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泗阳县致远中学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泗阳县致远中学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按要求填写古诗文原句。

(11分)(1)浮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2)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东坡《定风波》)(4)北风吹断马嘶声,▲。

(________《浣溪沙》)(5)▲,善行者究其难。

(荀子《大略》)(6)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7)范仲淹曾探究“古仁人”“▲,▲”的心境(填《岳阳楼记》中的文句),韩愈的“▲,▲”也表达过这样忠于国家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诗句)。

12月底,学校拟举行庆祝元旦活动,请结合情境回答问题。

校学生会就活动主题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参会学生代表讨论的会议记录。

2.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4分)jí▲取天之jiāo ▲子窜.(▲)出矫.(▲)揉造作3.关于这场主题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A.甲、乙、丙、丁四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都能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B.主持人能有效地组织讨论,并充分尊重发言人的意见,且能够保持中立。

C.甲同学虽然能说会道,但在讨论中表达语带讥讽,不够文明,不够谦和。

D.丙同学分析得合情合理,且重点突出,但他的发言却没有围绕议题展开。

4.联系语境,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写一两句话补充丁同学的发言。

(3分)▲。

5.任选一种字体临写此次活动主题。

(3分)▲学校围绕既定主题,举办了诗歌朗诵会。

以下是其中一位选手所选诗歌:伞艾青早上,我问伞:“你喜欢太阳晒还是喜欢雨淋?”伞笑了,它说:“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你考虑些什么?”伞说:“我想的是——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1978年6.比赛间隙,一位观众与评委进行了短暂交流,请补全对话。

(2分)观众:我觉得《伞》与“立身尚志述红心”的主题不相符,会不会扣分?评委:▲,所以《伞》是符合主题的,不应该扣分。

7.学生会准备在网上定制水晶杯作为朗诵比赛优胜者的奖品,卖家提供的华为公司奖杯样式(右图)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可进行图文激光雕刻。

请重新设计奖杯上各部分图及文字内容,给卖家留言。

(4分)你的留言:▲▲▲二、古诗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4 题(23 分)甲朱云传宋代:宋祁朱游英气凛生风,濒死危言悟帝聪。

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

乙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好倜傥①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②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辑之,以旌③直臣。

”【注释】①.倜傥:豪爽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

②.讪:毁谤③旌:表彰,表扬《汉书•朱云传》)8.用/为下面这句话断句。

(断一处)(1 分)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1)此臣素.著狂直于世()(2)下亡.以益民()(3)遂.将云去()(4)然后得已.()10. 下列语句中“以”与文中“以.勇力闻”一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C.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D.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唐雎不辱使命》)1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人之名是由父辈所起,以供长辈或尊者称呼,而字则不同;以供平辈、晚辈或他人称呼;因此上文中朱云,“云”为尊者称呼,同辈称呼朱云为“游”。

B. 《汉书•朱云传》根据文题及内容判断,与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均为纪传体史书。

C. 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本文中所提到《易》位列四书之中,《论语》位列五经之中。

D.本文中“长八尺余”,此处“尺”为古时计量单位,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其言非,固当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曰:“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朱云进谏成帝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进谏齐威王的方式有何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结合选文分析朱云的形象。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8题(12分)【材料一】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诗可不然。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钱钟书《谈中国诗(节选)》)【材料二】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Lamb)的《莎士比亚故事集》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

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

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比亚故事集》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节选)【材料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②,砯崖③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注释】①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

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②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③砯(pīng)崖:水冲击石壁。

(李白《蜀道难(节选)》)【材料四】【李白《蜀道难》集评】明·朱谏:首二句以叹辞而发其端,末二句以叹辞而结其意,首尾相应,而关键之密也。

白此诗极其雄壮,而铺叙有条,起止有法,唐诗之绝唱者。

(《李诗选注》卷二)清·钱良择:篇中三言“蜀道之难”,所谓一唱三叹也。

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创格也。

(《唐音审体》卷一)15、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是论述纯粹的抒情诗在中国历史上极早就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B.材料二中“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是因果复句,本句中指出有些人对于小说妙处有隔膜,原因是他们对诗没兴趣。

C.材料二中《长恨歌传》《会真记》的故事性强于《长恨歌》《西厢记》,但其文学价值远不如后者。

D.材料三中李白的《蜀道难》和我们课本所学的《行路难》形式上属于乐府诗的古体诗,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严格束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