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德课教学论文

品德课教学论文

以生活为基础,多元化落实品德教育任务
徐家镇伟清小学龙运国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在教育
教学中仅仅依靠《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教材,社会是多元发展大学校。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多元化落实品德教育任务呢?本文就徐家镇伟清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做了交流和论述。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材,以生活为基础,多元落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又特别是作为品德课(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担任着品德教育的专业课程,就更加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可能都做得很好,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也许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做法。

笔者在这里对于《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不再做赘述,提出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多元化落实品德教育任务的观点和做法: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解读其关键词:“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做为品德课教师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这也就告诉了我们,仅仅依靠《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教材,社会是个多元发展大学校。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多元化落实品德教育任务呢:
一.家庭教育
学生生活的空间最密切最温情地方是家庭,做为家长,是一个更加了解社会的成年人,首先要帮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当孩子和你探讨学习和社会中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平等、认真地讨论;你要善于和孩子一起学习,查资料,做调查,看新闻,谈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善于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给孩子独立完成生活任务的一些机会,不要事事包办,甚至娇生惯养。

当然,做为学校做为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开好家长会,做好家访工作,普及家庭教育的一些科学的方式方法。

二.学校教育
学生生活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当然是学校了,学校肩负着品德教育的重任。

做为学校,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徐家镇伟清小学多元化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可供参考:
1、做好四个阶段性工作:开学第一课入学教育工作,学月小结,半期
总结,散学典礼。

开学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明确和落实;每个学月做好班务工作小结,学校工作小结;半
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查缺补漏,表彰先进鼓励进步;期末做好散
学典礼,总结本期成绩,学生操行评定,安排后期工作和奋斗目标。

2、开展好四个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少先队活动,法制教育活动,生
活体验活动。

主题班会活动主要切合时节和实事开展的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如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六一节,建党节,建军节,中秋节,国
庆节,元旦节,春节开展爱祖国、爱劳动,爱人民教育和革命传统教
育。

少先队活动主要结合大型节日庆典开展全校性的少先队大队活动,
如到飞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学经典诵读及演
唱活动,感恩活动,诚信教育活动。

法制教育活动主要请徐家司法所,
派出所干警做业务法治辅导员到学校举行法治讲座,进行普法知识教
育宣传活动。

生活体验活动开展校内叠被子比赛和校外家务劳动。

3、抓好学生一日常规:寝室内务整理,班级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文明
就餐,文明就寝,物品整理,两操纪律,文明礼貌,学习风气。

4、学好一个守则一个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行》、《我身边的雷锋》、《伸伸手、
弯弯腰》。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柏拉图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
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
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融美于
心灵的习惯。

”富有文化底蕴,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身临其
境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迪学生的道德认识。

徐家镇伟清小学以“乡”、
“韵”、“源”为主题,着力打造校园竹文化,在校园墙柱,校园围墙,
教室走廊,书写竹的诗歌,描绘竹的壁画,镶嵌竹的美文,以彰显竹
坚韧挺拔、乐观向上,虚心劲节的品格,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
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给学校注入丰富的教育理念和道德信念,
唤起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工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得德育模式,才具有德育的生动性,才能够汲取
更加丰富的营养,永葆德育之源头活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参考文献: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四川教育》2016年第2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