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借物喻人》作文指导培训讲学
《借物喻人》作文指导培训讲学
如《白杨礼赞》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 类比点是:__质__朴__,___坚__强__不_;屈白杨树和哨 兵的类比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白 杨傲树然和挺我立国,民坚族强解不放屈战争中不可缺少的 精神的类比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团结一心,力求上进
四、过渡要自然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 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 这样写似乎很散,但他却要求“神不散”, 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 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 段作为过渡。
小路旁,到处都是她的身影。b上夜班的叔叔、阿姨从她的身边掠
过,放学的师生从她的身边走过,出去遛弯的爷爷、奶奶从她的
身边路过……工农商学兵,哪一个不从她的身边经过呢?c她为人
们送走了黑暗,消除了危险,带来了方便和安全哪!这不正是日
夜守卫在边防线上的子弟兵的写照吗?d他们为了人民生活的安宁、
幸福,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远离亲人,夜以继日地坚守着祖国
的大门。
e路灯的外表朴实,她的光明照亮了每个人前进的征程。
f是的,做人要像她(他)们那样,默默地、无私地、全力以
赴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 感情
首先要学会观察。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
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 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 观察与写作关系密切,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们提 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材料。 是我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过“此后 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
《借物喻人》作文指导
借物喻人
定义:就是借助某一事物(动物、
植物、静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 品格。
好处:突出中心思想,立意更深远,
情感表达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过 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 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 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 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 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 言志作铺垫的。
一、立意要明确
“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 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所谓“情 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 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 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 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 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 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观察的内容:事物的形状、色彩、味道、质地、性质、 用途……当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观察,观察的方位、 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完全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学生就近取材,观察身边的事物:讲台、黑板、粉笔、电 棒、桌椅、尺子、圆规……并要求学生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梅兰竹菊、松柏、杨柳、白杨树、风、花、雪、月…… 都可以作为课后观察的对象。)
描写对象:
中间:
外在特征:外形、习性、作用等 内在品质:品格、精神等
由物及人: 拿出具体例证,可分段列举1—3个
文末:赞美物,学习它的精神或品质。
联想
物象
人情
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 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素面朝天>> 毕淑敏
看看我们的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 每一朵花,都不化装.面对骄阳.面对暴雨, 面 对风雪,他们都本色而自然.他们会衰老和凋 谢,但衰老和凋谢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灵 长得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 的后面?
❖阅读下面文章片 段,体会借物喻 人的写法
路 灯 1、抓住所描写的 “物”的 特点;
路灯,耐热玻璃制成,形似小鸭梨。
分析“物”的形 本质;
白天,她高高地、默默地挂在电线上,人们从不注意她;到
了夜晚,她“忽”的一下,睁开了明亮的眼睛,照得大地如同白
昼。大家瞧哇!a一条条马路边,一座座大桥上,一个个生活区的
---本文的托物言志由花草树木联想到人,
质疑人类的某种行为,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 态度.
“梅”
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
陆游有诗: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的内在人格美.
❖“萝卜”
❖归纳:萝卜平凡的外表的下面,是 怎样美丽的内心,外表的美固然 重要,但我们若拥有光华灿烂的 内心世界,那我们就是美丽的.
二、描绘要具体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 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 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 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 指它的局部特征。
三、联想要恰当
既然是“托物寓意”,就必然要采用象 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 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
❖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 式,
❖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 表达方式。
第一.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间 接地认识客观事物.如毕淑敏<<素面朝天>>
第二,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 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
第三,由个别到一般,思考生活,也包括将 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对人们普遍的情绪 和情感的概括.
❖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 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 霞,瑞雪苍松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 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 于物象本身,而要通过物象的特点, 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 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 态的融合美.
教学目标
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 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 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 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何去写?
写“借物喻人” 的文章具体要求: 1、确定一个对象; 2、抓住所描写的“物”的 特点; 3、分析“物”的形象本质(品质); 4、找出“物”与人的相似处; 5、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抒发 情感。
写作结构
开篇:引出对象
赞美式(我赞美……因为它……) 下定义(……,这便是……) 引用式(诗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