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读人民银行1952年版《银元图说》

重读人民银行1952年版《银元图说》

重读人民银行1952年版《银元图说》
作者:黄忠言周业勇转载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银行一个基层机构的废纸堆里发现一本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发行的《银元图说》,32K大小,共有100多页,硬纸板的封面由紫颜色的布包着,布面印着“银元图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印” 和“1952”这些银色的隶书文字。

《银元图说》图文并茂,所列的一百枚银元既有原样大小的图片,又有较为详细的发行背景论述。

该书距今已近60年时间了,保留至今也不容易,作为一个钱币收藏爱好者,更觉弥足珍贵。

该书开头有个“前言”,全文如下:“市场上,银元的流通虽已成为历史上的陈迹,但流通过的银元种类却是复杂而多样的。

远在十六世纪,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银元随着它们的武装侵略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

满清政府以及其后一系列的反动和封建的割据者各自铸造并强迫人民使用他们的银元。

直到一九三五年,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了所谓‘白银国有’,企图用不值钱的法币掠夺人民手中的银元,可是,人民并不信任那个政府,很少有人去兑换它。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反动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使人民遭受了既深且钜的损失,储藏在人民手中的银元,遂又活跃在市场上;同时,反动政府被迫也加铸了一部分,企图挽救其垂危的恶
性通货膨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建立了崭新的人民货币体系,就宣布结束了银元的流通历史;于是人民纷纷拿着原来储藏着的以及原来被不法地主和资产阶级隐藏而今日又重新回到他们手中的银元,到我们各级行处来兑换人民币。

这样我们各级行处就增加了银元的收兑业务。

但是,银元的种类是很复杂的,成色和重量也是极不一致的,我们在具体的收兑工作中,就发生一些困难。

为了保证具体工作办得较好,银元图说的出版是有必要的。

本图说搜集了自一八八二年至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共计一百种,可能还有遗漏的。

各种银元的重量成色一部分是以一枚银元化验的结果作根据,一部分是经鉴定的。

但是,我们还不能肯定同种银元的成色和重量就是完全一致的,希望各地同志在实际收兑工作中对本图说提供订正的意见,把它更丰富充实起来,从而把我们的鉴定技术更提高一步。

最后,应当着重指出,在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四年间,英勇的苏区人民为了抵制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中华苏维埃政府也曾铸造了自己的银币。

这里收集了六种,作为本图说的第一部分。

”《银元图说》“前言”后面的内容分成三编组成。

1—6页为第一编“人民的银币”,编下只分“中华苏维埃银币”一类,印了6种苏维埃银币银元图象,收兑种类定为特级。

其中有1935年铸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元、1931年湖南平江县苏维埃
政府所铸的银元、1931年铸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元、1932年铸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元、1932年铸的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银元、1934年铸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造币厂银元。

7—67页为第二编“反动统治阶级的银币”,此编共分三类。

第一类是“满清统治时代的银币”,收兑种类为含银类或乙类,其中有湖北的双龙银元、吉林的厂平一两银元、未发行的道光银元等26种清代中央及各省铸造的龙洋。

第二类是“北洋军阀统治时代的银币”,收兑种类为含银类或甲类、乙类。

其中有袁世凯头像的洪宪试铸坐龙洋和飞龙洋、有黎元洪头像的开国纪念银元、徐世昌头像银元、曹锟头像的银元、段祺瑞头像的银元、甘肃铸的孙中山头像的银元、四川银元、新疆银元、各年份的大头洋等26种银元。

第三类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银币”,收兑种类为含银类或乙类。

其中有孙中山的小头银元、孙中山的三帆银元、二帆三鸟银元等9种银元。

68—100页为第三编“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入中国的银币”,此编共分二类。

第一类是“大量侵入中国的各种外国银币”,收兑种类为含银类或乙类。

其中有西班牙银元2种、墨西哥银元2种、英国铸香港银元和站人银元各1种、日本银元2种、法国铸安南银元1种、美国银元3种等共计12种银元。

第二类是“小量侵入中国的各种银币”,收兑种类都为含银类。

其中有日本统治朝鲜假朝鲜名义铸的
银元1种、菲律宾银元2种、土耳其银元1种、委内瑞拉银元1种、澳洲银元1种、秘鲁银元2种、瑞士银元1种、德国银元1种、澳国银元1种、法国银元3种、英国海峡殖民地银元1种、荷兰银元4种、比国银元1种、帝俄银元1种等共计21种银元。

