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景作文指导教案【篇一:初中作文教案写景】初中作文教案:写景作文教学目标1学会准确用词,写出景物特点2学会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条理清晰地写景3了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的运用教学重点学会准确用词、条理清晰的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方法:我们已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其中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非常精彩,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
一起来背诵,好吗?(二)归纳方法:过渡:同学们背的非常好!1、归纳第一个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指名回答)a、整体部分写了哪些景物?b、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修饰这些景物?c、这些词按词性课分为几类?d、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何作用?由此归纳出第一个方法并板书:用词准确2、归纳第二个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指名回答)a、整体部分的景物可分为两类:植物,动物。
作者是怎样安排的?b、这样安排的好处是?由此得出第二个方法并板书:条理清晰c、过渡:写景时要是文章条理清晰可采用许多描写顺序。
请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所用到的描写顺序。
d、能不能想到一些其他的描写顺序?小结:要想写出景物的特点,就需要用词准确,而要让文章的条理清晰,就需要按一定的描写顺序写景,写景顺序有。
(教师一边总结一边指示黑板上归纳的方法)(三)运用方法:过渡: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写景状物,让自然之美,尽展笔下。
板书:自然之美,尽展笔下2、学生口头练习:相信同学们眼中一定也有美丽的春景,能不能用到归纳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3、学生动笔练写:同学们说得很不错,能不能再用到归纳的方法将心中的美景写下来呢?4、学生合作学习:4人一组交流习作,以所归纳方法为标准评选出本组最好的习作,准备向全班展示5、学生展示习作,全班共评(四)拓展方法:过渡:同学们的习作不仅很好地运用了所归纳的方法,还用了修辞手法等,写景状物往往不是单一地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准确、形象、生动地将景物的美展现出来1、出示教具(两幅桃花,一幅为整体,一幅为局部),要求学生以桃花为题材练写,要求:不仅要用到本堂课归纳的方法,还要用到其他方法,如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习作,全班共评(五)课堂总结:我们这堂课学习了准确用词、条理清晰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好,并在以后的习作中体现,让自然之美,尽展笔下【篇二:作文指导课教案教案--写景的方法与技巧】学习目标(一)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参与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景能力教学重点:归纳写景的技巧与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入:同学们,有位诗人说过:“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美丽的花园。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表现我们世界的美呢?那就需要我们大家用生花的妙笔来描绘。
今天我们就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的写法。
[板书]:写景的技巧与方法二、合作探究1、有助于表现万事万物本身的美与特点。
有助于感情的抒发。
“一切景语皆情语”2、点明写景作用(生交流讨论,师明确):回忆写景要求:1、学生质疑:初一时已经练习了描写校园景物的作文,升入初二年级为什么还要重复景物描写这一个文题呢?2、解疑:告诉学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何把这种提高运用到我们作文中去,这是写景作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3、回忆写景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空间与时间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随着景物的变化而转移视角4、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板书:抓特点,抓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弄清景物描写的主次以及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动态与静态的角度等)5、自由讨论交流:这按一定顺序指哪些顺序,又要抓住哪些特点?6、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清楚7、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板书]:颜色形态气味声音大小……8、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生动[板书]:形象具体过渡:看来同学都有同样的感慨,为了解开同学们的写作疑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篇文章,听听作者是怎样描写雨中的泰山的。
三、品味鉴赏(听范文、受启示、解疑团)1、听范文《雨中登泰山》中写景的精彩片段,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2、讨论范文:你认为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比喻[板书]:拟人夸张4、理清作者景物描写的顺序和观察视角的转变5、小结:从作者的这篇写景美文中,你们悟出怎样写才能把景物的美完美的表现出来?(生交流讨论,师明确):[板书]:多观察多积累四、牛刀小试(欣赏校园风光,感受美)过渡:我们的校园也很美丽,如果有人参观我们学校,你会怎样介绍呢?同学们请思考一下。
