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
一、理论基础与前期研究
沉默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长久以来被人们赋予贬义——言语及交流的缺失。

它虽然无声,却不是毫无意义的。

英国语言学家沃德霍(ronald wardhaugh)指出沉默通常是具有交际功能的,沉默可表达尊敬、安慰、支持、反对、不确定或其它。

课堂沉默现象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重视。

honan &van ormer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间歇(沉默)是非常必要的。

他们认为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信息的解码和编码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

amy b.m.tsui所作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沉默与外语课堂焦虑》的调查,该研究是一项对中学生外语课堂沉默的研究,她发现学生的沉默主要与焦虑有关。

我国外语教研工作者比较关注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形成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1.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是什么?2.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教学对策打破课堂沉默?本研究对象
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010级会计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共120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

对本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的15名教师进行访谈。

笔者进入所选专业的英语课堂,对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并记录。

三、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
(一)学生因素。

1.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差,高考英语成绩低,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十分不自信,根本不敢开口讲英语,更不用说在全班回答问题。

他们害怕自己说出的英语是错误的而没面子,所以就采取沉默应对;
2.通过问卷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所以不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教师的问题。

在课堂上如果大多数人不回答教师的提问,少数乐于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同学就会有故意表现的顾虑,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结果是他们也选择沉默。

(二)教师因素。

1.在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偏重于语法知识的讲授,虽然近年来教学目标开始转向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难以在短时之内改变。

英语课堂多数情况下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记笔记;
2.教师应注意对学生错误纠正的方式和语气,避免使学生产生思想包袱和消极情绪,进而形成课堂沉默现象。

(三)课堂气氛。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气氛如何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英语由于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交际性特性,课堂气氛对学习的作用尤为显著。

学生的积极表现会向教师传达信息,使教师讲课也更具有激情。

如此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教与学的顺利进行。

相反,如果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首先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情绪之下若要求他们积极发言似乎不
太可能。

学生的消极表现也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影响。

很难想象,面对死气沉沉的学生,教师会激情洋溢,滔滔不绝。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负面反馈信息就会影响对方,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四、课堂沉默现象的对策
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

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等问题,可采取分级教学的方法。

在大一入学初,对学生进行英语摸底考试后,进行分级教学。

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要注重对高中知识的补习,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慢”、“精”。

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其自信心也逐步回归。

教师有必要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使他们也有机会在课上发言。

其次,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接受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不能将他们的独特见解视为是对教师尊严的侵犯。

相反,对于学生的想法应该积极引导,肯定他们的开放性思维方式。

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喜欢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时,才会勤于思考,勇于表达。

只有学生乐于发言,积极讨论,才能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再次,丰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对语言材料就会出现情感过滤。

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

所以,要促使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克服他们
的消极情绪,扫除情绪上的障碍。

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环节设计,时常改变教学的方式,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例如,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对学生设立奖惩,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课堂形式。

最后,要做到教书育人。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思进取,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懒散,旷课、迟到、上课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的现象比较严重。

对于这些现象,任课教师应该对于授课班级的课堂秩序进行管理。

在把课讲好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与人教育。

在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期末成绩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抑制了懒散的课堂秩序。

比如: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60%卷面成绩。

对于平时成绩,教师可以细化分为:出勤、课堂表现及纪律、作业、平时测验。

对于学生违规的表现扣除相应的分数,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同学可做适当分数上的鼓励。

五、结论
本研究从学生、教师和课堂氛围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上沉默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给教师一些参考。

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研究中所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调查对象均来自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会计与工商管理两个专业的学生,样本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总之,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课堂中学生沉默的现象确实存在,并阻碍了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教学研究工作者,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争取探明原因并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使得英语教学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编辑郑云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