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字母表示数第二课时教学活动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第二课时教学活动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刘永平五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教材P47-P48例4 做一做,练习十第4-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 a×7 14+b a÷7 a×a 5-x 0.6×0.6二、新授。

1、教学例4(1):(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法2:a+30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3、独立解答P49 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

(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四、作业:1、独立完成P50 第5题2、独立完成P50 第6题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 t =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即:S=ut=150×30=4500 (注:这里求出来的值不带单位名称)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二)例4(1): 例4(2):法1: 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6a法2: a+30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6a=6×15=90a=30=11+30=45《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刘永平五年级数学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地位及作用:《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

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里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

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学习简易方程中有特殊的地位。

2、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够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和平方的书写方法及习惯。

(3)、通过引导使学生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难点是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说学情学生在以前的四年学习中接触最多的是具体的数或符号,字母表示数虽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它的意义并不理解。

相信本节课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积极探索,一定会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扑克牌游戏师: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扑克牌。

师:你们喜欢玩扑克牌吗?生:喜欢!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扑克牌的游戏,好不好!生:好!师:现在老师手中有四张扑克牌,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4、4、3)这四张扑克牌的点数之和是24,那最后这张应该是什么?(13)师翻开扑克牌,“明明是K,你们怎么说是13呢?”(字母K就代表了13)在扑克牌中,还有没有哪些是用字母来表示的呢?(Q表示12,J表示13,A表示1)。

【扑克牌对于学生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一提起扑克牌,每一位学生都兴味盎然,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课堂动起来了。

】2.畅谈生活中的字母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其它的例子,谁能举例说一说。

学生畅谈后,教师出示课件。

(停车场的标志、车处牌号码、中央电视台、肯德基、麦当劳……)【“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

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通过学生熟悉的肯德基,停车场的标志、车牌号码、中央电视台……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字母,从而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3、引出课题。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字母,确实用字母来表示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那么这节课我们专门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4页,完成课本的例1,同桌的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

【以学定教,创设充分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合作研讨。

学生能自己探究的决不包办代替。

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不断地激励学生迎接新的挑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2)三角形中的三个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有几个○?3个○是12,1个○是多少?n×5表示5个n,5个n是15,1个n 是多少?这个等差数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小结:□、○、或a、x、n、m这些符号和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2、教学例2(1)先让学生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学生肯定会感到困难,记不清了。

【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用文字叙述麻烦难记。

】(2)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同桌的先互相说一说,再把它们写在练习本上。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定律。

师:老师这也写了一张,大家比较一下,老师写的和你们写的有哪里不同。

【教师在这里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发现了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

】(4)课件展示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让学生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对比,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5)让学生自己看课本45页下面的“你知道吗?”3、教学例3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运算定律、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1)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的周长。

我们已经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了,那么是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46页例3(1)。

思考:(a)、在含有相同字母的式子里,怎样简写?字母和数相乘呢?(b)、a ²读作什么?表示什么?它与2a 有什么不同?答:(a)、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注意:在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写在字母前面。

如:x´3 简写成:3·x 或3x不能写成X3。

(b)、a²读作“a 的平方”,表示两个a 相乘。

a²= a×aa²与2a的区别: a ²= a ´a2a = 2 ´a = a ´2(2)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师:同学们太出色了!如果a=6cm,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出示(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及简写或略写这一环节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探究价值,但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我注意到这点,因此,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对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进行简写或略写,而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学,我完全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考实际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并让学生学会在相互合作交流中,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教师作为组织者适当地进行点拔、评价、总结。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学中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张扬自己的学习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倾听中学会如何尊重别人,学会吸取别人成功的优点。

】三、故事激趣,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46页下面的做一做及练习十的1~3题。

2、学到这,让老师想起了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师:现在,请放出你们的声音,让我们很有节奏的把这首儿歌读一读。

(师生齐读儿歌,前三句读得很顺利,读到四只青蛙、五只青蛙时学生的声音明显减弱、速度减慢)师:有什么感受?生1:挺有意思的。

生2:我发觉越往下读,就越难读。

师:为什么?生:因为要一边计算一边读。

……师:如果继续往下读,读得完吗?生:不能。

师:不错,这是一首永远都读不完的儿歌,那大家能不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用一句话把这首读不完的儿歌表示出来。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议一议,怎样表示出来?()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最后通过一首学生非常熟悉、而且非常有趣的数青蛙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

这个练习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深化,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把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2、渗透思想教育师:研究了一节课的字母了,最后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字母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成功的秘诀是什麽?”爱因斯坦想了想,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课件出示:A=X+Y+Z。

)他说:“A=成功,X=艰苦劳动,Y=使用正确的方法,Z=少说空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