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文言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和把握能力。
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往往是高考翻译评分时的采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及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即时小练]1.(2015·高考广东卷,T9)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可保留的词有:弘文、象昇。
采分点有:“惜”,为动用法,为……惋惜;“多”,称赞。
译文: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侯弘文,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兵。
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为名上报朝廷。
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被发配戍边。
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所谓“删”,就是略去不译。
文言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等,白话中没有相当的词对译,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便可删略不译。
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
例如:“登轼而望之”,其中“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不必勉强译为“而且”。
又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其中的“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合译为“(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再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昼夜勤作息”,“作息”为偏义复词,其中的“息”无实意,不译。
[即时小练]2.(2015·高考浙江卷,T20)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可删削的词有:之。
采分点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把“王侯”翻译准确,不能翻译成“王侯将相”。
译文: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有一位经过的客人感叹说:“贤明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现在的当涂,还是过去的当涂,来担任太守的,哪一个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却唯独忘记修葺,难道是真的忘记了吗?是力量达不到罢了!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王侯解除百姓的担忧,把他们引入安乐的地方,用他的余力重新修葺这个学校,没有役使老百姓,用下巴示意一下就办成了。
贤明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应换成现代词语;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独立使用,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可译为“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思考”替换了。
(2)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可译为“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其中的“距”就译成了本字“拒”的意思“把守”。
(3)古今异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
例如:“沛公居山东时”可译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山东”是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就换成了“崤山以东”。
(4)活用的词语、固定结构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
例如:“吾从而师之”可译为“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师”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师”。
(5)判断句、被动句中的标志性词语要对应译出。
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即时小练]3.(2015·高考福建卷,T5)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可替换的词有:岩、居、川、系等。
采分点有:“岩”“川”是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山岩上”“在河岸边”;“系”是实词,“束缚”。
译文: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就被生计所迫来到宣城和歙县一带,这期间经过泾水。
路上看到左右两边高高的山峰直冲云霄,河水清澈见底,崖岩参差重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高大的竹子茂盛盘曲生机勃勃。
村落里的居民,样子看起来很清闲。
于是联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一类人,逍遥自在、放逸超脱,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天地、日月、山川的精气,浸灌到他们的胸怀,来增加他们的奇特,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都能把大自然的精神如实反映出来。
所谓“增补”,就是补充上省略了的成分。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增补法:(1)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
例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是“(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辞)”的省略,因此应译为“(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
(2)省略了的介词“于”等要补上。
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的省略,因此应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3)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即时小练]4.(2015·高考四川卷,T10)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
斯非其效乎!可添补的词有:(己)才不及(人);亦(为)骥之乘。
采分点有:“学者”是古今异义词,学习的人,联系《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可知其意义;“患”,担心;“才不及”是省略句,(自己的)才智赶不上(别人);“希”,羡慕;“亦骥之乘”省略谓语中心语“成为”;“之”,代词,这;“伦”,同类。
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工匠染色时,先处理好底子,然后给它上颜色,底子处理好了,颜色沉积,染色的工作就完成了。
学习也有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
君子能够在内端正自己的思想,在外修正自己的行为,行事有余力,就来学习学问,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的德行。
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又说如果雕刻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不能折断;如果雕刻不止,金石也能雕出花纹。
这难道不是学习的效果吗!所谓“调序”,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调序法:(1)主谓倒装句。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为主谓倒装句,应译为“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宾语前置句。
例如:“大王来何操”可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3)定语后置句。
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可译为“村中有个好事的少年”。
(4)状语后置句。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颜色更深”。
[即时小练]5.(2015·高考安徽卷,T7)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可调序的句子是: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采分点有:“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污”,玷污,“自污”即“污自”,宾语前置。
译文:(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
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所谓“凝缩”,就是把文言文中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分析:上面的句子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词语都是“并吞”之意;“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之意;“意”“心”意思也相同。
因此,可以凝缩翻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的雄心”。
[即时小练]6.(2014·高考安徽卷,T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可凝缩的词有:趋谒、势要。
采分点有:“既”,副词,已经,在……以后;“趋谒”是动词,趋附巴结;“势要”指有权势,居要职,此处指有权有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