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感觉、神经系统检查分析

运动、感觉、神经系统检查分析


2.深感觉检查
(1)运动觉 检查者轻轻夹住患者的手指或足 趾两侧,上或下移动,令患者根据感觉说出 “向上”或“向下”。运动觉障碍见于后索 病损。 (2)位置觉 检查者将患者的肢体摆成某一 姿势,请患者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 位置觉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3)震动觉(vibration sense)用震动着的音 叉(128Hz)柄置于骨突起处(如内、外踝, 手指、桡尺骨茎突、胫骨、膝盖等),询问 有无震动感觉,判断两侧有无差别,障碍见 于后索病损。
神经系统检查
一、运动功能检查
1.肌力 肌力: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检查时 令病人作肢体伸屈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 测试被检查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 侧对比。
肌力检查
Score Description 0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 肢体在床面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 面 3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 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 正常肌力
临床意义
(1)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2)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 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
(3)交叉性瘫痪:为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
(4)截瘫:是脊髓横贯性损的结果,见于脊髓 外伤、炎症等。
2.肌张力 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 动时遇到的阻力,肌张力的实质是一种牵张反 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能引起受 牵拉肌肉的收缩,这种收缩是通过反射中枢控 制的。检查时嘱患者肌肉放松,检查者根据触 摸肌肉的硬度以及伸屈其肢体时感知肌肉对被 动伸屈的阻力作判断。
• 3.不自主运动 为随意肌的不自主收缩,是指病人意识 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动作
• 震颤:为两组拮抗剂交替收缩引起的不自主动 作,见于帕金森病、小脑病变等; • 舞蹈样动作:为面部肌肉和肢体的快速、不规 则、无目的、不对称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作 鬼脸、转颈、耸肩、手指间断性伸曲、摆手和 伸臂等舞蹈样动作,睡眠时可减轻或消失,多 见于儿童脑风湿性病变。 • 手足徐动:为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 展扭曲动作,见于脑瘫、肝豆状核变性、脑基 底节变性。
3.复合感觉检查
复合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的结果,也称皮 质感觉。 (1)皮肤定位觉(point localization)检 查者以手指或棉签轻触患者皮肤某处,让 患者指出被触部位。该功能障碍见于皮质 病变。
(2)两点辨别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 以钝角分规轻轻刺激皮肤上的两点(小心不要造 成疼痛),检查患者辨别两点的能力,再逐渐缩 小两脚间距,直到患者感觉为一点时,测其实际 间距,两侧比较。正常情况下,手指的辨别间距 是2mm,舌是1mm,脚趾是3~8mm,手掌是8~ 12mm,后背是40~60mm。检查时应注意个体差异, 必须两侧对照。当触觉正常而两点辨别觉障碍时 则为额叶病变。
(1)肌张力增高 触摸肌肉,坚实感,伸屈肢 体时阻力增加。可分为以下二种: ①痉挛状态: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 弱,称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 ②铅管样强直:伸屈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 称铅管样强直,为锥体外系损害现象。
(2)肌张力减弱:肌肉松软,伸屈其肢 体时阻力低,关节运动范围扩大,见于 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和小脑病 变等
4.共济运动 • 共济运动: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 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小脑、运 动系统、前庭神经系统、眼睛、感觉系 统共同参与。 • 共济失调为小脑病变最主要的症状
• • • •
1.指鼻试验 2.跟-膝-胫试验 3.其他:①快速轮替动作 ②闭目难立征
二、感觉功能检查
• 检查时,患者必须意识清醒,检查前让患者了 解检查的目的与方法,以取得充分合作。检查 时要注意左右侧和远近端部位的差别,感觉功 能检查主观性强,易产生误差。因此检查时必 须注意嘱患者闭目,以避免主观或暗示作用。 如果患者无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或其他体 征,感觉功能的检查可以简要地分析远端指、 趾的正常感觉是否存在,检查仅仅选择触觉、 痛觉和震动觉。否则,患者需依次进行下列的 感觉功能检查。
1.浅反射
(1)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
(2) 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检查时, 患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 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 (胸髓9~10节)及腹沟股上(胸髓11~12节) 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腹壁皮肤,分别称 为上、中、下腹壁反射。 正常反射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缩。 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 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也见于昏迷和急 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 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肥胖、老年及经产妇由 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应予以注意。
三、神经反射检查
• 神经反射由反射弧完成,反射弧包括反射器、 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 反射弧中任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使其 减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如 锥体束以上病变,可使反射活动失去抑制而出 现反射亢进。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 根据刺激的部位,又可将生理反射分为浅反射 和深反射两部分。
(3)实体觉(stereognosis) 嘱患者用单手 触摸熟悉的物体,如钢笔、钥匙、硬币等, 并说出物体的名称。先测功能差的一侧,再 测另一手。功能障碍见于皮质病变。 (4)体表图形觉(graphesthesia) 在患者的 皮肤上画图形(方、圆、三角等)或写简单 的字(一、二、十等),观察其能否识别, 须双侧对照。如有障碍,常为丘脑水平以上 病变。
1.浅感觉检查
(1)痛觉(pain sensation)用别针的针尖均匀 地轻刺患者的皮肤,询问患者是否疼痛。为 避免患者将触觉与痛觉混淆,应交替使用别 针的针尖和针帽进行检查比较。注意两侧对 称比较,同时记录痛感障碍类型(正常、过 敏、减退或消失)与范围。痛觉障碍见于脊 髓丘脑侧束损害。
(2)触觉(touch sensation)用棉签轻触患 者的皮肤或粘膜,询问有无感觉。触觉障碍 见于脊髓丘脑前束和后索病损。 (3)温度觉 用盛有热水(40°~50°)或 冷水(5°~10°)的玻璃试管交替接触患 者皮肤,嘱患者辨别冷、热感。温度觉障碍 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