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宏观调控对中国房价的影响

国家宏观调控对中国房价的影响

国家宏观调控对中国房价的影响现在和我们最息息相关,以及广大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房价了。

我也一直在关注着中国房价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的上升,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房价越来越贵。

尤其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

首先我们要了解房地产,了解房价为什么前几年居高不下,以及现在房地产走势。

由于不是专业人士所以自然要引用一些官方新闻语言。

何为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是从事房产、土地的出售、租赁、买卖、抵押等交易活动的场所或领域。

房产包括作为居民个人消费资料的住宅,也包括作为生产资料的厂房、办公楼等。

所以,住宅市场属于生活资料市场的一部分,非住宅房产市场则是生产要素市场的一部分。

房产也是自然商品,因而建立和发展从事房产交易的市场是经济运行的要求。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高度层次性和差别性由于人口、环境、文化、教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在各个区域间的需求情况各不相同,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所及往往限于局部地区,所以,房地产市场的微观分层特性也较为明显。

具体表现在,土地的分区利用情况造成地区及一个城市的不同分区,不同分区内房产类型存在差异,同一分区内建筑档次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存在。

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业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并可带动建筑业、建材工业等诸多产业发展。

房地产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及时实现房地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提高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房地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房产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房产市场能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

因此,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市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处于主体地位。

房价为什么前几年居高不下一般来说,在房价非理性狂飙过程中,支持房价走高的有两种力量:一是居民的自住性需求,二是富人的投机需求。

由于在住房的供给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有关住房紧张之类虚假信息比较容易误导人们的房价预期,从而人为地引起房价的不正常上涨,这是近来年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现状。

但是,当房价上涨预期破除之后,在房价下跌过程中阻碍房价下跌的“抗跌”力量却只有一个:居民的自住性需求;这就是房地产中的所谓“不对称原理”:富人的投机行为产生房价的峰值,而穷人的购买力产生房价的“抗跌值”。

显然,居民的自主性需求主要与其未来可支配收入变化有关,在一个收入不断拉大的社会里,理论上房价是应该很低的,或者说,当前国内的房价应该会迅速下降;但是迄今国内房价还没有形成快速下降的局面呢?这里从两方面加以剖析。

一方面,就住房的真实需求而言。

任何商品的价格上涨都跟供求有关,而房地产中土地的有限性制约了住房的供给,因而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巨大需求,这是住房市场面临的真实需求。

而这里就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为何有如此大的住房需求,这就涉及到资金的来源问题。

二是住房需求为何集中在这段时期,这就涉及到前端时期住房制度改革中的缺陷问题。

另一方面,就住房的需求结构而言。

当前的房价剧涨并不是全面性的,而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这是就住房需求的结构性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其实,房屋本身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人们不仅关心自己家庭的外观,也会关心整个街区的观瞻,关心整个地区的地理人文;因此,如果整个地域的环境和设施很差,那么,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会下降。

显然,当前住房需求的结构性问题根源就在于,中国小城市或农郊地区的住居环境、交通设施与大中城市相差太远了。

正因如此,在城市土地资源如此稀缺的情况下,只要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解决,城乡之间就会呈现出反差极大的二元结构,城市住房也就必然会不断上涨,从而也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住者有其房”。

国家近几年是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从2008年起,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各地房价飙升,尤其以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为甚,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

其中2010年的楼市是不平静的楼市,宏观调控一轮接着一轮。

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通知》明确二套房贷首付不得低于40%。

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再次出台了19条土地调控新政,即《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该通知明确规定了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等19条内容。

4月14日“新国四条”出台。

其中最严厉的要属: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通知》明确,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6月4日,住建部、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出通知,就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二套房认定标准出台,认房又认贷。

9月29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规定,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

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10月底,多家银行总行已向分支行下发通知,从11月1日起,全面取消房贷七折利率,首套房首付最低30%,利率优惠下限调整为同档期基准利率的85%;二套住房最低首付50%,利率执行同档期基准利率的1.1倍。

在房地产行业依然火爆上涨的背景下,2011年国家又出台了两项房价调控措施。

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共有八条内容,简称“国八条”。

4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并提出了八项措施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

