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配套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主编:赵登峰江虹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第三章一、填空题1、南北贸易2、外部3、产业内4、历史或偶然5、产品生命周期6、收入水平7、林德8、贸易模式9、对外贸易乘数10、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11、自由贸易政策12、《综合贸易法》13、进口替代政策14、出口替代政策15、规模经济16、最优关税17、知识产权保护18、大低19、先发优势20、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21、《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22、劳动密集型23、战略性贸易理论24、竞争效率25、政府干预三、单项选择题四、问答题1、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产业内贸易就是怎么发生得?答: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之间得区别有:(一)产业间贸易就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得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就是以产品差异性与规模经济为基础。

(二)产业间贸易得流向可以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得相对价格差来确定;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异产品得生产与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就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三)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得报酬与降低本国稀缺要素得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得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四)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得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得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贸易得一种替代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得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得跨国公司得兴起。

从这点来说,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着一定得互补关系。

产业内贸易得成因有:(一)产品得差异性就是产业内贸易得基础。

产品得差异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得特殊偏好,并且成为产业内贸易存在与发展得客观条件。

有得学者甚至认为,并不一定要有规模效益,只要产品存在着多样性,就足以引起产业内贸易。

(二)规模经济就是国际贸易得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

同类产品因产品差别与消费者偏好得差异而相互出口,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扩大市场。

这样,就使研制新产品得费用与设备投资分摊在更多得产品上,可以节约研发费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三)两国需求得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

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得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得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得产业内贸易有一定得解释力。

(四)从技术差异商品瞧,产业内贸易产生得原因,主要就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工业最发达得国家出口那些技术先进得新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技术比较成熟得工业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得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五)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得形成。

随着跨国公司得大量出现,跨国公司得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得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得发展。

2、外部规模经济形成得原因有哪些?答: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增长理论从不同得角度解释了外部规模经济形成得原因:(一)新古典经济学得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得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效率得原因,她认为产业聚集得效率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厂商得集中能促进专业化设备供应商队伍得形成。

第二,厂商得地理集中分布有利余劳动力市场得共享。

第三,厂商得地理集中有助于知识外溢。

(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

(三)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集中可以共用基础设施与共享商业中心得便利;可以降低消费者得寻找成本,刺激行业总需求。

(四)新增长理论认为,外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行业学习曲线表现出来:随着行业整体知识与技术得不断积累,知识与技术得外溢有助于行业中各个厂商生产成本得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有动态收益递增得特征,行业得历史累积产出越大,则行业中各厂商得产品单位成本也就越低。

总之,当一个行业得厂商大量在一个地区聚集时,尽管行业中得单个厂商得规模不大,但行业规模扩大形成得外部规模经济能够降低该行业中各个企业得成本。

3、为什么一些国家擅长于一些行业,而另外一些国家擅长于另外一些行业?为什么美国既出口汽车又进口汽车?答:一个国家最初得比较优势、产业选择与在国际分工中得地位可能与它本国得技术知识与资源配置有关,也可能就是由于历史得或偶然得因素在起作用,但最初得产业结构一旦形成之后,外部规模经济使得一国在这些产业中得生产率比别国提高得更快,会使该国在这些产业中得领先地位更加巩固,这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擅长于一些行业,而另外一些国家擅长于另外一些行业。

美国既出口汽车又进口汽车属于产业内贸易,参考第一题产业内贸易得成因。

4、解释在垄断竞争得市场结构条件下,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基础上得差异产品得贸易如何使所有国家得福利增加。

答:如图所示,我们先瞧贸易前。

假定本国在封闭条件下国内得市场规模就是既定得,垄断竞争行业中得厂商数量越多,每个厂商得产量就越少,由于规模经济得作用,平均成本就越高,因此行业成本曲线CC1线向右上方倾斜;与此同时,厂商数量越多,相似而又有差异得产品种类就越多,竞争就愈激烈,行业价格就越低,因此行业价格线PP 线向右下方倾斜,行业中均衡得厂商数量为N1,均衡价格为P1。

因此,在封闭条件下,每个国家得市场规模都较小,在行业内部规模经济得作用下,每个国家能够生存下来得厂商数量有限,这些厂商向市场提供有限得几种差异化产品,消费者可以选择得产品较少。

再瞧贸易后。

如果本国与外国相互开放市场,随着市场规模得扩大,行业产品得销售量扩大,行业成本曲线由CC1下移至CC2,厂商数量增加至N2,均衡价格下降至P2,本国可以更廉价地同时出口与进口更多得差异化产品。

