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下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

四下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

部编版四下第五单元
习作:游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激趣
1.激趣导入,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1)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万科西半岛小学的肖璐老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第五单元的习作。

祖国有雄浑壮丽的山河美景。

那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浓妆淡抹的杭州西湖,那美丽富饶的海南岛,那云雾飘渺的黄山……还有身边那充满童趣的公园,那四季变幻无穷的植物园,那令人人大开眼界的博物馆……(出示图片)
那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

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我们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它们的美。

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来学写游记。

(出示课题)
二、指导选材,明确要求
1.指导选材。

(1)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语段。

(3)我们来听听这三位同学是怎么说的。

(师朗读对话。


(4)引导选材。

①师: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景物?
②我们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人文景观,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大海,壮丽的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大川等。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是人文景观。

我国的名胜古迹很多:北京的故宫,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大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我们熟悉的黄鹤楼等。

身边的景物,就是你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景物,如校园、乡村、田野、居住的小区等。

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停顿)
快快回忆一下你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把这个地方的名称记录下来。

(出示:我准备写的地方是……)
2.明确要点。

(1)写作要会审题。

请你默读课本中的文字,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我们要先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3.弄清写法。

(1)师引导:怎样才能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中的写法提示。

(2)课件出示写法提示。

课件出示: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本单元课文和习作例文的学习,给我们介绍了不少写景物的方法。

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你能想一想你准备采用哪些写法吗?
比如,如果你想写游览山的文章,你可以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先画好路线图,按照游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

从中选择两到三个有代表性的观察点,每个观察点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为重点内容详写,其它地点和景物略写。

抓住代表性景物的特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形象描绘。

地点转换时,要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做好过渡衔接。

三范文引路,明确方法
1.移步换景,游踪清晰
有一名同学的习作已经写好了,根据今天的习作要求和提示,我们来看看他写得怎么样。

这篇习作叫《游北海公园》,请你自己读一读这篇习作,想想他用到了哪些写景物的方法。

(出示习作)
小作者在这篇习作里写到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可以把小作者的游览路线图绘制出来。

(出示游览路线图)
首先作者从南门进入登上了琼岛,接着写了白塔,然后写了五龙亭、九龙壁,游览结束后,就从北门离开了北海公园。

游览路线图画好了,你是不是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作者的游览顺序了呢?在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思路也会更加清晰了。

通过游览路线图也能非常清楚地看到,这篇习作作者就是用到移步换景的写法,使游踪(也就是游览踪迹)更加清晰。

那么,在你写自己的游记的时候,不妨也像这样画出游览路线图。

(出示可填空游览路线图)回忆一下哪些地方你需要重点写,将它标上记号,接着再去思考怎么写。

2.过渡词句,串联景点
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在这篇习作当中,写游北海公园的时候,游览了这么多的景点,是怎么自然地把这些景点自然地串联在一起的呢?这也是我们习作要求当中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学会“过渡词句,来串联景点”。

作者写道,从南门进入之后,去到的第一个景点是琼岛。

写进入琼岛时,用到了一个短语:从南门进入,交代了琼岛的方位。

离开琼岛写白塔,作者用到的短语是“直奔白塔”。

从白塔离开以后,作者去了五龙亭,他又是用什么样的句子过渡的呢?他写道:下了琼岛,往五龙亭走去。

参观完五龙亭,就去参观九龙壁了。

作者的措辞是:穿过密密的古松林,神秘的九龙壁就露出了全貌。

这些过渡的词句能帮助我们自然地完成景点的转换,一定要学会使用哦!
3.介绍景物,写出特点
作者游览北海公园,写到了4个景点。

这4个景点作者是不是都写得很详细呢?当然不是。

作者把琼岛、五龙亭详写,白塔和九龙壁略写。

我们在写游记的过程中,不需要把每个景点面面俱到地去介绍,而要做到详略得当。

我们来看看作者详写琼岛、五龙亭时,是怎么写出景物的特点的。

比如,作者在写琼岛时有这样的描述:琼岛上的苍松、翠柏、碧柳、红花、绿草,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最吸引我的是那苍松,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巨伞,有的像矗立的宝塔,还有的像伸出的龙爪……写出了琼岛的什么特点呢?树木的形态各异。

抓住树木形态各异的特点,进行了展开描写。


些树木也并不是一一进行描写,而是抓住最吸引他的苍松来具体描写,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说苍松形态像巨伞、宝塔、龙爪。

这启发我们,在我们介绍一处景点时,要抓住景物的一个到两个特点来写。

五龙亭又是怎样写的呢?
五龙亭因五个亭子连在一起而得名。

远远望去,五龙亭宛若一条巨龙卧在湖中,碧波拍打着卧龙,好像在说:“睡吧,睡吧!”五个亭子中,唯有中间那个亭子是圆顶的,像个大斗笠,它左右两侧的亭子都是四方顶。

五个亭子是由曲廊连接的,曲折连缀。

走进亭子,只见亭子正中间的石柱上有一条龙,两爪抱柱,低头俯视,还张着大嘴,像在和游人问好。

两边的柱子上还各有一条盘龙,它们好似在奋力向上攀,只为一览远方的美景。

作者介绍五龙亭时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关注这两个词:远远望去、走进亭子,是由远及近地观察,写亭子,先写中间的,再写左右两侧的;写石柱,先写正中间的石柱,再写两边的柱子,这都是由中间向两边来介绍。

这样就显得层次和思路非常清晰了。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在介绍一处景物时,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同学们,这篇游记的作者按照游览路线“南门—琼岛—白塔—五龙亭—九龙壁—北门”向我们介绍了所游览的美景,而且详略得当,对琼岛、五龙亭进行了详细描写,优美的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法、有序的表达,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品读了这位同学的优秀习作,你一定也迫不及待想要大展身手了吧!那就快快拿起笔来,记录下你难忘的游览过程吧!写完后,可以读给你的家人听,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了没有。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