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问题对策论文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问题对策论文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

每次习作,老师讲完要求之后,学生总觉得没有可写的素材。

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作文的状况,对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前提。

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

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以使其”不吐不快”呢?一、重视知识积累,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写作,首先得有东西可写。

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知识的积累。

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

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这样有了充足的”源”。

当然,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部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当前,大多学生作文存在假、大、空的问题。

学生作文就象充满水的海棉,用手一拧,挤去那些大话、套话,剩下的空无一物。

内容空洞,缺乏丰富素材,缺少形象描绘,总之,作文中没有真实的生活没有真切的体验,没有真切的情感,在花里胡哨的文字中间看不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喜怒哀乐,学会了胡编烂造,从而使文章失去了感人的力量,失去了亲切自然的魅力。

面对此状,我认为应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因为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线。

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呢?
1、用心感悟生活,主动体察真情。

生活是感情的源泉,要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关注生活,用心感悟生活,把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观察周围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同时,还要善于体验他人给予自己的关心、爱护、温暖。

例如:老师赞赏的目光;朋友真诚的告诫;母亲轻轻的抚慰;路人友好的帮助……
2、深入思考生活,努力升华真情。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生活的思考有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逐步深入的过
程。

要使自己的文章让读者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只是作者自己感悟了生活有一腔真情还不够,还应该去深入地思考生活,要努力在体察真情的基础上升华真情,让读者在真情荡漾的字里行间得到理性的人生启迪。

3、提高选材水平,勇敢袒露真情。

叙述真实生活,融入人间真情,抒写真情感悟,最易因情感人。

但这必须有较好的选材和语言表达能力。

平时作文时,要养成良好的选择新鲜而典型化材料的习惯,要善于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集中和概括,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的意义,大中求小,小中见大,通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借助人、事、物、景、理来自然地、勇敢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三、教师要多引导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写作
正如叶老所言:”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但这仅指出了青少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后而产生的强烈的倾吐愿望。

作为语文教师,则不仅要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同时还要善于引导,使其转化为写作行为。

”教学中,通常可以下两方面加以引导:
1、开设论坛,促进探索,加强求异,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论坛的形式有多种,可以举行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

如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追星”热现象、禁不得批评而跳搂自杀问题、中学生活主旋律的内涵等中学生生活中的热点焦点进行论辩。

2、培养思考习惯,丰富生活认识储备,训练潜能迁移。

生活离不开思考。

所谓”行成于思”正点明了”思”的重要作用。

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责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

因而也必须辩证看待的哲理。

灯光给人希望,白扬坚强不屈,凡此种种,无不是思的结晶,潜能迁移指的正是这种由日常生活现象引起的某种形式的思考,习惯的自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定势思维在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重视文章的修改
中学生写作,语句干瘪,内容空洞,可以说是通病,那么怎样让语句生动起来呢?就要总结修改文章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在作文修改中我摸索总结出一些修改语句的方法,用于指导学生的作文修改,颇见成效。

1、善用修辞。

精美的文章中多用修辞。

用比喻、拟人,可以使干瘪的句子生动形象起来。

例如:街上柳树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街上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第二句比第一句要生动形象,其主要原因是作家老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精炼,富有表现力。

例如: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从以上两个例了不难看出,后一句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子显得十分精练。

2、增加修辞成分,使原本干瘪的句子变得丰富起来。

例如:儿时的我在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纸订成的书所吸引;儿时的我在呀呀学语尚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印满美丽的汉字、用一张张浸满墨香的纸订成的书所吸引。

两句话比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修饰成分:”呀呀学语”、”印满美丽汉字、用一张张浸满墨香的”,把幼年开始爱书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3、锤炼词语,一个生动的词语可以使一个句子增色。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因为一个”绿”字用得好而卓越绝千古。

据说这个”绿”字也是几易其稿,开始时先用”到”字,后用”吹”字、”至”字、”满”字等,最后才确定为”绿”字。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也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几经思考才写下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