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积累词语,掌握“恻隐、遍稽群籍”等词的词义,并学会使用。
2.了解剧本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创作情况。
1.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2.理解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教学重点1.把握戏剧冲突,理解戏剧情节在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会莎剧富于个性化、生动优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浯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理解夏洛克这个形象的复杂性。
2.初步学写戏剧评沦。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资料助读,增强感性理解;2、积累词语;精读课文,熟悉剧情,把握戏剧冲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设计:同学们,大家喜欢戏剧吗?(学生杂然应声、摇头)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一、知识链接:1、文学常识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生于英国斯特位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
晚年回到故乡。
他的作品现存剧本三十七部、长诗两首、十四行诗一百五十四首。
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汉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他的剧作多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根据已有剧本改编,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矛盾,提倡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
剧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而富于表现力。
他的作品,对欧洲的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是人类文化史上珍贵的遗产。
2戏剧知识(1)关于戏剧的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分类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划分: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划分:多幕剧、独幕剧。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划分: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划分: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3)、剧本: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用是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特点是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炼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作用——协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二、预习导学1.积累生字词并注音解释2.按课文填空。
①《威尼斯商人》选自《________》(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里的《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_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王》、《________》、《________》、《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________剧。
②不准流一滴血,________不准割得超过________不足一磅的重量,________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略微轻一点________重一点,________相差只有一丝一毫,________仅仅一根汗毛之微,________要把你抵命。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简述剧情。
4、全文可几级部分,并总结段意。
三、检查预习四、课堂合作探究1、夏洛克开始为了讨好鲍西娅,用了哪些动人的词语?其目的是什么?2、鲍西娅对夏洛克是怎样智斗取胜的?五、课内训练巩固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意。
公爵()祈祷()涵义()中流砥柱()袒露()保佑()豁免()甘霖()2.解释下面词语。
①恻隐:________ ②凛然:________③万恶不赦:________ ④中流砥柱:________⑤豁免:________ ⑥安息日:________六、课堂拓展提升世界文学画廊中,有四大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是其中之一,你知道另外的三个吗?课外了解这几个人物形象,说说他们吝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2、讨论课文的结构。
学习过程:一、检查作业二、预习导学1、概括剧情。
2、把握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特征,为朗读做准备。
三、学生展示预习成果1、第一组展示剧情内容。
剧情冲突的焦点是围绕“一磅肉”实行的。
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夏洛克上场前,公爵与安东尼奥的一段对话,交代了夏洛克的凶恶,烘托了审判前的紧张气氛,预示着要有一场激烈的冲突。
这个段对话,也从侧面描写了夏洛克自私、阴险、残暴的性格特点。
夏洛克一上场,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相继对他规劝、许愿、甚至谩骂,却招来了夏洛克的讥讽、挖苦,而坚持要“照约处罚”,而且当场磨刀,准备动手,显示了夏洛克在法庭质对中的咄咄逼人之势和稳操胜券的得意之情,也表明了夏洛克不顾舆论和羞耻,孤注一掷,将冲突引向非丧人一命不可的高潮。
就在戏剧冲突发展到不可开交之时,鲍西娅上场,剧情有了转折。
她智慧超群,深谋远虑,发现了条约的漏洞,胸有成竹,用以逸待劳,欲擒放纵的办法,一步一步地将夏洛克引向陷井。
她先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微变通一下”的要求,接着又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了不答应三倍还钱的态度,再之后,则让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
夏洛克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陷入“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公民的犯罪境地。
正当夏洛克神气活现,得意忘形,安东尼奥义无反顾地向巴萨尼奥告别,其他人也都陷于绝望时,鲍西娅抓住了“割肉不许流血”,割一磅肉不能相差“一丝一毫”这两条件,使夏洛克陷于被动,把法律的惩罚统统加到了他身上。
虽然公爵饶恕了他的死罪,但他得到了失去财产的处罚。
在这个回合中,葛莱西安诺持续重复夏洛克赞扬鲍西娅是“但尼尔再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的话,这既是对西娅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也是对夏洛克的有力嘲讽,这正体现了喜剧所要表现的效果。
3、第二、三、四、五、六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的部分段落。
体会个性化语言:(1)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显得华美流畅,富有诗意。
(2)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
三、课堂合作研讨:1、全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段意如何总结?分段的依据是什么?2、贯穿全文的矛盾冲突是什么?3、鲍西亚在什么情况下出场?她是如何解决这场冲突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1、课文是剧本《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全剧共五幕),是全剧的高潮,可分为两绝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尚蒙延约,必然不辱使命。
敬祈钧裁。
”主要写夏洛克。
这部分以夏洛克出场为界又可分两层。
前一层通过公爵与安东尼奥的对话,侧面显示了夏洛克的冷酷、凶残的态度;后一层夏洛克登场,他坚持从还债失期人安东尼奥身上割肉,众人劝说、许愿、甚至谩骂,也不能使他改变,从而突出他的阴险、贪婪本质,这时冲突也愈趋激烈。
第二部分主要是写鲍西娅。
她假扮律师登场,使冲突解决有了转机。
她欲擒故纵,引发夏洛克坠人故意谋害公民的法网,夏洛克转为被动,受到惩罚。
2、围绕“一磅肉”3、安东尼奥危在旦夕之时。
四、课堂拓展提升:你知道中国的吝啬鬼是谁,出自哪部文学名著?五、课内训练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六、布置作业:课后预习剧中各类人物性格。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探讨人物性格。
2、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3、探究戏剧技巧。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学生自读课文并作评注。
2、划出文中的所使用的修辞。
二、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三、课堂合作研讨:1、剧中各类人物性格各是怎样的?并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
2、讨论文章的主题。
3、文中使用了那些戏剧技巧?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人物性格:夏洛克: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鲍西娅:博学细心、精明能干、足智多谋、落落大方安东尼奥:慷慨助人、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面对尖锐的斗争形式不能斗争、不会斗争,表现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巴萨尼奥: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不懂得斗争策略,表现得较软弱。
中心思想:剧本第四幕第一场通过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高利贷心狠手辣、贪婪冷酷的阶级本质;同时颂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轻利重义的道德思想。
四、课堂拓展提升怎样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五、课内训练巩固:请大家自选角度,自选内容,写一篇相关本文的戏剧评论。
角度应小,内容应精当,切忌泛泛空谈。
能够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能够评论其中某个人物,还能够评析剧本所使用的戏剧技巧。
学生应求异创新,发表独到的见解。
“夏洛克——法庭阴谋的牺牲品”“鲍西娅——巧舌如簧的诡辩者”,只要言之成理则可。
六、布置作业:学生预习《变脸》一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