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旧课标的变化来调整教学思路
一.新旧课标的变化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改为“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用语言文字或图表述物质的这些物理性质。
”重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改为“知道质量的含义。
”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改为“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会测量物质的密度,还是强调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改为“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还是强调了实验
二.教学思路的调整
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新课标重视了知识的认知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了对学生的学习技能的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加强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科学精神、增强合作意识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贯彻好新课标教学理念,调整好我们的教学思路,把握好新课改的方向,在上课备课室,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利用新奇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探究欲,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视过程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观察机会。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重视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物理探究实验过程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每次实验小组完成实验任务都是合作配合的结果。
让他们加强团队意识,让他们感悟到1+1大于2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