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3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3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3古诗词阅读雨后池上刘攽①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②明镜照檐楹③。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刘攽(bān):北宋史学家,庆历六年(1046)进士,曾经帮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

②淡磨:轻磨拂拭。

古代用铜作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

③檐楹: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这里指房屋。

【鉴赏】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叶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新优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

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着一个“平”字。

第二句“淡磨明镜照檐楹”中“淡磨”二字颇可玩味,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让人联想到此前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有声的景物造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1.诗中第一、二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池水平静、清澈的状态,能让人联想到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

2.请发挥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所展示的景象。

(3分)示例:忽然一阵东风吹起,长长的柳条随着清风袅娜起舞,树上的积雨被风摇落,洒向池塘,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密集的声响。

文言文阅读终不知车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选自《逊志斋集》) 注释①越:越国。

②辐:车轮的辐条。

与下文的“輗(ní)”和“辕”都是古代马车上的部件。

③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

⑤绐(dài):欺骗。

【方孝孺简介】《逊志斋集》是明方孝孺撰写的诗文集。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

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

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

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

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

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

《明史》中为施以凌迟。

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参考译文】越国没有车,有(一个)外出游历的越国人在晋与楚国交界处的郊外得到(一辆)车,车轮的辐条腐朽了并且车轮坏了,车销折断了并且车辕坏了,没有可以使用的地方。

不过因为越国人的家乡没有(车),(所以越国人)用船装了(这辆车)运回家并向众人炫耀。

看的人听到了他的炫耀,相信了他的话,认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模仿着做车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某一天,晋国和楚国的人(来到越国)看到了(他们的车),嘲笑他们的车做得笨拙,越国人认为(他们)在欺骗自己,(就)没有理会。

等到敌兵侵犯他们的国境时,越国人就用这样简陋的车子去抵御敌人。

车子坏了,(越军)大败,(越国人)到最后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他们的车子上。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以为车固.若是.(本来)(2)终.不知其车也(最终)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所以越国人)用船装了(这辆车)运回家并向众人炫耀。

(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等到敌兵侵犯他们的国境时,越国人就用这样简陋的车子去抵御敌人。

5.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写出两点即可)(4分)示例: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主观臆断,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白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写出两点即可)现代文阅读(一)鄱阳湖的鸟①涂东云①日出喷薄,水染耀金,万只竞游的白天鹅在鄱阳湖七彩斑斓的镜面上成了美丽的剪影,宛如水上一朵朵袅娜的白莲。

它们时而挺脖昂首,神气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时而交颈私语,传递爱的信息;时而对鸣对话,同步旋转水上芭蕾。

草地上的天鹅像白雪公主那么美丽,双腿一蹬,跃出一个优美的弧度,身躯展现天鹅完美的曲线。

“嘎噶”的叫唤声此起彼伏,犹如抖动的丝绸飘逸着轻柔的交响曲,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仙鹤是芭蕾舞艺术之神,绰绰身姿,婷婷仙骨,纤纤细腿,在水上表演贴水飞翔舞,时而衔水信步,时而展翼齐霞。

当我醉心与它们共舞时,数百只灰鹤一字排开,群起而飞,在没有指挥的前提下,能做到动作整齐划一,排成“V”形。

还有数百只白鹤队高鸣而飞,发出的声音如清耳悦心的笙箫遏于云霞。

③大雁好像是经过特种训练,也许它们具备了天才的禀赋,先是小队形排成“人”字,再排成“一”字,再排成“W”形,再排成“V”形,非常和谐统一。

还有那成千上万只大雁突然从对岸的草丛中钻出来,领头雁会带领它们一面飞一面仰颈高鸣。

霎时,天上、水中全是密匝匝一片。

④原来人间的舞蹈大都来源于对鸟类动作的模仿。

人与鸟如此互通灵性。

人与鸟融于鄱阳湖空灵妙境的舞台,共同找到了舞的魂魄。

跳《天鹅湖》的世界顶级舞蹈演员雅娜·库洛娃,为了跳好《天鹅湖》,每天坚持模仿天鹅的每一个动作;杨丽萍每天坚持在树林里观察孔雀的每一个微妙的动作,一练就是10年;甄嬛跳《惊鸿舞》是模仿秋雁苦练多年,赵飞燕能跳出《飞燕舞》也是与燕子一起苦练10年。

