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课件PPT
第13课
知识梳理 一、铁路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基础导学
1.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2.1888年,建成宫廷专用铁路。 3.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4.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5.民国时期,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铁路建设未入正轨。
③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
④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A.②③④
C.②④ 解析 均符合史实,故选B。
B.①②③④
D.③④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①②③④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材料二
近代火车站 1940年的上海 外滩(照片)
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③地 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成因:①先进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②列强为 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 的交通。③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
三、通讯领域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 设“领事邮政代 办所”。 (2)1896年,成立“ 大清邮政局”,此后设立邮传部。 (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 (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1877年,在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2) 民用电报普遍开展,但发展缓慢。 3.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 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 (2)增强了中外联系,便捷了异地传输 ,促进了中国
提示
(1)清政府思想保守,不了解修铁路的重要
性;(2)大多数官员对修铁路持反对意见;(3)甲 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的修筑权;(4)民国以 后,政权更替频繁,社会经济凋敝。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轮船招商 局成立。
(2)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洋
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特别是在1900年前后,民
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 挤中艰难求生。 答案 B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 两(白银),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
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
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 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3)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10.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
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 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小港码头去东北的船
小火轮船
农民推的独轮车
胶济铁路上的火车客车
材料二
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
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 也。„„是不过商人图借洋船之便利,而洋人之稽查防 范,不使内地商人窃擅其技,已可概见。”
——《海防档》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 析其成因。 (2)从中国轮船航运业艰难兴起的史实中,可以反映 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规律性认识?
能力提升
7.近代有“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 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的诗句,诗里面隐含的 通讯手段有 ①电报 ②高架铁路 ③电话 ④互联网 ( C )
A.①②
解析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诗中的“鱼雁”是指书信,“音书万里一时通”
可以有两种通讯方式:电报和电话,故选C。
8.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当欧美各国邮政事业蓬勃发 展的时候,中国邮政所取得的成就有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邮政业务 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全国驿站 ( B ) ②1896年,“大
民航客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 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交通方 式的出现?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 影响?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
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明甲午战争 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 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2)工具:铁路、水运、航空。影响:交通工具的变
方便和实惠,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飞机 ( C )
C.轮船
解析 C项。
D.自行车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时间排除
B项,题干强调“方便和实惠”排除A项和D项,故选
4.仔细欣赏下面图片,从图片中你能汲取哪些信息( D )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②20世纪初在上海
等大城市有了汽车等交通工具
问题思考
1.近代中国铁路出现的原因。 提示 (1)鸦片战争后,受工业革命影响,铁路传
入中国;(2)19世纪中期以来,先进人物向西方学
习,开始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历程,修建铁路成为运输 建设的重点;(3)铁路运输速度快、运力大、费用 低廉,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问题思考 2.中国近代铁路命运坎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年洋布减少数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
( D )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把握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上海轮船招商局和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属洋 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它们使外轮损失1 300万两, 减少进口洋布数十万匹,从而对外国经济的侵略起了 一定的抵制作用。
探究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分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特点应依据其发 析其成因。 思路点拨 展情况归纳概括,注意从中国近代化角度、半殖民地性、 地域差别等方面来考虑,其成因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特定历史环境有关。针对各个特点,具体分 析其原因。
答案
(1)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
答案
(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
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 成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了 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 (2)从中国轮船业艰难兴起的史实中,可以反映出中 国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对他们又有一定的依赖性。
中国的影响 A.①②③④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
B.①③④
④中国交通运输业近代化的具体体现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 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 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舱位,代客报 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指教,接受批评”等。从图文材料
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较大 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受西方影响 ( ) ④中国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
错误,C、D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
2.旧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势力的反对 B.国内政局不稳,战乱频仍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D.帝国主义势力的压制
( C )
解析
的。
铁路建设事业是中国近代化的组成部分,近代
中国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
3.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福州,要到厦门去观光,为了
各地交通业发展的不平衡。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观察下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
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
片反映出晚清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 B )
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从图片和文 字的信息来看,普通民众对洋货充满了好奇,故A项
维艰。 2.航空 (1)1918年,福建 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发展较快。
问题思考 3.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
缓慢和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外国航运公司垄断中国水上运输; (2)中国近代航运以商办为主,造船又以官办为 主,而用途以军事需要为主;(3)地区间经济发 展不平衡。
的经济与 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问题思考 4.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变化的特点。
提示
(1)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
方国家。(2)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3)先个别试办,然后政 府推广。(4)分布不均,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 岸地区发达。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