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您一定听说过他。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1)关于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别里科夫是个极其胆小多疑的人,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是怕遭到不幸,但最后他还是不幸地死去了。

B.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行为鬼祟,思想陈旧,是个虚伪守旧的人。

C.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他害怕新事物的诞生,害怕社会的进步。

D.别里科夫的惶惑不安其实是他忠实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一种反动立场和变态体现。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3)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4)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收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据台湾媒体消息,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在台湾高雄辞世,享年90岁。

(新华网)材料二:余光中先生走得有些遗憾。

他曾说:“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

今天,诗人溘然长逝于海岛,长江黄河若有知,应会为他歌一曲。

(人民日报《余光中的江河深处》)材料三:下面是余光中先生接受澎湃新闻的一段采访(有删改):澎湃新闻:但是大家喜欢的还是你那些抒情、浅显得诗文。

余光中:这是我写作的一面。

我的有些诗文比较深,但对那些真正前卫的朋友来说,这也算不了什么前卫。

有的时候,我任其自然,用最单纯的语言写最单纯的意念。

最典型的一首就是《台东》:“城比台北是矮一点/天比台北却高得多/灯比台北是暗一点/星比台北却亮得多/街比台北是短一点/风比台北却长得多”。

台东大学把这几句话拿去刻在了墙上。

我觉得雅俗共赏是一种乐趣。

有人要我写点诗做实用,我大半也认为是一种挑战。

作为一个诗人,不要老是埋怨这个社会不读诗,不需要诗。

问题是,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能提供什么服务。

在铅笔上,在运动衫上,我都把这种事情当做挑战。

诗可以实用,可是别商业化。

“中山大学”2000年过20周年校庆时他们要我为校庆题两句话,我就写:“20岁的活力,2000年的新机”,他们就印在T恤衫上。

垦丁公园里也做环保袋、运动衫,上面的题词也有我的。

古人是到处写诗的,写在旅馆墙壁上,写给歌伎。

澎湃新闻:听说你很喜欢鲍勃·迪伦和琼·贝茨?余光中:我对媒体和朋友讲,除了我的家人之外,还有一些精神上的家人,比如凡·高,我还翻译了一本《凡·高传》;还有一个家人就是王尔德,我翻译了他很多东西;还有就是披头士,他们曲高和也众,充满了自信。

他们藐视社会但并不捣蛋,歌词也很有深度,比如《LetitBe》等。

澎湃新闻:大陆读者对你的认识只是一个面向的余光中,那个乡愁的、抒情的、课本上的余光中。

这是否有点遗憾?余光中:深入了解我的人是不多。

我开玩笑说,粉丝不嫌其多,知音也不嫌其少。

这个情形也很正常。

那天和孙甘露(注:上海作家)对话时,有一句没有说,我当时说到读古典诗的作用,其实我还想说,中国的小说家一定要会写诗,比如《三国演义》里“有诗为证”,《红楼梦》里更不用说了。

以前,小说和诗是不分的。

澎湃新闻:从那天和孙甘露的对话中看得出,你最推崇的还是中国古典文学。

余光中:我觉得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还是中国古典的诗文。

胡适当时就讲:要有国语的文学,先要锻炼文学的国语。

意思就是说,白话文文学也不能够大白话写来写去。

所以我写诗写文,都酌量用点古典的好处,这样比较耐读一点。

因此,在民进党执政的时候,他们要把国文课中的文言文锐减,把《论语》、《孟子》变成选修课,我就写了很多批评文章,好几个回合过招。

很幸运,媒体站在我这边。

那个“教育部长”杜正胜是许倬云(注:台湾历史学家)的学生,本来就研究中国古代史的。

(1)阅读材料三,选出对原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余光中先生认为现代社会对诗是有需求的,只是诗人的创作不能实用,没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B.从访谈中我们能看得出,余光中先生对艺术涉猎极为广泛,不仅是诗歌,还有绘画、音乐均有所成就。

C.大多数的读者喜欢余光中先生抒情、浅显得文章,大陆读者对余光中先生的了解也仅限于《乡愁》,对此,余先生认为,他个人的诗文创作也有较深的,但深入了解他的人并不是很多。

D.余先生对中国古典的诗文情有独钟,他说过:“要有国语的文学,先要锻炼文学的国语。

”所以他对刻意的在自己的诗文中斟酌古典诗文的用词。

(2)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下列敬献给余光中先生的挽联哪一项是不合适的()A.异居为异客,梦断家山,读到乡愁空哽咽;天路到天堂,魂归故里,算无船票自徘徊。

B.两岸心头,乡愁一缕寻滋味;此生注脚,艺德九旬泽大荒。

C.光照千秋,中兴伟业,两岸共圆梦;情融万载,赓续乡愁,九州同挽余。

D.先生溘逝,白鹿还原真世事;长者永存,黄泉不复大文豪。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如果让你为余光中先生写一篇悼词,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写作,请列出你的写作内容要点。

3.(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夺取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诚信,信用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狠毒,刻毒(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B.①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C.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②燕王拜送于庭D.①伏尸而哭,极哀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二、文言文阅读(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汉争霸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更立沛公为汉王,都南郑。

四月,兵罢戏下。

彼时汉王军霸上,兵十万。

诸侯各就国,汉王亦之国,而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汉王从张良计,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至南郑,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汉王从之。

汉四年,项羽解而东归,汉王复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

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

张良为之计:“韩信、彭越未有封地,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汉王曰:“善”。

五年,高祖会诸侯兵共击楚军,淮阴侯信亦助之,与项羽决胜垓下。

信尝以兵数万东下井陉击赵,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喋血阏与,其锋不可当。

后乃背水而阵使人人自为战又出奇兵二千骑拔赵旗而立汉帜大破虏赵军威震诸将。

当是时,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侯信将三十万自当之。

信部将孔藂、陈贺分居左右。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陈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数阙,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直夜溃围,骑将灌婴追杀之东城,斩首八万,楚地略定。

正月。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

大王不尊号,臣等以死守之。

”汉王三让,乃即皇帝位。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问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列侯诸将皆言其情,无敢隐朕。

”群臣所对不合高祖意。

高祖曰:“运筹决胜,吾不如子房;振国安民,吾不如萧何;战胜攻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言讫,复曰:“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