她们都是通过细腻地观察鸟的习性和动作去探讨领悟,执着地追求,苦练本领,创作出优美的舞蹈,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可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人生的舞台亦如鄱阳湖给予万灵展示才能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心中的志向有多远,就能“天高任鸟飞”飞多远。

⑤天人合一,人与鸟共同沐浴在大自然中成为一家,陶醉在鄱阳湖天然的优美旋律中。

当灵性的鸟轻柔地抚慰着我们的心灵时,我们就会不那么追名逐利、贪图虚名,我们的思想就不会在物欲横流中陷于浮躁。

对自然的护卫,就是对大自然的爱,就是对宇宙的大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6.文章的写法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陶治性情、淡泊名利的理想追求。

(3分)7.文章以“鄱阳湖的鸟”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以“鄱阳湖的鸟”为题,点明文章的写作内容,同时它又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由鸟引发感悟思考,新颖别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人间的舞蹈大都..来源于对鸟类动作的模仿”,加点的“大都”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不能删。

因为“大都”表示绝大多数,但并不包括全部,也就是说,人间的舞蹈大多数是源于对鸟类动作的模仿,但也有例外。

如果删去,就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9.品味文中画线句的妙处。

(4分)日出喷,水染金,万只竞游的白天鹅在鄱阳湖七彩斑斓的镜面上成了美丽的剪影,宛如水上一朵袅娜的白莲。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鄱阳湖上竞游的白天鹅比作水上一朵朵袅娜的白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鄱阳湖上白天鵝栖息的景象,意境优美,富有表现力。

10.阅读本文,说说你的阅读体会。

(4分)示例:鄱阳湖鸟类悠然自得的景象多么美,多么自在,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处处有如此美景。

(或:我从雅娜·库洛娃、杨丽萍、甄嫒、赵飞燕通过细腻地观察鸟的习性和动作去探讨领悟执着地追求,苦练本领,创作出优美的舞蹈,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的事例获得了启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下功夫,才会创造出最高的艺术境界)(二)竹子的“私密生活”史军①近年来,世界森林面积正在迅速减少,可竹林的面积却不降反升,被称作“第二森林”。

竹产业作为绿色黄金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关于竹产业的一句话也十分有趣:“年产十亿竹产品,不少竹海一根竹。

”②竹子究竟怀有怎样的绝技,以至于得到越来越多的注目与期许?答案都藏在这些青翠植物鲜为人知的“私密生活”中。

③超快的生长速度便是竹子令人感兴趣的“私密”之一。

一棵树长成10米高,可能需要50年,而同样高的竹子却只需约50天。

④竹子虽然看起来很像树,但它的生长方式和树截然不同。

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植物生长比喻成修建大楼的话,那么普通的树木就只有顶层一个施工点,可竹子却有很多施工点,每一个竹节都是一个生长基地,这些工地一起施工,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竹子这座大厦建立起来⑤不过,一个有趣的疑问是:同为禾本科的小麦、玉米也都有类似的生长方式,那么为什么这些植物不能像竹子那样,最快时一昼夜长高2米左右呢?2012年,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科学研究者们找到了其中的重要秘密—竹节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不仅分裂快,而且生长的速度也快。

这意味着竹子要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的能量,对植物来说这是巨大的挑战。

有趣的是,竹子是天生的伟大战略家,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竹节间不仅云集了大量的植物激素,还聚集着大量的糖以及分解糖的催化剂—酶,这些能量像是骆驼的驼峰或汽车的油箱,为竹子的“狂飙生长期”提供了充足的后援。

⑥竹子不仅生长迅速,还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其秘密“靠山”就埋藏在苍翠竹林的地下,那就是鲜为人知的竹鞭(地下茎)。

它们不仅为快速生长的竹林储存和提供大量养料,也是扩张竹林领土的核心力量。

据计,在适宜的条件下,种植一株竹子,通过其地下茎的延伸及发笋成竹,不需要耕地播种,一二十年就能发展到数万根,这真是令人吃惊的数字。

⑦竹子的这些小小“私密”,展示了它的巨大潜力——在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木材稀缺的今天,“以竹代木”已被视为一条光明坦途。

竹林作为“第二森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11.阅读本文,简要概括竹子的“私密生活”中有哪些“私密”之处。

(3分)生长速度超快,生长方式特别,繁殖能力强大。

1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第③段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具体、直观、准确地说明了竹子的“私密”之一,突出强调了竹子生长速度超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