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透析基本知识

血液透析基本知识


透析液应具备的条件
透析液温度高于人体温度1~2℃; 不含有对机体有害的物质; 便于制备; 使用方便,各种成分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不产生沉淀;
(一)透析液成分和浓度
1、钠:135-145mmol/L 2、钾:2.0-3.5mmol/L 3、钙:1.5-2.0mmol/L 4、镁:0.5-0.75mmol/L 5、氯:100-115mmol/L 6、葡萄糖:0.2% 7、透析液碱基:碳酸氢根30-35mmol/L 8、其他:
原理示意图
血液侧
透析液侧
扩散/弥散作用 Diffusion
溶质移动
从较高浓度区域扩散/移动到较低浓度区域


利用半透膜去选择性地扩散
扩散/弥散作用 Diffusion
溶质移动– 从较高浓度区域扩散/移动到较低浓度区域
超滤作用 Ultrafiltration
因压力梯度差做成的液体移動 作用的压力可以是正压或负压,看作用点是 膜的哪一面
微电脑处理系统
主要内容
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器 透析液 血液透析治疗原理
(一 )透 析 器 的 类 型
平板型
根据构形分为
管型
空心纤维型
低超滤系数透析器
(超滤系数<15ml/(mmHg•h•m2))
根据超滤系数分
高通量及高效透析器
(超滤系数>15ml/(mmHg•h•m2))
再生纤维素膜透析器 醋酸纤维素膜透析器
血液透析的原理
原理: 透析是一种溶质通过半透膜与另一种溶质进行交换的过程。
血液透析是根据Gibbs-Donan膜平衡的原理,将病人的血液与透析 机供给的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膜的内、外室,并分别在透析膜的两 侧反向移动,即血液自透析器的动脉端向静脉端流动,而透析液从静 脉端膜外向动脉端膜外流动,(即弥散和超滤),以进行物质交换,从 而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
(二)两种透析液的优缺点(续)
碳酸氢盐透析液符合患者的生理情况,纠正 酸中毒作用迅速,避免低氧血症,心血管稳定性 好,透析中不适症状少。缺点是:机器成本较高; 配制浓缩液时,必须把酸性与碱性浓缩液分开, 避免形成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高浓度的碳酸氢 盐不稳定且易生长细菌需在使用时现配。
透析液配比:透析液一般是由透析液配制装 置将浓缩透析液与透析用水按一定的比例 混合而成。透析机一般有两个浓缩泵,分 别是酸性浓缩泵和碳酸氢盐浓酸泵。 配比方法:将反渗水与含有钾、钠、氯、钙、 镁等离子的酸性浓缩液混合,使PH在2.7以 下,再与碳酸氢钠浓缩液混合,使PH在7.4 左右
长征医院血透室
主要内容
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器 透析液 血液透析治疗原理
主要内容
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器 透析液 血液透析治疗原理
血液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液配制供给系统—— 透析液的准备装置 透析液的配制系统 旁路阀门 体外循环系统 超滤控制系统 监测报警系统 清洗消毒系统 ——透析液回路的监测报警系统 血液 回路的监测报警系统 ——脱钙、化学消毒、热消毒 —— 动脉血路管和静脉血路管
静脉压明显升高或需更换透析器
主要内容
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器 透析液 血液透析治疗原理
透析液应具备的条件
能充分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如尿素、肌 酐、尿酸、和其他有毒物质; 能维持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如钾、 钠、钙、镁、氯、碳酸盐; 能保留机体所需要的物质,如葡萄糖、 氨基酸等; 能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根据膜材料分
替代纤维素膜透析器 合成纤维素膜透析器
(二)透 析 器 的 选择
高效透析器:指尿素清除率高的透析器
高通量透析器:指超滤率大的透析器
(三)透析器使用的注意点
预充量 首次诱导透析时透析器的选择 高血压患者透析器的选择 小儿患者透析器的选择
透析器凝血的分级
0级——无凝血或数条纤维凝血。 Ⅰ级——部分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 Ⅱ级——较严重凝血或近半数纤维凝血 Ⅲ级——半数以上纤维凝血,或透析中
超滤作用 Ultrafiltration
正压 负压
因压力梯度差做成的液体移动
超滤作用 Ultrafiltration
超滤作用 Ultrafiltration
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HD)
谢 谢
碳酸氢盐浓缩液:
酸液(A液):除碳酸氢钠外的所有成分均溶 于A液中,需加少量冰醋酸以调节pH,配制方 法同醋酸盐浓缩液; 碱液(B液):一般以粉剂保存,在透析前加 反渗水临时配制。不同类型透析机所用的碱液 浓度略有差别,有些碳酸氢钠粉剂添加氯化钠 (如金宝机器)。
主要内容
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器 透析液 血液透析治疗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