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述职概述 (1)第三章集团公司董事会审议的述职会议 (4)第四章集团公司总裁办公会审议的述职会议 (5)第五章集团公司财务中心负责人审议的述职会议 (6)附件一:述职会议记录 (7)附件二:述职内容编写参考 (9)附件三:某某集团述职会议说明 (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确保公司内部的信息畅通,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营中的问题,保证公司经营计划的实现,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目的:(一)强化中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和目标意识,促使中高层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管理行为,促进员工和部门持续的绩效改善。
(二)深化公司的绩效考核及任职资格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公司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三)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关系,使各部门及其管理者为实现公司或上级部门的总体目标结成责任和利益共同体。
第三条原则:(一)以责任结果为导向,关注最终结果目标的达成。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具体实例,强调以数据和事实讲话。
(三)坚持考评结合原则,考绩效、评任职,面向未来绩效的提高。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子公司第二章述职概述第五条述职类型:(一)定期述职:公司决策层、经营层以会议形式对相关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述职期间职责履行情况、成功原因、不足之处、改进建议等进行审议和直接沟通而推行的一项正式制度,是述职双方在持续沟通中的一种正式形式,它与其他沟通形式互相补充。
(二)调职述职:遇到工作变动,述职者在赴任新职前对上一职务年初制定的绩效目标和任职资格要求进行工作述职,并明确下一岗位的责任目标。
(三)临时述职:其他需要时,直接上级也可要求述职者临时述职。
第六条本制度规定的述职是指定期述职,其他述职类型参照执行。
第七条述职会议目标:(一)共同总结和回顾现有经营目标完成情况,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二)领导层听取目标的完成情况,提供相应指导;(三)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四)不断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及价值的认同。
第八条述职会议的宗旨:提高、改进。
第九条述职会议的原则:保持友好气氛,重在研讨提高,不要责备。
第十条会议要求:会前准备充分;会中肯定成绩,明确优势,诊断问题,改进建议;会后监督落实。
第十一条述职人员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总裁、副总裁、总裁助理、财务中心负责人;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第十二条述职对象与周期:根据权责划分,规定各述职人员的述职对象与述职周期如下:第十三条述职顺序:在向同一对象述职时应遵循先下级后上级的顺序,述职人员同时是下级的述职对象时,应先接受下级述职,后自己述职。
第十四条述职基本流程:各述职人员在约定述职日至少前二天递交述职报告→述职对象审核汇报报告→述职日述职讨论评议→评价与建议的执行→下一次述职(包括上一次意见的反馈)第十五条述职会议讨论内容、时间安排:(一)汇报上一次会后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二十分钟(二)根据经营目标,衡量目前的达成情况:关键业绩指标与目标对比;十分钟(三)评估特例并讨论与目标不一致的原因(无论是超目标还是未达到目标),做出合理判断;十分钟(四)提出改进业绩的行动方案;十分钟(五)确定下一阶段经营目标;十分钟第十六条述职档案管理:述职人员的述职报告及述职对象的评价与建议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中心保管,作为对述职人员考核与奖惩的依据之一。
第三章集团公司董事会审议的述职会议第十七条述职人员:集团公司总裁、副总裁、财务中心负责人第十八条会前准备:述职对象应在会前掌握全面充分的信息,包括公司的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经营方面和员工方面的信息;述职人员应在述职前至少两天将述职报告递交述职对象。
第十九条述职时间的规定:次年元月和每年七月;具体时间应由述职人和董事会约定,争取安排在董事会会议期间。
第二十条述职会议的参与人员:(一)述职对象:董事会、总裁;(二)列席人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三)述职人员;(四)记录人员。
第二十一条述职会议的主持人:董事长。
第二十二条述职审议的依据:公司发展战略与年度经营计划,述职期间公司的经营状况,述职人员的职责等。
第二十三条述职审议的程序:(一)董事长宣布述职会议的目的和会议原则;(二)述职人述职;(三)述职对象评议与讨论;(四)述职人进一步陈述意见;(五)形成评议意见。
第二十四条述职审议的记录与档案管理:述职会议应有专人记录,会后,参会人员签字。
会议记录由董事会秘书负责保管。
第四章集团公司总裁办公会审议的述职会议第二十五条述职人员:集团公司各子公司总经理。
第二十六条会前准备:述职对象应在会前收集与述职人职责有关的信息,述职人员应提前两天递交述职报告。
第二十七条述职时间的规定:集团公司子公司总经理述职时间规定为每季度后一个月内,具体时间应由述职人和总裁约定,但应在集团公司总裁述职前。
第二十八条述职会议的参与人员:(一)述职对象:集团公司总裁办公会;(二)列席人员: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三)述职人员;(四)会议记录人员。
第二十九条述职会议的主持人:总裁。
