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茶树树冠培养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二、幼年茶树的定型修剪
1、定型修剪的概念 从幼苗种植后,经多次剪采培育,使茶树具有
理想的高度、幅度和分枝结构的树冠形状。
2、定型修剪的目的 根据茶树幼年期的生育规律,加强骨干枝的培
育,促进其营养生长,增加有效分枝层次和数量, 培养骨干枝,形成宽阔健壮的树冠和强壮的树势。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 冠面调整
• 维持生产 力
• 树冠再造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三、茶树树冠培养的主要修剪方式
定型修剪
• 奠定基础
※ 用于幼年茶树和台刈后的茶树。 ※ 通过剪去部分主枝和高位侧枝控 制树高,培养健壮骨干枝,促进分 枝的合理布局和扩大树冠。 ※ 培养理想树冠需经几次定型修剪 才能完成,并通过轻修剪和打顶轻 采加以调整。
修剪部位越低,阶段发育年龄轻,剪后开花就 迟,由基部长出的枝梢生育能力也较强。
第二节 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二、茶树修剪效应
1、对茶树新梢生育的影响 通过修剪,明显地看到刺激腋芽萌发,加强
了侧枝的生长,重组了生产枝层,更新了树冠等。 修剪对茶树新梢所起的刺激作用会随时间的
推移而逐渐消失,因此,在茶树生育期内,需周 期性地进行修剪,不断刺激茶树生长,这是周期 性进行修剪的重要依据.
适用于我国南方乔木和小乔 木型茶树
3)捻梢养蓬
4)化学药剂处理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三、成年茶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1、轻修剪 1)轻修剪的概念
是指用于成年茶园修剪方式的一种, 修剪程度轻,主要是维持树冠篷面的整齐, 有利于鲜叶的采摘和茶园的管理。
2)轻修剪的目的与作用 主要是使树冠面整齐、平整,便于采
人们长期的栽培习惯和茶树品种、自然条件、丰 产树型要求,因树因种因地因时因源而不同。
第三次定型修剪
第三次定型修剪后的茶树
在第二次剪
口基础上提
高10cm左右,
距
地
35~40cm 处剪。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4、定型修剪中的注意事项
1)修剪时间 必须选择在茶树体内养分贮存 较多的时间,且剪后不能有较持续的干旱。
摘、管理;同时还可刺激茶芽萌发,解除 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 壮度。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三、成年茶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1、轻修剪
3)轻修剪的方法 修剪高度是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6cm
(待树高达70cm以上时,可按轻修剪要求控制 树高)
成年茶树需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轻修剪
4)轻修剪中的注意事项 轻剪程度需据茶园所在地的气候和采摘状
第二节 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三、修剪对培养优质高产树冠的作用
1、改变幼苗自然生长的主轴优势,培育健壮 的分层骨干枝
2、调节成龄茶树生产枝密度和粗度,使芽数 芽重协调
3、修剪可以改变树冠芽位分布 4、修剪能扩大树冠覆盖度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一、茶树树冠修剪的方法与程序
1、奠定优质高产基础的修剪——定型修剪 2、调整冠面、维持生产力的修剪——轻剪、深剪 3、树冠再造的修剪——重剪和台刈
-树冠 成年期:根冠比1:1 衰老期:根冠比大于成年期
修剪的效应是短暂的,它只能维持到植株达到 新的平衡时止,因此修剪应持续地进行。
第二节 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一、茶树修剪原理 4、利用枝条的异质性,更新复壮树冠
茶树形态学下部,从生长年龄来说是年长的, 但其生理发育年龄梯度是年幼的;茶树上部枝条则 相反。
碳的数量偏大时,植物倾向于开花结实; 反之氮素偏大时,则营养生长占优势。
茶树顶部枝梢长期不剪除,枝梢老化,碳水化 合物增多,氮素含量下降,碳氮比值大,营养生长 衰退,生殖生长加强
第二节 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一、茶树修剪原理
3、促进地上枝梢与地下根系的平衡调节 1)茶树树冠生长的相对平衡性 2)修剪后平衡打破的结果 3)茶树根部的生长特性 幼苗期:生长势地下部分--根大于地上部分-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三、茶树树冠培养的主要修剪方式
轻修剪、 深修剪
• 冠面调整 • 维持生产
力
※ 轻修剪用于成年采叶茶园 ※ 深修剪用于经多年轻剪和采摘后 茶树树冠上出现密集的细弱枝,育 芽能力减退,新梢生长势减弱,产 量有下降趋势的茶园。
目的:重组新的生产枝层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修剪抑制生殖生长的另一重要生理原因,是修剪 改变了茶树体内的碳氮比。
第二节 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二、茶树修剪效应
4、对茶树体内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1)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经修剪的茶树根部淀 粉含量下降,下降值随修剪程度加深而增加。 (2)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茶树修剪后,初时氨 基酸含量下降,随着新生枝梢的生长,氨基酸的 含量逐渐回升,并超过修剪前水平。 (3)儿茶素含量的变化:修剪后茶树新梢中儿 茶素含量是下降的,其中脂性儿茶素下降幅度大。
