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商品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归纳起来,到目前为止长沙市房地产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萌芽阶段、培植阶段以及快速发展阶段。
(一)长沙市房地产市场的萌芽阶段(1978年至1992年)
1979年5月,长沙市恢复私房交易所,重新制定颁布《长沙市私房交易暂行办法》,规定除房管部门外,任何组织单位不准购买私房。
1979年11月,市房管局颁发《关于长沙市国家建设征用拆除城市私房及私房交易房屋作价标准》,将私房按结构、设施、建筑年限、新旧程度分为十等。
1982年11月,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城镇房地产管理的通知》,重申私房交易必须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成交;198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不得购买或变相购买城市私有房屋,如因特殊需要必须购买,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长沙市从1984年开始推行住宅商品化,建设商品住宅出售,其标志是市人民政府颁布的《长沙市房屋出售试行办法》。
1986年,市区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商品房出售的专业公司有:长沙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长沙市芙蓉实业公司,长沙市区铁路迁建工程指挥部,长沙市湘江北大桥开发公司,长沙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11家。
商品房出售分为新房全价出售、新房补贴出售和旧房出售三种情况。
1984年至1985年长沙市全价出售住宅6.28万平方米,1986年全价出售住宅4.97万平方米共833套,每平方米售价最低为366元,最高为576.46元,到1987年,长沙市全价出售商品房屋8.4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最低售价为400元,最高为863.79元,屋竣工面积178.11万平方米;1988至1992年各年房屋竣工面积分别为:147.54万平方米,143.13万平方米,109.77万平方米,131.37万平方米,196.38万平方米,88年至90年竣工面积逐年减少,而从90年至1992年又逐步回升。
(二)长沙市房地产市场的培植阶段(1992至1998年)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全国性的房地产热,1992年和1993年在海南,北海等地出现了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泡沫期间,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1992年底与年初相比,全国平均房地产价格涨幅为51%,海南,北海等地区和城市涨幅在一倍以上。
同时,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1年增长117%,1993年比1992年增长124%。
作为全国35个大中城市之一的长沙市房地产,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7602万元,而199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10618万元,为1992年的2.94倍,房屋竣工面积为213.3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8.6%。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1994年我国颁布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是国家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同年的7月,国务院又发布实施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城镇住房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长沙市房地产在这样的环境下,从1994年到1996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122277万元、229657万元、195679万元;房屋竣工面积分别为215.65万平方米、314.55万平方米、269.19万平方米。
到1996年底,全市房地产经营公司已发展壮大到570家,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建设与销售形成了多种形式并存,多家竞争的局面。
这个时期建成的商品住宅楼盘主要有:泰时公寓,铭园、鸿园、恒达花园等。
然而在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业出现一片萧条的景象,房价下滑和投资减少造成房地产业全行业亏损。
长沙市房地产业也遭受到同样的挫折,房地产投资额从1996年的19.5679亿元降到1997年的15.7374亿元,投资减少38305万元,开发土地面积从115.20万平方米降到55.41万平方米,降幅达到了52%。
房屋竣工面积也从96年的269.19
万平方米降到97年的259.56万平方米。
(三)长沙市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1998以后)