1、欣赏校园美景(播放校园风景画面),看看哪些有代表性。
2、自由描绘校园美景,注意景物描写的顺序。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
3、讨论、分析、点评。
五、总结:1、谈收获。
2、最后教师作结: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去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我们美好的家园。
[总板书]:多观察按一定顺序清楚写景形态颜色比喻生动抓特点气味声音拟人形象大小…… 夸张具体……多积累六、布置作文写一篇关于名胜古迹美景的文章要求:结构清晰,字迹工整;能按一定顺序来写,并且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不少于550字。
【篇三:初中写景作文方法指导】写景方法:(一)写景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二是对社会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除了指花草山水、四季景色之外,还有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比如房间陈设、会场环境、商店橱窗等等;社会环境是指不同阶层的人物会有反映其不同身份的环境,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时代等。
(二)景物描写的文章有两种情况:一是全篇写景,因为鹦鹉具有观赏价值,通过写景可以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二是局部写景,也就是在写人记事中写景。
在写人中写景,有表现人物所处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抒发人物感情这三方面作用,这三种作用常常融为一体。
(三)写景要注意:一、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要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同,景物特点也就不同。
二、要服从文章中心,为主题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要为表达感情服务,通过写景,或直抒胸臆,或寄情于景。
三、要安排恰当的顺序,空间顺序是指景物的排列顺序,时间顺序往往是根据所见到的景物的先后排列。
1、时移写景法:随着时间(时令)的推移,抓住景物在时间上所显示的不同特定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写景离不开具体的时间,时间要素和我们要写的景物以及景物所显示的特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如优秀作文《家乡的四季》:早春,细雨如丝,几场春雨过后,山腰渐渐透出几分绿意,一棵棵长满荆棘的龙芽树上,绽出了一个个芽苞。
再过几天,龙芽悄悄从芽苞中探出头来,这时,你就可以踏着布谷鸟的叫声去采龙芽了。
暮夏,走进树林,抬头仰望古木参天,数不清的圆枣藤盘绕在树上。
透过树缝,可以看见藤上缀满了玛瑙似的圆枣子,城里人管它叫猕猴桃。
它们一个个圆溜溜、绿莹莹,迎风晃动。
你攀藤而上,摘一个放在嘴里,那甜津津的味道哟……初秋,不等晨雾散尽,你踏入树林,就会发现像夏天夜空中的繁星一样多的蘑菇:小伞似的松树蘑,胖乎乎的大腿蘑,低头一看,踢倒的却是珍贵的鸡蛋蘑。
它嫩白的外皮裹着一层红皮儿,恰似一个剥去皮的茶叶蛋,大概它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吧!看着这些又肥厚又鲜嫩的蘑菇,谁能不心动呢!隆冬,若在山间穿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从你脚下“扑棱棱……”飞起一群野鸡,惊得你的心狂跳不已。
而被夏季的青草、秋季的野果养得胖墩墩的獾猪,也会突然在你脚下出现。
它圆滚滚的肚子拖到地面,短短的四条腿,吃力地迈动着,行走迟缓。
每年冬天,从腊月大雪封山,一直到来年三四月冰消雪化,小半年的时间内,獾猪就在洞里冬眠,那时您可以熏獾子了。
獾肉能吃,獾油是治烫伤的良药。
这篇习作,作者运用了“时移写景法”,抓住了四季景物的特征,对家乡不同时令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它们不同的特色。
2、定格写景法:相当于摄像时拍摄静止的静态景物,将其定格成照片的写景方法。
特点是:在进行景物描写时所采取的观察景物的“视点”是固定的,所描绘的景物也是相对稳定的,多呈现出静态,景物画面没有大的动荡,一般也不变换。
如优秀作文《我爱你,家乡的水库》:万洞水库的水域宽阔,波澜不兴,水平如镜。
明净如镜的水面照映蓝天白云和柳树姑娘的倩影,那颜色奇异、姿态万千的野花妹妹簇拥着柳树大姐,把她烘托得分外妖娆。
早晨大雾弥漫的时候,整个水库沉浸在白茫茫之中。
迷茫笼罩下的水库有一种朦胧美。
不一会儿,乳白色的浓雾流动着,也减退着,浓雾薄了,透过薄雾的轻纱,水库中间的小岛便隐约可见了。
阳光洒满水面时,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偶尔会有几艘渔船往返行驶,船桨荡起的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晶莹的珠光,近处的水呈嫩蓝色,远一点的呈深蓝色,再远一点儿的便是水天相接了。
水中,树木倒映,让个人觉得仿佛有几个哨兵正在守卫祖国的南大门呢。
水中,那活泼的鱼儿前呼后拥,挨挨挤挤,追逐嬉戏。
3、化静为动法:把静态写成动态,使静物给人以动感的写作方法。
世上的静物变幻多姿,各有其独特的面貌区别于其他景物。
但为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要通过各种方法,把静态的景物写成动态。
那么,怎样才能把静态的景物写成动态呢?以下五种方法:1、在景物描写中使用动感很强的动词。
《海滨仲夏夜》中对“晚霞”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这里由于使用了“燃烧”这个动感很强的动词,从而使静态景物变成了动态。
2、色彩的变幻,赋予静景以动感。
如《雨中登泰山》对“云”的描写:“于是阳光掠过,云海的银涛像镀了金,又像着了火,烧成灰烬,不知去向,露出大地的面目。
”这里的描写,抓住了云彩的色彩的变幻:银(白)、金(黄)、红黑,从而给景物增添了很强的动感。
3、动静结合,使静景变为动景。
《海滨仲夏夜》中:“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闪烁着,消失了。
“霞光”是静的,”“波浪涌起”是动态,将两者结合起来写,使本来是静态的霞光也动了起来。
海滨仲夏夜峻青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