二、幼年茶树的定型修剪
3、定型修剪技术 定型修剪次数不能过少,高度不能过高,剪期
适当。定期修剪一般需经过3次,第一、二次定型修 剪关系到一、二级骨干枝是否合理;第三次定型修 剪主要为建立上层骨干枝,并在此基础上铺开分枝。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3、定型修剪技术 1)第一次定型修剪
在茶苗达到2足龄时进行,生长良好的1足龄也 可进行,有75%-80%的幼苗长到高达24cm-30cm,有 1-2个分枝,茎粗达0.3-0.5cm时可进行第一次修剪, 在离地面12-15cm处剪去主枝,侧枝不剪,剪时注意 选留1-2个较强分枝。
20~30cm
采摘面
120~150cm
150~180cm
树冠幅度大, 采摘面也大
冠型:水平 弧型
水平形
弧形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四)有适当的叶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
1、中小叶种 10-15cm叶层
2、大叶种 20-25cm叶层
3、叶面积指数 4-5为优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二、修剪对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作用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三、成年茶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2、深修剪
3)深修剪的方法 剪去树冠面绿叶层的1/2-2/3,约为10-15cm 以细弱枝、桔枝、鸡爪枝的深度为剪位 每隔3-5年深修剪一次,春茶后深修剪。
4)深修剪中的注意事项 树高增高,树冠分枝愈细,形成鸡爪枝,对
夹叶增多,对当年产量有影响。同时进行边缘 修剪。
不符合标准的幼苗留待下次再剪。 “剪口宁低不高,剪强养弱”
第一次定型修剪
苗高达到30cm ,有1~2个分枝 ,茎粗超过 0.3cm,距地 12~15cm处修 剪。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3、定型修剪技术
2)第二次定型修剪 一般在第一次定型修剪后的次年,即3足龄时进
行。此时要求树高达40cm,剪口高度为25-30cm,即 在第一次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0-15cm。
二、修剪对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作用 (四)促使侧枝生长,形成合理的树冠覆盖度 ✓ 茶树树冠宽广,有一定的覆盖度,茶叶可获高产 ✓ 覆盖度增加,种植密度增加 ✓ 修剪可改变不同树姿的分枝部位、分枝角度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三、茶树树冠培养的主要修剪方式
定型修剪
轻修剪、 深修剪
重修剪、 台刈
• 奠定基础
2)幼苗枝干生长高度是开剪的标准,高度不 足会影响骨干枝的健壮度;但枝条粗度尤为重 要,不粗形成不了强壮骨干枝。
3)不能以“采代剪”。 4)剪口宁低莫高
灌木型茶树在3次定型修剪后,一般高幅度 可达40-50×70-80cm,也开始轻采留养了。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5、培养树冠的其他方法
1)分段修剪 2)弯枝法
第二节 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一、茶树修剪原理 1、解除顶端优势,激发腋芽萌发
1)茶树的顶端优势 上端的芽比下端的芽生长势强
2)茶树内含激素的运输 3)不同茶树品种的顶端优势强弱表现不一样
第二节 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一、茶树修剪原理
2、修剪改变茶树冠面枝梢营养状况 1)碳氮比学说 2)顶枝剪除后的碳氮比
茶树深修剪
一般是剪去树 冠面绿叶层的 1/2—1/3,约 为15~20cm。 以剪尽鸡爪枝 为 原则。
况而定,因地制宜,因树制宜。 在进行修剪时注意培养树冠面的形状
第三节 茶轻修剪和深修剪
2、深修剪
1)深修剪的概念 是一种比轻修剪程度较重的修剪措施。
2)深修剪的目的与作用 剪除生长势变弱的枝叶,更新树冠,使茶
树重新具有新的生产力,还可使树冠保持一定 的树高。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二、修剪对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作用
(三)控制树冠高度与树型,调节采摘芽叶的分布 修剪可有效控制树冠高度在适合人们生产管理方 便的范围,且冠面平整,树冠面芽叶分布均匀。 冠面形状:水平型、弧型、单斜面型、屋脊型 要根据不同茶树品种和各地的生产实际选择树型。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一)促使幼龄茶树合轴式分枝提早发生、培育 健壮的骨干枝
对茶苗进行定型修剪时,人为剪去茶树的主 枝,可有效促使侧枝发生。 修剪改变了茶树分枝的质量。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二、修剪对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作用 (二)调控茶园树冠结构,维持旺盛的生产能力 影响茶叶产量的主要因子:芽梢的数量和重量 修剪是通过调节茶树生产枝密度和粗度,改变采 面的芽叶数量和重量,进而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修剪对不同衰老程度的茶园进行改造,实现 树冠结构重塑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
“宽、密、壮、茂”是优质高产茶树树冠的基 础。
优质高产型茶树树冠外在表现: * 合理的分枝结构,茎枝粗壮,高度适中,树冠宽 大、茂密,冠面有一定的载叶量。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