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鼻喉课程标准

耳鼻喉课程标准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及代码
中文名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英文名称:《Otorhinolaryngology》
(二)学时及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1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三)课程的地位及性质
(一)课程性质、地位
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觉器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发育、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耳鼻咽喉科学是临床医学专科生的必修课程。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
耳鼻咽喉科学涵盖内容广泛,器官多样,包括了耳、颅底侧颅底、鼻和鼻窦、咽、喉、气管、食管及颈部在内的广泛区域。

耳鼻咽喉诸器官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同时又与头颈部乃至全身各系统相互影响。

本课程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局部同整体相对独立与有机联系的观念出发,把耳鼻咽喉科学的专科知识与整个临床医学体系相融合。

同时,耳鼻咽喉科学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不仅研究范畴在不断拓展,诊疗技术手段日益更新,学科体系也在向多分支综合交叉方向发展,衍生出头颈外科、耳神经外科、颅底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等多个新兴三级学科。

在学习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同时,对本学科的发展性和前沿性应有所了解。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意在突出临床医学院的实践教学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同时,强调实践学习。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分配,把各系统解剖分开到各系统疾病中讲解,并在临床实习中强调各系统的综合性及横向联系,着重培养临床分析能力。

教学更注重人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注意诱导、培养学员对耳鼻咽喉科学正确、规范的临床思维方式和治疗技能;以提高学员的临床素质为教学目的,辅以传授本学科疾病的诊治知识,缩短学员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使学员具备对耳鼻咽喉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耳鼻咽喉头颈部气管食管及颅底相关临床解剖、生理及其临床意义。

⑵掌握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外耳道炎、中耳炎、耳聋、鼻源性及耳源性并发症的病因、症状、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⑶掌握鼻咽癌、喉癌、上颌窦癌等耳鼻咽喉恶性肿瘤及常见颈部肿块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⑷掌握鼻出血、喉阻塞、耳鼻咽喉头颈部创伤、异物等耳鼻咽喉科急症的诊断要点及急救处理原则。

⑸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眩晕、面神经疾病、颅底侧颅底疾病等耳鼻咽喉头颈部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了解耳鼻咽喉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的相互关系。

⑹掌握额镜的使用方法,前鼻镜检查、口咽部检查、耳镜检查、颈部触诊方法。

掌握耳语、秒表、音叉检查、纯音测听等常用听力检查方法及其结果判断分析。

了解间接鼻咽镜、间接喉镜、纤维鼻咽喉镜、鼻内镜、气管支气管镜、食管镜检查,了解鼻声发射、耳声发射、声导抗、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前庭功能检查的意义。

⑺掌握鼻腔填塞、上颌窦穿刺、咽鼓管吹张、蒸汽吸入、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⑻了解耳鼻咽喉常用药物及本科各种常用手术(如:鼻内镜鼻窦开放术、上颌窦根治术、扁桃体摘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直接喉镜手术、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型术、颈廓清术、面神经减压术等)。

2.过程与方法
⑴课堂授课课堂教学以大班课为主,以教学标准为依据,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阐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语言生动。

对重点内容应结合病理变化过程阐述临床症状及体征,注意合理运用临床病例讲解,使学员加深印象。

适当采用模型、标本以及多媒体幻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效果。

注意教学互动,鼓励学员进行课堂讨论。

⑵实习通过临床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基本技能及巩固提高理论知识
的目的。

实习内容包括耳鼻咽喉常用检查,学习常见病临床表现、诊治原则、常用药物的使用、住院及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在实习过程中,教员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培养学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

⑶教学查房可针对某一病种或某一内容进行。

通过查房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一步引导学员对基础和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对疾病的个体化认识。

⑷病例讨论组织学员对典型病例进行问诊、体检及病例分析。

可指导学员在讨论前进行相关内容的预习、检索等准备,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发言,注重对临床症状的分析鉴别和鉴别诊断,提高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可耳鼻咽喉科医生工作和专业特点,培养对各个独立感官器官生理病理状态与全身系统机能统一认识、全面判断的临床职业素养,树立成为耳鼻咽喉科医生的志向。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解剖和生理基本要求:鼻腔外侧壁的结构、鼻窦及自然开口位置,耳的分部、鼓室的六壁、咽和喉的分部等;外鼻静脉回流,立氏区的部位、鼓膜的正常标志以及耳鼻
喉的生理功能。

咽鼓管的作用和声音传入内耳的机制。

重点:鼻和鼻窦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咽和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难点: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外耳、中耳、内耳、声波传入内耳的传导机制、内耳的平衡作用
第二章耳鼻咽喉科检查方法
基本要求:额镜及其它器械的使用方法;一般检查器械的名称和耳鼻咽喉的主要解剖标志。

重点:鼻的检查方法;额镜的使用方法;外鼻及鼻窦的触诊检查;
难点:前鼻镜检查法外耳及乳突部触诊检查法、耳镜检查法、音叉听力检查法。

第三章鼻部疾病
基本要求:急慢性鼻炎的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的鉴别;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鼻出血的简易处理方法。

重点:急性鼻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慢性鼻炎的病理、临床表现、慢性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的鉴别诊断、治疗;鼻出血的病因、处理方法难点:鼻窦炎的概述、临床表现、上颌窦炎和额窦炎的鉴别诊断、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滴鼻药的方法
第四章咽部疾病
基本要求:慢性咽炎的诊治及急性喉梗阻的处理原则;
重点:鼻咽癌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早期诊断
难点:鼻咽癌的主要症状。

第五章喉部疾病
基本要求:急性喉梗阻的特点。

重点:急性喉梗阻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难点:急性喉梗阻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第六章耳部疾病
基本要求: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

重点:急性外耳道炎和耳疖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急性化脓性
中耳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型、症状和诊断、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感染途径。

难点:常见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种类及治疗原则
第七章气管与食管疾病
基本要求:气管、支气管和食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并使学生了解气管、支气管异物能时刻危及患者生命;食管腐蚀伤的急救处理;甲
状舌管囊肿与瘘管的症状及治疗。

重点:食管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食管腐蚀伤。

难点:甲状舌管囊肿。

第八章颈部疾病
基本要求:颈部常见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及其诊断方法: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重点:颈部肿块;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难点: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性质:随堂考;
2、考核方式:笔试
3、成绩评定方法:笔试成绩达60分以上的以笔试成绩记为最终成绩,笔试成绩未达60分的经补考记为补考及格或不及格。

(二)教材选编建议
理论课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6版),王斌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三)网络资源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网,
2.耳鼻咽喉中国论坛,
(四)课程资源开发
(一)专业书籍
1.《医院临床耳鼻咽喉技术操作规范,上》(第1版),周森主编,安徽音像出版社,2004年
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指南》(第1版),钱永忠.樊忠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二)专业期刊
1.《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主办。

2.《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长沙湘雅医科大学主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