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部分〈一〉古埃及 (3)1、金字塔的形制演化过程及艺术成就(★★★) (3)演化: (3)成就: (3)2、古埃及太阳神庙的形制与特色(★) (3)形制: (3)特色: (3)3、古埃及建筑的主要成就与风格(★) (4)〈二〉古代两河流域 (5)1、古西亚建筑饰面艺术的形成(☆) (5)2、珀赛玻里斯宫的建筑特色(★) (5)3、古代两河流域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 (5)〈三〉古希腊 (6)1、古希腊庙宇的基本形制(★) (6)2、雅典卫城建筑群(费地)的艺术特点(★★) (6)3、帕提农神庙(伊克底努)的建筑特点(★★★) (6)4、伊瑞克提翁神庙(皮忒tè欧)的建筑特色(☆) (7)5、雅典奖杯亭的建筑特色(★★★) (7)①集中式 (7)②构图手法 (7)6、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 (7)〈四〉古罗马 (8)1、万神庙的建筑特色(★★★) (8)2、《建筑十书》的成就(★★) (8)3、大角斗场的建筑特色(★★★) (8)4、古罗马公共浴场的建筑特色(★★★) (9)5、古罗马住宅的建筑特色(☆) (9)6、古罗马广场的演化过程(★★) (9)7、古罗马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 (10)8、拱券技术在古罗马得到哪些发展(☆) (10)9、古罗马柱式的特点(☆) (10)〈五〉拜占庭建筑 (11)1、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特点(★★★) (11)2、东欧小教堂的建筑特点(☆) (11)3、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4-15C (11)〈六〉西欧中世纪建筑5-15C (12)1、“罗马风”建筑的形成和特点(★★)10-12C (12)2、哥特式教堂的建筑特色(★★★)12-15C (12)①结构上的特色 (12)②艺术处理上的特色 (12)3、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特色(★★) (13)①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13)②佛罗伦萨主教堂西面及塔 (13)③威尼斯的总督府(★★) (13)4、西班牙中世纪的建筑特色——阿尔罕布拉宫(☆) (13)〈七〉文艺复兴建筑 (14)1、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建筑特色(★★★) (14)2、坦比哀多的建筑特色(★★★) (14)3、文艺复兴城市广场的艺术特色(★★★) (14)①安农齐阿广场 (15)②罗马市政广场 (15)③圣马可广场 (15)4、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特色(★★★) (16)〈八〉巴洛克建筑——17世纪意大利 (18)1、巴洛克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18)①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点(★★★) (18)②巴洛克建筑的历史背景(☆) (18)③影响(☆) (18)2、巴洛克时期罗马教堂的主要特点(☆) (19)3、巴洛克时期壁画、雕刻的主要特点(☆) (19)①壁画 (19)②雕刻 (19)4、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的主要特点(★★) (19)〈九〉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法国 (20)1、古典主义建筑的成就与影响(★★) (20)2、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形成与特色(★★) (20)①哲学基础(☆) (20)②特点及主要理论(☆) (20)③意义和局限(★★★) (20)3、古典主义城市广场的特色(★★) (21)4、洛可可城市广场的特色(★★) (21)①南锡广场群 (21)②调和广场(★★) (21)5、洛可可装饰的主要特色(★★) (21)6、鲁佛尔宫(卢浮宫)东立面的建筑特色(★★★) (22)7、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 (22)〈十〉16-18世纪西欧其他国家建筑 (23)〈十一〉18-19世纪西欧及美国建筑 (24)1、水晶宫的建筑特色与意义(★★) (24)2、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24)〈十二〉前现代主义时期建筑 (24)1、芝加哥学派的贡献 (24)2、简述德意志制造联盟的特点及贡献 (24)〈十三〉现代主义建筑(一战战后1919—二战结束1945) (26)1、简述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 (26)2、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点 (26)3、简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 (26)•主要建筑理论 (26)《全面的建筑观》 (26)〈一〉古埃及1、金字塔的形制演化过程及艺术成就(★★★)演化:①玛斯塔巴——金字塔的原形。
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来设想死后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只能从熟悉的住宅为蓝本,探索其他各种建筑物的型制和形式。
②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
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死后的住所。
于是,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③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
周围有庙宇。
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入口在围墙东南角,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黑暗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这个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④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Giza),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主要由库富金字塔(Khufu)、哈弗拉金字塔(Khafra)、门卡乌拉金字塔(Menkaura)及大狮身人面像(Grea t Sphinx)组成。
形体均呈立方锥形。
成就:①祭祀厅在塔脚下,而入口在几百米外,从那里进入一个狭长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②在广阔的沙漠上,只有这种高大、稳定、沉重、简洁的形象才站得住,才有纪念性。
③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对高山、大漠、长河的崇拜。
