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构建动态的“碳三角”,让学生把握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生活应用。

⑵联系到生活中有关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具体应用,充分了解两种性质与生活用途的决定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开放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究。

让学生在复习过程再次感受、体验、探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浓厚爱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顺利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内容分析】
本课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要注重碳单元的系统知识整理归纳,学会梳理和组合相关知识的串联方式,强调要重读课本,俯视课本,完整构建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

重点:注重提高学生复习质量和解题效益,培养科学探究的规范意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复习课程,进行有效的讨论和探究等开放活动。

【教学环节】
问题提出—联系生活—重温课本—强化练习—科学探究—复习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教师导语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可以感受到化学气息布满生活的每个角落。

我们一起来欣赏精美的中国画,屏幕上展示的是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局部,该艺术瑰宝用墨绘制而成,从北宋时期流传到今天,我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评析:通过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巧妙组织化学史实教育,既能加强学生的艺术底蕴,又能增强优越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齐答]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学生质疑]假如在点燃或加热时,碳的活动性又会如何呢?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一起以“碳和碳的氧化物”相互转化的关系为课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起回忆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内容。

[学生回答1]碳的单质有三种:金刚石、石墨和碳- 60。

[学生回答2]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碳有两种氧化物:CO2、CO,其碳元素化合价分别为+4、+2。

[教师总结] 碳有两种氧化物,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则生成物可能不同。

(二)揭示课题:
[投影]展示课题:《“碳三角”及其生活应用》
[教师导入]我们可以发现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相互转化时,呈现出三角形,因而就将它们称为“碳三角”,今天充分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板书] 《“碳三角”及其生活应用》
[学生评论]“碳三角”呈现出动态变化,“碳三角”巧妙借鉴数学概念,描述非常出色、生动。

(评析:合理运用学科之间的概念“嫁接”,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以达到增强化学新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整合性。


[教师强调]正确书写“碳三角”转换的化学方程式,巡视检查把握情况,及时了解复习效果。

[学生活动]熟练记忆六个化学方程式,通过同座对话,充分了解碳和两种氧化物的各自化学性质。

[学生抢答1]碳单质具有:常温下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学生抢答2]二氧化碳具有:1、CO2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

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这个性质可以用于检验CO2。

[学生抢答3]CO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教师追问] CO2与CO相互转换,请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

(评析:规范意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素养,引导正确、规范使用化学语言,练习规范答题,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有利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规范意识。

)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双基练习
[教师提问]城市燃料可以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从环境保护、安全系数等方面考虑,各有其利弊。

[学生回答1]煤气主要含CO有剧毒,要注重安全意识。

[学生回答2]天然气和液化气需要管道输送,成本比较昂贵。

[学生回答3]将来理想的燃料应该说氢气,因为氢能源具有来源广泛、发热量高、燃烧无污染等优势特点。

[教师引导]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用途,请同座之间进行即时的交流,你能举出哪些事例?
[学生回答1]物质用途主要由它的两种性质来决定。

[学生回答2]物质的用途还取决于物质的储藏量、价格、回收是否方便等。

[知识巩固]展示课时练习“双基e线”,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突击练习解题速度和解题质量。

[学生讨论]通过熟悉碳三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我们体验到化学是有用、有趣的理科课程。

(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学好化学的教育素材,促进化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


三、通过独立探究与小组讨论,巩固复习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式学习,规定十分钟时间内完成任务。

四、交流小结,组织学生完成练习单的质量分析
[学生讨论]组织完成课时练习作业,对其中疑难问题及时解决,不许遗留问题带出课堂。

[学生体验]复习课进行信息反馈的形式多样课时练习,我们已经知道:可以及时让老师了解知识把握的具体情形,我们一定认真完成每节课程的作业。

[师生互动]有机化合物乙烯化学式C2H4,不可化简写成CH2。

(评析:教师评讲疑难问题,要有的放矢,化解知识不系统的暂时欠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解疑过程、书写格式,有利于加强解题效率,避免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做题失分。


五、引导探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拓展知识升华
六、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提高应用水平
[教师说明]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熟悉误区,学好化学可以帮助你变得更加聪明,防止你走入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误区。

[师生互动]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正确方法应如何做?
[学生讨论]这种说法不对,因为CO难溶于水,正确方法是要注重通风,并安装烟囱。

[新闻调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洞前,为了确保你的安全,不得不首先要做一个什么试验?
[投影]雪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其中含有CO2、H2O和柠檬酸(具有酸的一般性质)等物质。

⑴观察一瓶雪碧未见有气泡;打开雪碧瓶盖,会冒出大量气体,其原因
是。

⑵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探究雪碧中CO2的存在。

将必要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七、结束语:(播放美丽的音乐)祝福每位同学在中考中金榜题名。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突出育人为本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后对这一节课进行深入的思考,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一堂课准备充足,上完课后觉得收获不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整节课的容量稍过大,使得复习的每一个知识点时间过紧。

有些问题提得不够深入,学生未经过思考就可以答出等。

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教学中改进,努力摸索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把复习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一个层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