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
适用:意识障碍、婴儿、危重病人、智障者、精神病病人、急救
(2)指导-合作型:构成现代护患关系的一种基础模式。 特点:“护士告诉病人应做什么和怎么做”
模式原型:“父母—儿童”
适用:一般病人、急性病人。骨折、分娩、外伤、术后。 (3)共同参与型:现代医患关系的一种发展模式。 特点: 护士协助病人自我护理 模式原型:“成人—成人” 适用:慢性病人、有文化者。
的培养、技术与能力的获取。
四、 沟通能力及其培养
(一)沟通能力及其必要性
1. 沟通能力的含义: 一般说来,沟通能力指沟通者所具
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良好条件。简言之,人际沟通的 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 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 2. 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
(一)层次性 人际关系的发展需要经过一系列相当有规律的阶段 或顺序。
(二)变动性
人际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同人类发展的过 程是相类似。 (三)复杂性 人际关系复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多面性和所处
的背景不同。
三、人际关系的作用
人们之所以要与其他人建立关系,至少出于以下5个
方面的原因: (-)了解自己 (二)控制环境 (三)提高效率
1.正确处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加强医德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建立“以病人为中 心”的医疗新模式 ; 3.给病人以庄重、可亲的印象 ; 4.良好的服务态度 ; 5.在积极交谈中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
三、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
(一)医际关系 1.家庭型医际关系模式
2.师徒型医际关系模式
3.指导—被指导型模式 4.平等合作型模式
流、分享和双向交流的过程。
其含义包括以下4个层面 : 1.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 ; 2. 沟通的信息要被传递到,且被充分理解 ; 3. 有效的沟通是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并非沟通双方 达成一致意见 ; 4. 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过程 。
(二)沟通的类型 1. 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又可细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形式。 (1)口头沟通 (2)书面沟通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及规律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的作用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及规律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
人际关系的概念: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
工作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 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 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 “人际交往”。
包含着3个层次的内容:
①互动性 ②情意性 ③社会性
(二)人际关系的规律
1.人际关系存在于思想互动过程中 ; 2.人际关系在不断的思想互动中发展 ;
3.人际关系是通过思想互动和行为互动表现出来的。
ESC键回总目录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二)医护关系 医护关系是指医生与护士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 种行业内的专业分工关系。 护士应当尊重和执行医生的决策,医生也应当尊重
护士的意见。因此,医护间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共事
关系;是一种协作、配合的关系。
(三)医疗专业人员与医疗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 处理好医疗专业人员与医疗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双方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各种信息沟通渠道;
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①工作需
要沟通能力 ;②社会活动需要沟通能力;③沟通也是个 人身心健康的保证。
(二)沟通能力的培养 沟通能力不是某些人所独有的,也不是可望而不可 即的 ;只要勇于实践、积极沟通,其沟通能力就必然会 提高 。实践活动是提高沟通能力的最基本、最关键的因
素。
第二节 人际关系
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与以患者
为中心的群体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 人际关系。 (二)医患关系的模式 1.主动—被动型
2.指导—合作型
3.共同参与型
(1)主动-被动型模式: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下形成的最古老的护患关系
模式。
特点:“护士为病人做什么” 模式原型:“父母—婴儿”
谢谢观看
(二)沟通模式
ESC键回总目录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三、沟通的特点与功能
(一)沟通的特点 1.互动性 :沟通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 2.动态性 :沟通的双方是动态的,不断地受到来自他
人信息的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3.不可逆性 :沟通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 能收回的; 4.社会性: 沟通的社会性就在于人类能够运用符号系 统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的行为,结成一个有机
2.双方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尊重;
3.医院管理人员要提高素质及管理水平; 4.医疗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医院的管理和建设。
四、治疗性沟通
(一)治疗性沟通的特征 1.以患者为中心 ;
2.明确的目的性;
3.促进患者自我暴露 。 (二)一般性沟通与治疗性沟通的区别
五、常用医患沟通技巧
(-)尊重患者 (二)理解患者的感觉 (三)倾听患者的意见 (四)提供积极的帮助
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某些媒介而不
是讲话或文字来传递信息。非语言沟通的内涵十分丰 富,包括副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等多种形式。 (1)副语言 (2)身体语言
(3)空间关系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与模式
(一)沟通的基本要素
人与人的沟通过程包括发送者、接收者、信息、沟通
渠道和文化背景等5个主要因素。 1.发送者:是指信息发送的人(主体) 2.接收者:是指获得信息的人 (主体) 3.信息:是指发送者传给接受者的消息(客体) 4.沟通渠道 :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 5.文化背景 :是指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心理. “鸣枪示警” 3. “持刀伤医” 4. “杀医声明” 5. “3.23杀医案件”
六、法律惩治的案件
1.医闹被惩处 2.安徽医科大杀医案判刑 3.北大医学伤医事件
七、法律惩治
• 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 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 明确警方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对医闹、号贩等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的七 种行为予以处罚,乃至追究刑责。 • 2016年7月,国家卫计委等9部门联合印 发《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 动方案》决定自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 展为期1年的专项行动,严打“医闹”。 • 2017年4月1日,湖南省公安厅发布了《 衡阳市开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 医疗机构秩序专项行动》,称湖南省衡 阳公安局正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 2017年4月3日,湖南省公安厅宣布已查 处涉医事件4起,打击处理涉嫌扰乱医院 秩序、殴打医务人员、妨碍公务等违法 犯罪人员24人,其中刑事拘留、行政拘 留12人。
(四)增进身心健康
(五)促进行为改变
第三节 医学人际关系
一、医学人际关系特征 二、医患关系
三、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
四、治疗性沟通
五、常用医患沟通技巧
一、医学人际关系特征
(-)道德效应和经济效应的统一 (二)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的统一 (三)综合服务与卫生服务的统一
二、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定义
狭义的医患关系就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为维护和促 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刺伤医生案件,3名医生在 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
最终主任医师王云杰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7岁;副主任医师江某心包刺伤加膈
肌穿透,被捅成重伤;主治医师王某右上胸皮肤被刺伤,为3人中伤势最轻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浙江温岭医生被刺身亡事件十分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 2014年1月27日,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被告人连恩青死刑,剥夺政治权 利终身。
六、医闹与医务人员的人生安全
一、什么是医闹 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
一起,采取各种途径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
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的 行为。
二、医闹的方式
医闹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打砸财物、设置障碍阻挡患者就医,
或者殴打医务人员、跟随医务人员,或者在诊室、医师办公室、领 导办公室内滞留等等。
医闹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
努力寻找“商机”,采取伙同患者家属扰乱医院就诊次
序的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这就是新出现的职业 “医闹一族”。
三、医闹特征
1、无业人员 2、团体性 3、“闲”与“业务” 4、专业道具 5、要求与目的明显 6、工资与分红
四、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章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沟通的概念与类型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与模式 三、沟通的特点与功能 四、沟通能力及其培养
一、沟通的概念与类型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 (又称媒介或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收 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理解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沟 通指的是个人、组织、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接收、交
的整体,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二)沟通的功能
1.信息:收集、储存、处理和传递所有来自于不同渠道的信息 2.社会化:提供大众化知识,使人们在社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增强社会凝聚力,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动力:促进社会近期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激励个人的选 择与目标的制定;鼓励开展个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期达到共同的 目标。 4.辩论和讨论:提供和交换必要的事实,以便达成一致意见或 澄清不同观点;促进公众关心和参与本国和国际事务。 5.教育:传授知识,以促进在人生各个阶段智力的发展、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