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依恋

幼儿心理学-依恋


陌生人在场:惧怕陌生人,不与之交往。
类型总结
安全型依恋---70% 回避型依恋---10% 矛盾型依恋---20% 回避型、矛盾型依恋又统称为不安全依恋
影响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因素
父母对孩子采取的养 育方式 婴儿的气质
学生完成任务
案例活动:一位幼儿教师的观察日记 案例背景:甜甜07年9月26日入托,她在进入托班后一个月,每天早上妈妈一离开她就表现的 十分焦躁,哭个不停,有攻击性行为很难平静下来,与其他幼儿游戏交流几乎为零,而在入 托前她一直由妈妈带。通过了解得知,平时妈妈每天带着她在收银台工作,很少外出,即使 偶尔出去,也是“特立独行”,把孩子紧紧抱在手上,很少让甜甜与其他幼儿产生足够的互 动。 2007年10月25日观察记录一: 9点半,小朋友刚做完早操都在活动,甜甜哭着搂着妈妈来上 幼儿园,走进教室。我笑着迎上去,“哇——”甜甜看到我就大哭起来,“怎么了,昨天不是 来过了吗?这个是新老师。”甜甜全然不理会妈妈的话,哭不停。“乖,你跟着老师,妈妈 很忙要回去工作了。”我考虑到她妈妈要工作,试图去把她抱过来,她伸手就把我脸上抓了 一道红印,又转过去抱着妈妈,妈妈表现得很尴尬,忙着跟我说抱歉,又对甜甜凶起来,用 力地把甜甜放在地上,甜甜又一次大哭起来,抱着妈妈的腿不放手,最后妈妈还是急于工作 的事情,硬把她放下,扬长而去,甜甜看着妈妈的背影哭个不停…… 2007年10月31日观察记录二:早上9点,妈妈抱着甜甜走进教室,她就大哭起来,好不容易 才从她妈妈身上把她拽下来。妈妈说要回去给她拿午睡的被子,就急急地走了,妈妈走后, 甜甜一直哭个不停。十分钟后,妈妈抱着被子回来了,此时甜甜正坐在小椅子上看其他孩子 玩,看到妈妈回来,“哈——”拍起手来,待妈妈走到她身边,她扑进妈妈的怀里,她慢慢平 静下来。妈妈借机去放被子,甜甜看到妈妈要走又哭起来,我走上前安慰可她全然不理会, 等我想抱起她时,伸手把我抓了一把,看着妈妈走的方向抽泣,妈妈不理她,去午睡室弄被 子。五分钟后妈妈从房间出来,甜甜又一次拍起手来,看着我用手指着妈妈,跑了过去,妈 妈将她抱起跟我交代事情,甜甜一直抱着妈妈,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妈妈还是要回去了,甜 甜再一次焦虑起来,我抱起她,带她去玩,尽量让她的情绪平静下来。 2007年10月31日观察记录三:午餐时间,孩子们都坐在一起吃饭,我和阿姨正在喂饭,甜甜 早早地吃好了,她坐在一边看,这时我出去了一下,甜甜明显不安起来,一个陌生的老师上 前安慰她,可是她的焦虑更加严重,我进来了,甜甜看到后就拍手笑起来,可我没有理会她, 甜甜哭了起来,陌生老师将她抱起,安慰她不要哭,可没有效果,我走过来抱起她,甜甜马 上破涕为笑。 2007年11月1日观察记录四:晨间活动,小朋友都在自由活动,甜甜坐在一边,看到别的小 朋友玩得很开心,她也很开心,我上前“甜甜,你也去玩好不好?”“不”说着转过身不看 我,我把她转过来,“玩具可好玩啦!你去玩一下,就一下好不?”她没答应,可我还是拉 到小朋友中间去。“你们和甜甜一起玩好吗?”“好!”让甜甜坐下后我陪在她身边,给他 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系 玩具,可她拿着玩具一直看着其他孩子,可是又不会主动地去和他们交往。我离开,三分钟
二、依恋的测量和类型
(一)依恋的测量
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 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儿童日常生活典型 情境,观察儿童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判断 儿童依恋关系的现状。
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
(二)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
父母在场:把父母看作安全保障,能安心地游戏 和探索 。 亲子分离:情绪出现困扰 ,产生分离焦虑。
亲子重聚:易抚慰;寻求和母亲亲近和接触。
陌生人在场: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 能顺利 地与陌生人交往。
回避型依恋
父母在场:无反应,表现冷淡。 亲子分离:不难过,无分离焦虑。 亲子重聚:回避父母或不及时打招呼。 陌生人在场:像对待父母一样。
矛盾型依恋
父母在场:亲近父母,但不愿探索。 亲子分离:极度痛苦,似乎离不开母亲。 亲子重聚:难以抚慰;既想寻求与母亲接触, 又在母亲亲近时生气地拒绝和反抗。
课堂总结 依恋的类型 影响依恋形成的因素
作业
课本P135页“复习与思考”第4,5题
第四章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依恋
本节课主要内容
依恋的含义
依恋的测量与类型
依恋的影响因素 早期依恋关系对儿童后期发展的影响
一、依恋的含义
1.“依恋理论”的创始人: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毕 2.什么是依恋 是儿童对养育者最持久、最稳定的关系。 3.依恋的选择性依恋 (对象常为3或4个),依恋甚至可指向无生 命物体
案例分析
甜甜属于哪种依恋类型 ? 矛盾型依恋 可能因素 ? 母亲的养育方式 似乎愿意与孩子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 但常错误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对孩子 态度
案例分析
幼儿教师该如何做? 1.尽可能地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 和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素养和对待幼儿教育问题的观 点。 2.让幼儿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3.关心热爱幼儿,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想尽一切办法 让他们放松,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解除幼儿的哭闹情 况。 4.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孩子注意减轻分离焦虑。 教师可以布置富有情趣的环境,安排生动活泼的活动 提供丰富有趣的游戏材料,让孩子被活动所吸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