第三十条述职审议的依据:公司发展战略与年度经营计划,述职期间公司的经营状况,各述职人员的职责等。
第三十一条述职审议的程序:(一)总裁宣布述职会议的目的和会议原则;(二)述职人述职;(三)办公会评议与讨论;(四)述职人进一步陈述意见;(五)形成评议意见。
第三十二条述职审议的记录与档案管理:述职会议应有专人记录,会后,参会人员签字。
会议记录由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保管。
第五章集团公司财务中心负责人审议的述职会议第三十三条述职人员:集团公司各子公司财务负责人。
第三十四条会前准备:述职对象应在会前收集与述职人职责有关的信息,述职人员应提前两天递交述职报告。
第三十五条述职时间的规定:财务负责人述职时间规定为每季度结束后一个月内,具体时间应由述职双方约定,但应在集团公司财务中心负责人述职以前。
第三十六条述职会议的参与人员:(一)述职对象:集团公司总裁办公会成员、财务中心负责人、相关子公司总经理;(二)列席人员:集团公司及相关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三)述职人员;(四)会议记录人员。
第三十七条述职会议的主持人:集团公司财务中心负责人。
第三十八条述职审议的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年度预算,述职期间公司的经营状况,述职人员职责等。
第三十九条述职审议的程序:(一)集团公司财务中心负责人宣布述职会议的目的和会议原则;(二)述职人述职;(三)评议与讨论;(四)述职人进一步陈述意见;(五)形成评议意见。
第四十条述职审议的记录与档案管理:述职会议应有专人记录,会后,参会人员签字。
会议记录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保管。
附件一:述职会议记录述职会议记录附件二:述职内容编写参考(一)集团公司总裁的述职内容编写参考对照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年度经营计划目标,就汇报期间所承担的职务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内容应包括:1. 汇报期间公司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经营措施的执行情况;市场环境与竞争对手方面情况的变化及其影响,及是否需要调整经营计划,成功执行经营计划所采取的主要有效措施,经营计划未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分析,及拟采取的措施;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包括投资方案的情况分析:董事会决议是否得到完全执行,完全执行时的效果如何,未完全执行时,则应介绍未执行的程度,分析未完成的原因,未完全执行造成的影响,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否需要建议董事会修改决议;2. 客户方面:了解客户要求和期望方面、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标准、对客户的承诺、客户投诉的解决、客户满意程度及与竞争对手的比较;3. 内部经营与创新方面:(1)经营方面:经营计划措施的执行情况、重大投资的建设运营状况、经营过程的时间指标(客户下订单到生产计划时间、生产计划下达到生产完成时间、生产完成到交货时间与行业水平的比较)、质量指标(产品的性能指标、产出合格率、浪费的程度等)、成本指标(订单执行成本、采购成本、生产管理成本、生产成本、质量成本)与标杆的比较、与供应商的关系;(2)创新方面: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的数量、推向市场的时间、获取的经济效益等;4. 组织人事方面:总裁提名董事会任命高管人员的胜任情况,总裁直接免职人员的情况,直接任命的部门负责人员及其胜任情况,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计划与实施情况,企业文化的建设,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调整的原因与效果;公司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情况;与董事会的关系,与投资者、债权人、相关政府部门、银行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与公司内部员工的关系;5. 汇报期间成功的因素,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提高经营水平采取的主要措施。
(二)集团公司财务中心负责人的述职内容编写参考对照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经营计划和年度预算,就汇报期间所承担的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内容应包括:1.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分析,包括预算与执行结果差异情况、原因、影响及应对方案或措施;2.公司重大资金筹措使用计划与执行情况,财务对公司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支持与成本费用监控;3.公司述职期间财务运行状况的分析,包括增长状况、盈利状况、盈利原因、资金流动性、资产周转、资本比率管理等;4.公司信用管理状况;5.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制订完备程度及执行效率与效果;6.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免与绩效情况;7.财务人员专业与管理能力培训指导计划与实施状况;8.集团公司审计工作开展情况;9.新投资项目的运营状况;10.与税务部门、客户、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11.与公司董事会、总裁、平级部门、下属人员的关系;12.汇报期间成功的原因,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提高经营水平采取的主要措施。
注:子公司述职人的述职报告可参照以上内容编写参考!附件三:某某集团述职会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