泡的物料,更显出其优越性。

过去,填料塔多推荐用于0.6∽0.7m 以下的塔径。

近年来,随着高效新型填料和其他高性能塔内件的开发,以及人们对填料流体力学、放大效应及传质机理的深入研究,使填料塔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3]1.2设计方案的确定1.2.1装置流程的确定吸收装置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4]塔内气液两相流动方式可以是逆流也可以是并流。

通常采用逆流操作,气体自塔低通入,液体从塔顶洒下,因此溶液从塔底流出前与刚进入塔的气相接触,可使溶液的浓度尽量提高,经吸收后的气体从塔顶排除前与刚入塔的液体接触,又可使出塔气体中溶质浓度尽量降低。

在逆流操作下,在相同的进出口组成条件下,逆流吸收流程具有较大的平均传质推动力,可以减少设备尺寸,提高吸收率和吸收剂使用效率,可以实现多级理论级操作,气体净化程度较高,常在工业上应用。

而并流吸收流程是气液两相均从塔顶流向塔底,只有一个理论级操作,气体净化程度不很高,但却可以避免塔的液泛现象。

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在逆流操作系统中,用泵将吸收塔排出液体的一部分冷却后与补充的新鲜吸收剂一同送回塔内,即为部分再循环操作。

通常用于已下情况:当吸收剂用量较小,为提高塔的液体喷淋密度;对于非等温吸收过程,为控制塔内的温升,需取出一部分热量。

该流程特别适宜于平衡常数m很小的情况,通过吸收液的部分再循环,提高吸收剂的使用效率。

多塔串联操作若设计的填料层高度过大,或由于所处理物料等原因需经常清理填料,为便于维修,可把填料层分装在几个串联的塔内,每个吸收塔通过的吸收剂和气体量都相等,即为多塔串联操作。

此种操作因塔内需留较大空间,输液,喷淋,支撑板等辅助装置增加,使设备投资加大。

串—并联混合操作若吸收处理的液量很大,如果用通常的流程,则液体在塔内的喷淋密度过大,操作气速势必很小(否则易引起液泛),塔的生产能力很低。

实际生产中可采用气相作串联,液相作并联的混合流程;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不大而气相流量很大时,可采用液相作串联,气相作并联的混合流程。

根据以上述说和本设计条件应选择:逆流吸收流程1.2.2填料的选择填料塔的基本特点是结构简单,压力降小,传质效率高,便于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对于热敏性及容易发泡的物料,更显出其优越性。

填料的选择包括填料的种类、规格及材质等。

所选的填料既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又要使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低。

几种典型的散装填料:填料类型基本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一.散装填料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现介绍几种较为典型的散装填料: 拉西环填料、鲍尔环填料、阶梯环填料、弧鞍填料、矩鞍填料、金属环矩鞍填料、球形填料。

a.拉西环填料拉西环填料于1914年由拉西(F. Rashching)发明,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

拉西环填料的气液分布较差,传质效率低,阻力大,通量小,目前工业上已较少应用。

b.鲍尔环填料鲍尔环填料是对拉西环的改进,在拉西环的侧壁上开出两排长方形的窗孔,被切开的环壁的一侧仍与壁面相连,另一侧向环内弯曲,形成内伸的舌叶,诸舌叶的侧边在环中心相搭。

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气流阻力小,液体分布均匀。

与拉西环相比,鲍尔环的气体通量可增加50%以上,传质效率提高30%左右。

鲍尔环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填料。

c.矩鞍填料填料矩鞍填料将弧鞍填料两端的弧形面改为矩形面,且两面大小不等,即成为矩鞍填料。

矩鞍填料堆积时不会套叠,液体分布较均匀。

矩鞍填料一般采用瓷质材料制成,其性能优于拉西环。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应用瓷拉西环的场合,均已被瓷矩鞍填料所取代。

d.阶梯环填料阶梯环填料是对鲍尔环的改进,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

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

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