简称为“新国八条”。

现在房地产走势从2009年开始,中国房价疯涨,经过2年,2011年房价已至高位。

但是2011年让我们老百姓逐渐看见了希望。

在房地产调控的持续作用下,全国房价回落的趋势仍在继续,房价出现下跌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楼市由升转降的拐点已经确立。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最后一个月的全国房价依旧延续了前几个月的跌势。

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达到了52个,比上月多出3个,持平的城市继续保持在16个。

同时,与2011年11月份相比,2011年12月份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增加了3个。

环比价格上涨的2个城市中,涨幅均为0.1%。

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9个,比2011年11月份增加了5个。

涨幅回落的城市有55个。

2011年12月份,同比涨幅在5.0%以内的城市有60个。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发布的分析数据显示,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数据中,同比、环比房价涨幅均保持着2011年11月份的变化特征继续下调,反映目前市场情况的商品住宅环比指数,在最后一个月的平均下调幅度达到了0.24%,继2011年11月份平均下调0.19%后再次扩大降幅。

与此同时,全国房价平均同比指数也降至101.63,涨幅比上月缩小0.75个百分点。

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2011年10月份全国房价初现拐点之后,价格进入连续回落通道,2011年12月全国平均房价环比下降程度加深,降价范围进一步扩大。

目前已经有52个城市房价环比下降,比上月增加3个,占比达到74.3%。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研究总监张大伟表示,自2011年10月份后,全国房价降价范围加速扩张,虽然2011年12月平均同比指数仍然高于100,但却已经达到年内最低值,比2011年1月增幅回落5.19个百分点。

2011年以全国超过70%的城市价格环比回落收尾,这表明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楼市调控之后,全国房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正在召开的各省份地方两会释放的政策信号可以看出,在房地产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调控政策仍将继续保持力度,2011年“跌停”收官的楼市,在2012年初仍将延续下跌大势。

(/index/gdbb/201201/1801869.htm)国家宏观调控体现了什么2011开始的房价下降都是我们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充分表现力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国家不仅仅降低了普通房地产价格而且增加保障房建设缓解一些贫困人的住房问题。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于日前举行了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工作会议,该会议确定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数字比去年约增加了200亿左右,总计将超过4000亿元左右。

而增加的200亿元,将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温家宝总理日前表示要将房价调节到民众能够接受的地步,要对一系列调控措施决不可有丝毫动摇,让公众再一次看到了中央政府调控关系国计民生的房价上的决心。

然而,这个坚定的决心来源于哪里?除了对民众利益的高度负责及对民众对高房价现实焦虑的“呼应”之外,还有其他诸多原因值得解读。

这样的状态是令公众看好的,这一未来已经基本可以预期的结果,已给政府调控政策增分不少。

总理在公开场合的最新表态,或继续有“拨冗见微”之意,也是一个对未来政府调控房价走势的最好导向。

事实证明,再“强大的”的拥有不少资源的开发商们,一旦面临政府的坚定和决心之时,一旦和深孚民意的政府力量博弈之时,“他们”终归是“ho ld不住”的。

可以让公众清醒地感觉到的是,在这场正在持续进行的调控博弈之中,中央政府并未将“劲”使展,但开发商们似乎已经“顶不住了”,不仅以北京为代表的二手房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成交量下跌以及价格上的“决水”现象,更是在新建房市场同样出现了在四大一线城市房价连续第三个月处于环比“停涨”的状态。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中央政府愿意的话,“手”里依然还会有诸多的令开发商“不敌”的“武器”。

这些个“武器”如存款准备金率、“限贷政策”、缓解刚需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政府并未使展,完全可以在今后继续“加码”,这或是中央政府“淡定”看待和继续坚定不移调控高房价的依据所在。

在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的一句话令人记忆犹新,他称:“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一个明确了方向的政府,是保持调控原则坚持不动摇的基础,而“力度和节奏”却是一个体现执政和调控科学的必要手段。

在这样一个全民皆认同房价应该稳定和合理的大前提之下,在一个有着强力调控决心和手段的政府主导之下,高房价的“拐点”必然会到来。

在这样的“合适”的时机,打出这样一个堪称“漂亮”的调控房价之仗,并不出人意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