④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补充: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峡谷窄狭,两侧悬崖峭壁。
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
皇帝们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大多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
于是,就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山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这是金字塔向太阳神庙过度的形式。
代表建筑是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2、古埃及太阳神庙的形制与特色(★)形制:•在一条纵轴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顶棚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两面的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此逐层缩小。
•门前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标志的方尖碑。
特色:•外部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
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的体积的反衬作用,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
石墙上满布着彩色的浮雕,圆雕也着彩色。
这大门的景象是喧闹的,热烈的,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
•内部大殿皇帝在这里按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大殿里塞满了柱子,中间两排特别高,形成侧窗。
阳光近来被撕碎,散落在地上,渐渐移动,充满神秘气氛。
3、古埃及建筑的主要成就与风格(★)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第一、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这时候氏族公社的成员还是主要劳动力,庞大的金字塔就是他们建造的。
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廓的。
第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有经济意义的城市。
新宗教形成了,从皇帝的祀庙脱胎出来神庙的基本型制。
第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这是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频繁的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
奴隶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劳动者。
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神庙,它们力求神秘和威压的气氛。
石头是埃及主要的自然富源,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二〉古代两河流域1、古西亚建筑饰面艺术的形成(☆)陶钉(防侵蚀)——沥青(防晒、贴石片贝壳)——砖、石板贴墙裙(浮雕)琉璃砖2、珀赛玻里斯宫的建筑特色(★)波斯人曾创立横跨亚非欧的伟大帝国,他们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
按部落特有观念,皇帝的权威不是由宗教建立的,而是由他所拥有的财富建立的,波斯皇帝的掠夺和聚敛不择手段,他们的宫殿,极其豪华壮丽,却没有宗教气氛。
珀赛玻里斯宫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所,建于公元前518-前460年。
建筑群倚山建于一高15米,面积460×275米的大平台上。
中央为接待厅和百柱厅,东南面为宫殿和内宫,周围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整齐但无轴线关系。
大殿结构之轻、空间之宽敞,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位。
建筑饰面艺术。
3、古代两河流域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同埃及约略同时。
公元前四千纪,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仑王统一了两河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
公元前900年左右,上游的亚述王国建立了版图包括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的军事专制的亚述帝国(Assy rian),并开始兴建规模宏大的城市与宫殿。
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述,建立新巴比仑王国,巴比伦城重新繁荣,成为东方的贸易与文化中心,到公元前539年被波斯帝国所灭。
古西亚的建筑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手法,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坏砖和烧砖,随后又创造了用来保护和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玻璃砖。
对后来的拜占廷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
〈三〉古希腊1、古希腊庙宇的基本形制(★)古希腊庙宇的基本形制是围廊式庙宇,在圣堂内部设两排柱子,形成了中央空间,设置神像。
庙宇宽度不断增加,到公元前5世纪,最常见的围柱式庙宇是6×13柱,圣堂长宽比为2︰12、雅典卫城建筑群(费地)的艺术特点(★★)卫城建筑群的一个重要革新是突破小小城邦国家和地域的局限性,综合了原来分别流行于大希腊和小亚细亚的多立克艺术和爱奥尼艺术。
这是和雅典当时作为全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相适应的。
两种柱式的建筑物共处,丰富了建筑群。
所有的建筑物都用白大理石砌筑,有利于统一。
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
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
供奉雅典娜的大庙帕提农在山顶,人工垫高了它的地坪。
山势陡峭,只有西端一个孔道可以上下。
在每一段路程中都能看到优美的建筑景观,它们相继出现,前后呼应,构图作大幅度的变化。
建筑物和雕刻交替成为画面的中心。
建筑物有形制、形式和大小的变化,两种柱式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