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会计125班学号3506任栊吉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70多年前的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
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
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母亲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千古的壮丽篇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编撰这套资料,作为历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组织开展教学,以此总结、反思这场战争,祭奠为民族解放献身的英雄先烈,从而弘扬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没有散尽,随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来临,法西斯的阴霾笼罩全球。
1931年,在日本军部极端势力推动下,日本悍然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开始形成。
1933年,希特勒上台,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反共、排犹……无所不用其极;对外疯狂扩军备战,把德国绑上战车。
1936年,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
欧亚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为掩饰侵略行径,炮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为迫使英美等国承认其占领东北的事实,为威逼国民政府就范,日军悍然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直至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此后,日本的侵略暴行甚嚣尘上,继占领东北三省之后,发动热河战役,占领长城要塞,逼签《塘沽协定》。
策动汉奸卖国贼,制造“华北事变”,逼签《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妄图使华北五省继东北四省之续。
日寇把沦陷区变成其“王道乐土”,由日本宪兵、特务、警察与伪组织结合,实行残酷的法西斯殖民统治,对人民肆意蹂躏。
仅1933年9月的抚顺平顶山惨案一事,就残杀居民3000多人,烧毁房屋800余间。
还大肆移民,实行奴化教育……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中国人民不愿做奴隶!在上海,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奋起抵抗;在热河,吉鸿昌等率军收复失地;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还改造各种抗日武装。
赵一曼是其中杰出的共产党员代表。
1936年,在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时机即将到来。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三省。
为了威胁国民政府,迫使它承认日军侵占东北的既成事实,1932年1月,制造了大举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
28日夜,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从淞沪铁路及虬江路两面向闸北进攻,扬言4个小时内占领上海。
驻防闸北的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将士在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抵抗。
迫使日军先后撤换了盐泽、野村,以植田谦吉为总司令官。
国民政府第五军在张治中指挥下,赶赴前线增援。
2月22日,植田调集300军队在凌晨3时乘雾直攻位于上海东北角的庙行镇,企图断绝闸北与吴淞之间的联系。
在日军密集的炮火中,张治中指挥的第五军将士临危不惧,英勇抗敌,与十九路军的援兵三面夹击敌军。
从早晨一直血战到晚上8时30分,日军伏尸遍野,被歼3000人。
庙行之战,威震中外。
张治中将军说:经此一役,“我国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
连日各国舆论莫不称颂我军英勇无敌,而倭寇军誉则一落千丈也。
”日本政府不断向上海增派军队,2月29日日寇发动总攻时,投入的总兵力已达10万左右。
3月1日,日军向江湾、庙行周围继续发起强攻,在日军的炮击、轰炸、反复强攻下,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伤亡惨重。
3月2日,十九路军向全国各界发出了退守待援的电文,表示:“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随着战局的扩大和战线的延长,日军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
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迅速发展和抗日力量逐渐增长的状况,日本侵略者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1941年德、日法西斯的猖狂进攻,把苏、美两个大国也牵进了第二次世界战争。
由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扩大到最大规模,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终于最后形成。
反侵略国家的大联合,预示着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走向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于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不到半年时间便占领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同时企图截断中国的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从中国昆明到缅甸仰光的滇缅公路,由缅入滇,与中国战场的军事行动相配合,从而迫使中国屈服。
1942年,为了与英国共同防卫滇缅路,中国政府即应英国政府的请求,派远征军入缅,与英军组编了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
它在入缅作战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2年2月至6月的滇缅路之战,第二阶段,1943年春至1945年3月的打通中印公路之战。
中国远征军统称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卫立煌(未到任,后改为罗卓英)。
1942年2月下旬,总数达10万的远征军陆续出征入缅。
由于英军配合不力,这支军队一部分西撤印度,一部分退回国内。
远征军第一阶段的入缅作战由于仓促应战,各国军队指挥各异,致使部队始终陷于被动,从10万减至4万余人。
1943年4月,撤退到云南的远征军与蒋介石新增派的部队组编为滇西远征军。
由陈诚任司令长官。
撤到印度的远征军与国内新派去的部队改编为驻印军,由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后改郑洞国)。
分别对部队进行训练,并装备盟军提供的新式武器。
1945年2月19日滇西远征军在收复畹町后,分路追击残敌,于1月27日与驻印军胜利会师于芒友。
此时,日军在菲律宾失败,为收缩战线,日军全部退出了缅甸,中国远征军赶缅战役取得最后胜利,凯旋而归。
中国远征军从失败到胜利的艰苦历程。
反映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抗战决心。
它的胜利,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对中国大陆战场的最后总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配合盟军,打击日寇所作的重大贡献。
对以坚韧不拔、克服困难、英勇奋战的国民党军队广大官兵,他们的英雄业绩是值得讴歌的。
1945年8月,美国对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同时,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对日作战。
这一切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后覆灭。
此时中国抗日战争也转入最后的战略反攻阶段。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到10月10日,经过两个月的大反攻,人民军队收复国土31万5千2百平方公里,毙伤敌伪军23万多人,给侵华日军以致命的打击。
在形势急剧变化下,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是星期天,东京湾内风平浪静,这是盟国正式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早上8时,中国代表许永昌上将及美、英、苏等国代表乘“尼加拉斯”驱逐舰到达美国主力舰“密苏里”号战舰旁边,中国代表首先登上密苏里舰,英、苏等代表相继登舰。
9时,日本参加投降签字仪式的人员乘美军“兰斯多思”驱逐舰到达,先登上“密苏里”号战舰的是外相重光葵,他的身后是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他们在全舰美军水兵带着“残酷满足感”的注视下倍感难堪。
他们被领到“密苏里”号战舰的二号炮塔下,肃立在麦克阿瑟元帅的案前,静默无声。
盟军受降仪式开始后,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先后签署了投降书。
接着,美国代表尼米兹上将首先签署受降书,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及英国的福拉塞上将、苏联的狄米夫扬科中将等代表相继签字,日本军国主义从此以战败投降被载入史册。
9时8分完成仪式。
这时,美国900架战机编队飞过了“密苏里”号战舰的上空。
麦克阿瑟通过广播向全世界说:“今天,枪声平息了,巨大的灾难结束了,伟大的胜利实现了……”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人民经过8年之久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号称“东方第一强国”的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范例,它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树立了榜样。
抗日战争是从鸦片战争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自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侮的民族耻辱。
抗日战争的规模是空前的,在中华大地广阔的领土上,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几万万人浴血奋战了整整8年之久。
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空前的,它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部分主权,也收回了大部分失地,被强割出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正是如此,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26国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成为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