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之初唐诗练习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试概括首联两句的内容。
(2分)
(2)颔联主要用了什么写景手法?表现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4分)
(3)尾联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2)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先交代____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_的写法,描写__________;尾联采用______的写法,表达___________。
全诗富有_____ __主义色彩。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1)诗歌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内涵有什么区别?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中“徘徊”极其生动,妙在何处?试作简要分析。
《唐诗宋词选读》之初唐诗练习
参考答案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
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滕王阁诗
(1)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位置):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答“盛况不再”也可)。
(2)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答“夸张”也可),雕梁画栋早晨使南浦的云飞来,珠帘丝幕傍晚卷来了西山的雨;既描写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也表现出滕王阁的寂寞
冷清,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它为伴。
表现了滕王阁的“高”和“冷
清(冷落)”。
(手法1分,解说2分,特点1分)
(3)运用设问手法,发出疑问,以景作答。
(1分)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一个“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
非、人生盛衰无常(2分)而宇宙永恒(1分)的深沉感慨。
从军行
(1)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2)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实写,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春夜别友人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春江花月夜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意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
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一句,表达了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的感慨,无奈、伤感之情浓厚。
(2)承上启下。
紧承上句的“只相似”而来,自然地把笔触由上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下文的人生图象,引出了下文对男女相思离愁别恨的描写。
(3)一、说明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二、月儿在天上来回走动,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詀上,仿佛月儿对思妇怀着无限的怜悯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徘徊”一词将月儿拟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