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6古诗词阅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 ,后半段抒发感慨。
B.第三句中的“不知”两字直接讽刺了当时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统治者。
C.全诗寓情于景 ,意境迷蒙悲凉 ,感情深沉含蓄 ,语言精当锤炼。
D.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 ,金陵曾是六朝都城 ,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当权者昏庸荒淫 ,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 ,无限感伤。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 ,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对统治阶级的达官贵人沉溺于歌舞升平的慨与不,表了人国民的情感。
文言文八大山人八大山人①,明宁藩宗室 ,号人屋。
“人屋”者, “广厦万”之意也。
性孤介② ,异。
八即能 ,善法 ,工篆刻 ,尤精事。
写菡萏③一枝 ,半开池中 ,叶离披 ,横斜水面 ,生意勃然 ;堂中如清徐来香气常室。
又画 ,丈幅蜿蜒升降 ,欲欲 ;若使叶公之 ,亦必大叫惊走也。
善 ,喜 ,娓娓不倦 ,常倒四座⋯⋯山人既嗜酒 ,无他好。
人其笔墨 ,多置酒招之 ,墨汁数升、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之 ,欣然墨广幅 ,或洒以敝帚 ,涂以冠 , 盈 ,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 ,或成山林 ,或成丘壑 ,花竹石 ,无不入妙。
如 ,攘臂搦管④ ,狂叫大呼 ,洋洋洒洒 ,数十幅立就。
醒,欲求其片只字不可得。
黄金百⑤于前 ,勿也。
其⑥如此⋯⋯(自《虞初新志》 )注①八大山人 :即朱耷 ,江西南昌人 ,明末清初画家、法家 ,清初画“四僧”之一。
②介:取直。
③菡 (hàn)萏(dàn):荷花。
④攘臂搦(nuò)管:伸胳膊 ,笔写字。
⑤(yì):古代的重量位 ,一二十两 ,一一二十四两。
⑥:同“ ”, 狂。
【参考文】八大山人 ,(是)明朝宁藩的宗室 ,号人屋。
“人屋”,就是“广厦万”的意思。
(他)生性孤傲耿直 ,异常明 ,无人能比。
(他)八便能作 , 撞法 ,工于篆刻 ,尤其精通画。
(他)曾画一枝荷花 ,半开在池塘中 ,叶散乱 ,横斜在水面上 ,生气勃勃 ;(画)挂在堂中 ,好像有清慢慢吹来 ,香气常常充整个屋子。
(八大山人 )又曾画 ,( )在丈幅之中曲折爬行、上下翻 ,像想要一般 ;如果叶公到它 ,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八大山人 )言 ,喜 ,(是 )娓娓而 , 不知疲倦 ,常常使四座的人之倒⋯⋯八大山人除了嗜好喝酒 ,没有其他的好。
人喜他的画墨迹,大多酒席招待他 ,先准好几升墨汁、若干放在座位右。
(八大山人 )酒醉后到些 ,便高地墨在大的画上 ,有候用破帚洒 ,用坏帽子涂 ,弄得 ,不堪入目。
之后 (他)提笔渲染 ,有的成山林 ,有的成丘壑 ,(有的成 )花竹石 ,没有不精妙的。
如果 (碰到他 ) 写字 ,就会伸胳膊 ,笔写字 ,狂叫大喊着洋洋洒洒 ,几十幅 (字)片刻就完成了。
(他)酒醒 ,要想索求他的片只字也无法得到。
即使将百黄金放在 (他的 )面前 ,(他也 )不屑一。
他就狂到的地步⋯⋯3.用“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停。
(两 )(2 分)堂中如清徐来香气常室堂中 / 如清徐来 / 香气常室4.解下列加点的意思。
(3 分)(1)写菡萏一枝(曾).(2)盈( ).(3)数十幅立就 (完成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若使叶公见之 ,亦必大叫惊走也。
如果让叶公见到它 ,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 ,勿顾也。
即使将百镒黄金放在 (他的 )面前 ,(他也 )不屑一顾6.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 ,根据选文 ,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 分)示例 :八大山人的“颠”是他性情孤傲耿直 (或:孤高傲世 )、聪明绝伦(或:才高艺绝 )、狂放不羁的表现 ,而不是真正的癫狂。
现代文阅读(一)蹬布刘心武①那天放学回家 ,响莲先是高兴 ,后是惊讶。
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受了工伤 ,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
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
妈妈说 : “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 ,这下更艰难了。
”爸爸说 : “再艰难 ,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 ,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
那天老师宣布 ,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 ,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
妈妈说 ,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 ,那闺女才上四年级。
妈妈问响莲 : “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 ,什么意思 ?”响莲说老师还没教。
妈妈就说 ,家长们都知道 ,一上五年级 ,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 ,一搜就懂。
他们家住的地方 ,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 ,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
若自己家没有车 ,就跟别的家拼车。
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 ,每月 450 元。
③但是 ,两个月前 ,妈妈被超市辞退了。
爸爸晚上回到家 ,妈妈总叨唠,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 ,爸爸淡淡地劝 : “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
她也有难处。
你就再找份别的工作吧。
”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作可惜 ,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 ,而且 ,还可以平价甚至打折扣从那超市买回牛奶、方便面什么的。
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 ,现在可就困难了。
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 ,医药费不愁 ,但只剩基本工资 ,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 ,不见爸爸 ,就跟妈妈说 : “今天我不搭小车了 , 我去坐公交。