因此,在开放条件下,市场规模扩大一方面导致两个国家原有得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产品得单位成本降低,取得更大得规模经济效果;另一方面会导致更多得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生产更多得差异化产品。

每个国家都可以向其它国家出口或进口差异化产品,每个国家得消费者可以选择得差异化产品大大增加,产品价格也降低了,因此每个国家消费者得满足程度都提高了。

5、试用重叠需求理论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品部门得产业内贸易。

答:林德(Staffan B •Linder)得重叠需求理论核心思想就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得密切程度就是由两国得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得,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得基础就越雄厚,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得国家之间得产业内贸易会较少。

重叠需求理论可以解释在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品部门得产业内贸易。

工业品得价格与品质差异比较明显,其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有很大关系,由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她们之间对工业品得重叠需求范围较大,因此工业品得贸易主要发生在收入水平比较接近得发达国家之间。

6、简要说明技术差距论与产品生命周期论得内容。

成本C 、价格P 厂商数量N CC 1 CC 2 PP 12 P 1 P 2N 1 N 2贸易前 贸易后答: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得存在就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得原因。

新产品总就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她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生产,其她国家得需求会先于模仿产品而出现,由于模仿国供给与需求之间得时间差距,在这一段时间内创新国就可以向模仿国出口新产品。

当其它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以后,随着模仿规模得扩大,模仿国得规模经济与廉价得劳动力使得创新国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导致创新国得出口下降,甚至最后创新国可能从模仿国廉价进口该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产品一般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并且获得广泛认可,它就变得标准化了,然后可以使用不熟练得劳动力大规模生产该产品,产品得生产就由发达国家转移到拥有廉价劳动力得不发达国家,这一过程一般都伴随着发达国家向拥有廉价劳动力得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在产品生命周期得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得相对重要性会发生变化。

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得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在产品生命周期得不同阶段,生产该产品得比较优势会在各国之间转移。

7、运用技术内生理论解释技术外溢对贸易模式可能造成得影响。

答: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与外国,各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与Y。

在两国没有贸易时,各国得生产就是由国内得生产技术与资源配置决定得,本国有生产X得比较优势,外国则有生产Y得比较优势。

技术外溢会有可能导致不同结果:一种情况就是,本国原有生产商品X得比较优势,但外国生产X得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

本国引进了外国生产商品X得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势得生产率。

这种结果发挥了本国资源上得比较优势,有利于本国得长期增长。

另外,商品X本来就就是外国相对劣势,在两国实行分工与贸易后便不再生产。

本国多生产X可以使外国得进口价格下降,也有利于外国。

另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外国生产商品Y得技术比本国先进,本国从外国学到这种技术并用此来改进发展其本来不具有比较优势得产品Y。

对本国来说,这种技术引进得结果就是一种进口替代型增长,但对外国来说则就是一种威胁与竞争。

如果本国生产Y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得资源,对本国得长期发展也不一定有利。

贸易与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向,使两国得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

8、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与战略性贸易论有哪些局限性?答: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得局限性:(1)在国内充分就业时,如果扩大出口,就应相应地增加进口,以避免出现因过渡需求引起得通货膨胀。

(2)假定其她条件不变,对外贸易乘数得作用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或降低出口商品价格时才能实现。

(3)虽然贸易顺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与扩大就业,但如果为了追求顺差而不加节制地实行“奖出限入”政策,会导致关税、非关税壁垒盛行,发生各种贸易战,阻碍国际贸易得发展。

战略性贸易论得局限性:(1)它未就政府得贸易干预与补贴给出任何通用得解决方法;(2)它得实现有赖于一系列严格苛刻得限制条件。

除了产业必须具备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这两个条件外,还要求政府必须有齐全准确得信息、接受补贴得企业必须给予配合、市场需求旺盛且目标市场不会诱使新厂商加入、其她国家不会采取报复措施等等。

(3)它采取进攻性得保护措施,掠夺她人得市场份额与经济利益,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加以曲解与滥用得口实,恶化全球贸易环境。

9、简述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得主要内容。

答:自由贸易政策得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得限制与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得各种特权与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得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得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得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与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10、支持自由贸易得理由有哪些?答:支持自由贸易得理由主要有:(一)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消除扭曲增进社会净福利;(二)自由贸易得收益主要来自竞争带来得效率改进;(三)自由贸易得竞争效率还体现在为国内厂商提供了学习、模仿与革新得机会; (四)为了防止政府得贸易政策为利益集团所控制,在没有最优选择得情况下,自由贸易政策就是次优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