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教案


可知氢、氧、钠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是否 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有没有规律可寻?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78 有关内容后提问: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 P78 图 4-9,介绍电子层的概念。 [挂出小黑板]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挂出小黑板]核电荷数从 1——18 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1、 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2、 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3、 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4、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 。 5、 1——18 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稀 有气体元素?它 们的最外层电子有何特点?(列表比较) 元素分类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8 个(He 为 2 个) 一般 4个 得失电子倾向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易 最外层电子 化学性质 稳定 不稳定
结合 同种元素 单质 组成 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 元 素 子 子 原 分解 结合 分子 聚合 氧气、 氢气、 水等 金刚石、汞等
+ -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 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 + - - 2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 Na 、Cl 、OH 、SO4 - 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 1 的可省略不写) + 2+ 3+ - 2- 2- 如:Na 、Mg 、Al ;Cl 、S 、O …… [挂出小黑板]原子、 离子的比较 原子 不 同 点 相 同 点 联 系 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请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 系。 [挂出小黑板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关系
非金属元素一般ຫໍສະໝຸດ 个易电子不稳定
小结 1、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2、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 4,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3、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 8(氦为 2),不易得到也不易失 去电子。 相对稳 定结构:最外层为 8 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 2 个电子)的结构, 如:稀有气体。 [过渡]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 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板书] 二、离子的形成 探究离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 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 (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 提高学生参 与的热情,让课堂活跃起来) 3.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 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积极设计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 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 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 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 拨引导,对于方案①,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 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 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 个电子而变成 Na ,“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 Cl ,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 成化合物 NaCl。(通过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 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 笔) 5 . 师 生 分 析 : ( 一 边 分 析 , 一 边 板 书 )
在了解原子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原子、 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 学习离子的知识,认识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是为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化学 教学策略 式打基础。初学者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质子和电子的电性记忆混淆;书写离子符 号时,易将离子的电性和所带的电荷数的位置、数值和电性写错。 教学过程 同学们,请看表 原子种类 氢原子 氧原子 钠原子 质子数(核电荷数) 中子数 1 8 11 0 8 12 核外电子数 1 8 11
4.3 离子
设计项目 评 价 内 容 本课题安排在第四单元的课题 3,包括“核外电子排布” “离子的形成” 这二部分内容。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 教材分析 成的,本课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粒子。 重点:离子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 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 (2) 观察 l~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 NaCl 的形成过程,运用课文插图和游戏等手段,简化离子 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 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3)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