”妈妈大声说: “你老老实实坐上去! ”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 , 妈妈对师傅说 : “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 ,人家同意先预支他 1500 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 1350 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 ,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 ,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
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 ,捣烂了再热压成型 , 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的货 ,一卷一卷的 ,宽度从两米到八米 ,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 ,那些搞大棚养殖的 ,棚顶上要苫这种东西 ,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 ,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 ,再将其用手提机合成指定的度 ,完了 ,再整体卷起 ,装运走。
在操作程中 ,有个 ,就是蹬布。
合前 ,每卷布要到地上 ,用脚蹬展开 , 那不算太 ,合后 ,如果是八米的成了一百米 ,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 ,那就不需要旺健的脚力 ,更需要平衡的技巧。
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高工 ,因此都是些最没法的人 ,才一早来干工 ,四个小 ,管一粗茶淡 ,五十元。
⑦ 响从窗老就望了爸爸的背影。
爸爸然一只胳膊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 ,只他两腿流蹬布 ,那布卷越蹬越厚 ,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的意味了⋯⋯· 开去了 ,蹬布的爸爸从后里消失了。
⑧响微微咬着嘴唇 ,心里誓 ,一定要答父母。
那天晚上 ,她从网上到了“未雨”的解她心中浮出多的方案。
(自《微型小刊》 ,有改 )7.小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要概括。
(4 分)那天 : 响的爸爸意外受了工回家,生活得更了。
第二天 : 爸爸到再生布的商店蹬布,响深受感。
8.小多提到“未雨”, 你的理解。
(4 分)超市老板娘“未雨”的行是 :四年的女儿提前置。
响“未雨”的想法是 :在努力 ,将来好好答父母。
9.从小中你出了怎的的形象 ,怎的爸爸的形象 ?(4分)妈妈是一个勤俭持家、体谅丈夫、疼爱女儿的妈妈;爸爸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理解他人、疼爱女儿的爸爸。
10.第③段写到“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你发现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 ?(3分)住在城乡接合部 ,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上五年级妈妈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 ;不用乘公车而是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
11.多年以后 ,事业有成的响莲和爸爸聊天 ,她会怎么说呢 ?请顺着下面的句子写出来。
(3 分)响莲 :爸爸 ,说到您当年蹬布的情形,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示例 :您胳膊上吊着绷带 ,蹬得那么用力 ,那么困难。
那时候 ,你们从不在我面前提起生活的艰难,其实,我都懂。
您和妈妈那么辛苦,却从不委屈我 ,谢谢您 !(二)在古诗里享受春天赵雪峰①在这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 ,在这春天姗姗来迟的北方边城 ,窝在自己小小的温暖的书房里 ,捧一本《唐宋诗词鉴赏》 ,泡一杯香茗 ,这真是人生中难得的惬意。
细细品读古诗中那些描写和歌咏春天的优美诗句 ,好像已然置身那个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季节 ,让人不觉有一番独特的感受。
②冬去春来 ,大自然不慌不忙地将春意一点一点透露出来。
在三月阳光的照射下 ,冰雪融化 ,浸润着大地 ,不知不觉间 ,春的气息浓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苏轼的《惠崇 <春江晚景 >》。
春来冰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群鸭戏水 ,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润暖。
诗人用他的想象,以桃花绽开、春江水暖、鸭子戏水、野菜满地的生动诗句,为我们描绘出早春生机勃都的景象,字里行间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样的春天 ,谁又能不喜爱呢 !这美好的春天谁又能不珍惜呢!谁又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去好好享受那美妙的春光呢!③漫步自家的小院 ,也许还是春草稀稀 ,春味不浓 ,可是转身四顾:“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是王驾的《雨睛》。
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 ,自然不会得天独厚 ,也不可能会和自家是两种情况 ,可“蜂纷”飞过去,怎能不让人天真烂漫去想:春色大概在邻家,心中怎能不多一份疑心呢 ?一个“疑”字用得“阳春”似乎真有脚 ,她不住在自家小园 , 偏偏跑到邻家。
小园、蜂蝶、春色 ,一齐焕发出异样的。
④小院还小 ,春色又疑在邻家 ,那就不妨出去走一走吧。
放眼望去 , 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风和煦 ,鹅黄的大地 ,无不散发着春的气息。
到友人家看看 ,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出墙来。
”这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友人大概是担心鞋印踏坏了他家的苍苔 ,因而不给开门。
园门关得紧 ,可春却关不住啊 ,于是有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诗人从露出墙头的一枝杏花 ,想象出满园的春色春色”是关锁不住的 , “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 ,冲破围墙 ,溢出园外 ,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
这满园的春色 ,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⑤“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