阅读《银元图说》,笔者有以下几点的感受比较深刻:一、《银元图说》的发行是大规模收兑民间银元的业务需要1952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破坏活动依然猖獗,美国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把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同时还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1950年6月27日至1953年7月28日还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朝鲜。

敌对势力妄图建立对新中国的保卫圈,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巩固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是党和人民政府的重中之重。

作为人民银行,确保第一套人民币在全中国的顺利发行和经常流通是义无返顾的任务,而这一任务又是十分艰巨的。

中国的老百姓在经历了国民党金圆券通货膨胀的噩梦以后,对问世不久的人民币也心存疑虑,加上不法分子的煽风点火,市场上的老百姓小宗交易往往喜欢以粮食换物,大宗交易往往喜欢以银元换物,严重阻碍了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在这样的特殊形势下,党和政府发动群众展开了一系列打击银元的斗争,决不容许银元在市场上有丝毫的立足之地。

打击银元的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老百姓纷纷拿出银元到银
行兑换人民币,银行增加了大规模收兑民间银元的业务,为了统一银元的收兑标准,人民银行总行编辑出版了这本《银元图说》,因此发行书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银元图说》“前言”有文:“我们各级行处就增加了银元的收兑业务。

但是,银元的种类是很复杂的,成色和重量也是极不一致的,我们在具体的收兑工作中,就发生一些困难。

为了保证具体工作办得较好,银元图说的出版是有必要的。


二、《银元图说》的编印政治立场鲜明,有着醇厚的时代风味一是《银元图说》“前言”等的文字把远在十六世纪我国出现的银元以及所有的外国银元说成是各资本主义国家武装侵略中国的结果;把我国自铸的银元说成是满清政府及一系列的反动和封建的割据者铸造并强迫人民使用的结果。

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有点绝对和幼稚,在当时亟待巩固政权的时代背景下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二是《银元图说》中的银元虽然都标有重量、成色,按特级、甲类、乙类和含银类四个等级评定,然后按照评定等级确定可兑人民币的价格,但事实上它既没有按照银元的含银量、重量、发行年代来评定等级,也没有以银元的发行量或存世量来评定等级,而是基本上按照政治眼光和阶级好恶来决定银元等级评定的。

如六枚中华苏维埃银元全部定为特级级别,其中有成色74.97%重量0.8336两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元,而成色90.737%重量1.1811两的大清银币却定为
含银类级别。

北洋军阀时期的银元多定为甲类级别,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银元多定为乙类和含银类级别。

外国的银元多数定为含银类级别,少数定为乙类级别。

三是《银元图说》的编排印刷上没有按照发行年代顺序排列,上世纪30年代的中华苏维埃银元放在第一编,用大红颜色纸张印刷。

第二编以后的其他银元在编下分类时却又按照发行年代排列,印刷纸张则通通为死气沉沉的兰黑颜色。

三、《银元图说》的编者对银元颇有研究一是《银元图说》所列的一百枚银元都记有重量和含银成色,重量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成色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银元成色还专门注有是“化验”结果还是“鉴定”结果。

二是《银元图说》所列的一百枚银元基本上注有发行时间、发行背景、发行原因等的说明。

充分说明编者成书前览阅和了解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三是对银元知识的表述颇有专业收藏水平,有的甚至连现在出版的银元收藏书籍都未能提及。

如民国三年的袁头银元,书中刊有“袁头银币”和“新版袁头银币”,“袁头银币”说明:“1914年(民国三年)袁贼世凯窃国统治时所铸,首先在天津造币厂开铸,以后武昌、南京、广东、杭州、安庆各造币厂相继铸造,……周边共为一百八十五道线。

”“新版袁头银币”说明:“正面与旧版相同,背面‘壹元’二字笔划微肥,周边共为一百七十道线……”看周边的多少道线也是区别银元版别的方法之一。

还有一种民
国九年的袁头银元书中称为“蒋匪伪制银币”,它的说明是;“国民党匪帮被中国人民逐出中国大陆其残余势力盘踞台湾后所伪铸的袁头银币,周边圆点及袁像眼眉肩章都模糊不清……”原来台湾在大陆解放后还铸过了九年版的袁头银元。

“四川银币”书中列了二枚,其中一枚说明是这样的:“1912年(民国元年)四川省所铸的汉字币,俗称‘吊须四川币’,即汉字下之小圈内有两线。

”根据书中所述,我在自己收藏的四川银元中果然发现了那种“吊须四川币”。

《银元图说》的发行初衷不是为银元收藏爱好者提供的参考资料,它显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书中的内容还会给现在的我们留下许多遐想,还会给今天的钱币收藏研究者带来启发和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