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服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汉服文化。
调查内容
一、汉服的由来
汉服,即华夏衣冠,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
汉服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
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但目前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了解她,也不清楚汉服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
同时,作为目前宣传汉服的最重要工具的汉服历史剧在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错用、乱用汉服等问题,使得很多原本就对汉服就不是很了解的观众陷入的误
区。
二、汉服的特点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
汉服与其他民族的服饰相比,汉服的风格是飘逸、典雅庄重、含蓄委婉、灵动自然、清淡平易的。
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三、汉服的消亡
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
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
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
时代在变,人的思想也在变。
当异族征服了昔日诗礼风流的时代,代表卑弱的长辫也尘封了我们民族的血气。
对今人来说,剃发易服之前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潇洒俊逸的士人气质已恍如隔世,人们不假思索将衣冠全称为古装,在生活中出现更被质疑为日韩服饰,连有些国人自己都这么认为了,这种隔阂的背后是巨大的文化断层。
四、汉服的现状
改革开放,在经济利益的催动下一切东西都进入了功利化轨道,以物质成就为标准。
对文化的保护从政府到百姓都不够重视,社会文化尽显薄弱。
空虚久了必然就想要充实。
到今日,随这国际竞争的转变,国际上对于文化软实力逐渐重视,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服,自然也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
而汉服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身影。
而XX年APEC会议“唐装”热对汉服意识复苏的反向刺激作用。
以满服马褂的改良版为代表中国的“唐装”,迅速激发了关于何种服饰代表中国的争论,再加上当时充满银屏的美化满清辫子戏,共同成为了催化汉服再生的烈剂。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
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其实现在很多汉人开始对自己的文化有了兴趣,不少人开始复兴着. 汉服越来越多人喜爱,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确实,现在汉服的爱好者几乎已经遍布了全中国,四处都能发现“同袍”。
他们穿汉服工作、学习、活动,出入各个社会场合,且自诩为“汉服复兴者”。
虽说有些许的人试图用激进的言论来表达自己对汉服复兴的诉求,但是更多的人把这当成是个人爱好,尽力去影响小范围的人来了解汉服、接收汉服。
后者这样温柔的宣传远比前者好,前者只能引起大众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汉服文化的发展。
有人会说,汉服生活化是作秀。
这种论调确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要知道,任何一种内容都需要形式来承载,汉服承载的应该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以汉服为外表,充实古典文化的内里。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我们应该要发扬汉服,使汉民族人人能够认识汉服、了解汉服,能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身穿我们的传统服饰,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来自何处,以此为基来重拾传统汉文化,展现华夏千年文化魅力好好的继承下去,让它重现阳光!
研究价值和意义:
了解汉服文化及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会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发扬传统文化。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
直至满清入关,汉服走没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汉服复兴运动,我们是否应该复兴汉然而,身边有着许多喜爱汉服的同学,汉服复兴运动在社会上产生是十分大的。
而在我们身边,许多服饰衣物上都可以看到汉服的影汉服的继承与发展调研报告
国内外于本课题最近的汉服运动兴起于XX年,河南郑州的王乐天是现代穿汉服上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一人,随后许多人纷纷仿效。
汉服运动主要目的是希望恢复汉服的华夏传统服饰地位、复兴华夏文化。
亦有汉服爱好者认为“运动汉”两字或含有政治意味,不愿意称之为“运动”。
对于目前出现的服热潮,中国媒体与舆论普遍认为是80后展现个性,与爱国的象文献研究法 1拟写开题报告前期资料调查与汉服爱好者交流分析汇总撰写调研报告亲自参与汉服有关活动汉服爱好者的采访稿汉服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虽然曾一度被人们遗忘,但在现代许衣物服饰上依旧可以看到汉服的影子,由此可知,以汉服为代表的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的内心,是每个中华民族儿女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
主要结论:
1、汉服的传承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传承汉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3、汉服具有巨大的魅力
一、洛阳古代服饰简介
1、历史渊源
2、保存现状
3、文化意义
1) 文化传承载体
2)审美观念的集合
3)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二、关于洛阳的古代服饰
1、保守的汉服
2、文化融合与改革中的北魏服饰
3、开放的唐服
4、影响深远的清代服饰
1)女子服饰
服饰
配饰
变化
2)男子服饰
西式服装
中式服装
特殊时期服饰
3)儿童
三、结论
1、存在问题
2、文化产业及意义
3、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