为了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把房地产业成长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8年7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全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制度,逐步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极大地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化的进程,房地产由此开始了它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
长沙市各级领导根据上级指令,于1999年1月1日起也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随后在"十五"期间(2001-2005年),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长沙城市建设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长沙市房地产市场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这期间长沙楼市的代表作品:德政园、水云间、同升湖、华盛新外滩。
德政园:2000年以前,长沙东城基本上是一派荒芜的景象。
1999年,长房集团开始凭其雄厚实力,集多年房地产开发的成功经验,积极配合市政府市区建设东扩的进程,率先在城东营造了世纪样板小区--德政园。
随后,德政园在星城产生持久轰动效应并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些都必须感谢长房人的卓识与拓荒的勇气。
始建于2000年11月的德政园,是长沙市最早建成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同时也是长沙最富盛名的文明社区。
社区成立以来,以建设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态小区为核心,以全国文明社区为目标,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社区、省科普文明社区、长沙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文明卫生社区、市绿色社区、市优秀园林绿化社区等40多项荣誉。
水云间:坐落在人民东路风景秀美的浏阳河畔的水云间,交通便捷,地段稀缺,品质上乘,2003年,这个号称当年"城市第一居所"的水云间的推出,定价直指3500元/平方米大关,数月后又飙升至4000元/平方米。
根据当时长沙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的统计数据,仅此一个楼盘的推出,就使长沙当月平均房价上升了500元/平方米。
然而,尽管这样的房价为人们所感叹,但一扫而空的销售业绩,表明星城百姓着实是认可了该项目品质住宅的地位。
同升湖:长沙房地产郊区大盘开发模式的发轫之地。
如今该区域已成长株潭核心区域,让人倍感城市发展的强劲来势。
山庄占地近2300亩,环绕在近600亩碧波荡漾的同升湖四周。
一面长堤横卧,三面秀峰耸立、湖光山色、峰峦隐映、绿树成林、翔鸟声声,拥有城市中难得的一块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
2004年该盘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公园协会举办的全球"国际花园社区"总决赛自然类金奖,成为湖南乃至中国中西部获此殊荣的惟一社区。
华盛新外滩:从产品规划和户型设计,把江景豪宅的舒适、大气、尊贵、沉敛与所处的一线江景独特位置完美结合,成为长沙滨江豪宅的标志性建筑。
地理位置和设计均极具上海黄埔外滩风格,周边环境优美,"山、水、洲、城",是长沙市政府2004-2006年"一洲两岸"、"六桥三环"战略规划中湘江风光带的核心区域。
项目远眺岳麓山,西临湘江风光带,江天一色,水波潋滟,一览无遗,是大型江景楼盘地产的绝版之地。
2006年以后,随着外地房产大鳄纷纷涌向长沙,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代表作品:绿城桂花城、威尼斯城、奥林匹克花园、丁湘十里、湘江世纪城。
绿城桂花城:2005年的绿城·桂花城的开盘,刷新了长沙楼市的视野。
长沙高品质楼盘的经典之作,至今无法超越。
该楼盘由中国地产企业十强之一的浙江绿城集团开发建设,沿承绿城"桂花城"系列公寓产品的特点,采用江南围合式的布局方式,通过大规模的中心花园和组团规模绿地、宅间绿地和蜿蜒曲折的水系,营造具有两级布置规划体系的江南小镇意象。
同时秉承"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和浓郁的人文主义理想,建筑整体典雅大气,细部层次丰富,环境营造追崇意境,温馨秀丽的家园氛围散发出独特的人文气质。
威尼斯城:碧桂园·威尼斯城独踞腾飞岛,北有捞刀河缓缓流过,东、南、西三面有松雅河环抱。
区内建有长沙首间白金五星级标准建造的社区酒店、中英文碧桂园学校、大型城市商业广场等城市级超级配套。
是长沙首屈一指的别墅大盘。
奥林匹克花园:总投资30亿元,开发面积70万平方米。
秉承奥林匹克花园一贯的"科学运动,健康生活"的开发理念,长沙奥林匹克花园倡导"比房子更大的生活"的全新生活方式,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该项目雄立南城,已成为长沙一流的标志性高档楼盘。
丁湘十里:湖南首个新中式亲水文化大盘。
集中了新中式建筑、湖湘文化、天然水系、江南园林等众多突出特色,在长沙独一无二。
项目占地824亩,有独栋别墅、叠拼别墅、联排别墅、中式多层等住宅产品类型,集旅游度假、休闲、商务、住宅为一体,配有四大主题会所、展览馆、步行商业、体育场馆等,属低密度复合型旅游地产创新豪宅物业。
湘江世纪城:迄今拥有多个"长沙之最"的超级大盘。
总建筑面积最大:约400万平方米、商品房数量最多:约20000套、社区规划入住人口最多:约6万人、单个社区拥有江岸风光带最长:拥有约6公里长、约60~100米宽的湘江风光带等。
包括普通住宅、高级住宅、大型购物中心、超五星级标准酒店、学校、商业等多种物业类型,建成后将成为长沙市规模最大的超级综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