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如同一座摩天大楼, 毫不夸张的说小学语文就是大楼的根。
所以学好小学语文很重要。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
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4.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教学重点: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教学准备: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
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
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反馈。
(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
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
(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
(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第10、11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
(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2.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课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②用“—”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诗句;用“﹏”标出老太婆态度变化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研读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①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四次。
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脾气发得更厉害。
)③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2)研读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①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帮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
如:帮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
说明他心地善良,但对老太婆一味迁就,显得过分软弱。
)②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三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
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信。
)4.引导学生了解“大海”在诗中的态度变化和它的象征意义。
(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变化的语句。
(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
“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五、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画,看看谁能按照故事的剧情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出来?3.师:今天我们来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音乐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我们需要把它划分出几幕来演,你们觉得把它编成几幕比较合适?①指导学生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②在小组内表演。
③指名表演,评议。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课外实践1.朗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演一演。
3.课外阅读其他古典诗歌名著。
板书设计:贪当女霸王贪当贵妇贪贪得无厌贪要木房一无所有要木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举目无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讲一讲孔子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事。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兴趣,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集体的反馈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2、教育学生学习孔子刻苦、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
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搜集资料,全面了解孔子。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学无止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师导: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名言。
3、组织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孔子。
4、师导:同学们,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孔子求学、成长的故事。
(从孩子们熟悉的孔子的名言人手,激发学生认识、了解孔子的兴趣。
通过资料的反馈。
使学生对孔子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1.借助拼音。
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课文写了孔子的哪些事情。
3.读了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是我国的家、家、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的孩子。
孔子是一个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
孔子,,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三、检查生字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再强调。
字音:“仲”是卷舌音,“惭”“诵”“祀”是平舌音。
字形:“艰”字右边不能多一点,写成“良”;“懂”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2.教师再出示上述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分段指名读课文。
其他倾听,帮忙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合作的意识,在自读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1.指名反馈刚才自读时完成的填空题。
2.要求学生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把所填的内容连成连贯的一段话。
(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常勤奋。
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反馈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并通过串联句子的方式。
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孔子成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于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填空练习,我们知道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求学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求学的故事,感悟孔子成功的原因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了解孔子的其他故事。
使学生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相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圣人。
他家境虽然贫寒,但是他、终于成了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品读句子,深入认识孔子1.师导:同学们,课文在给我们介绍孔子时候。
写了孑L子的两个小故事。
请大家把这两个读一读,并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
贵族孙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
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思考:孔子为什么会被大贵族孙氏的门将赶走?4.指名反馈:因为大贵族孙氏请的是有身份的读书人。
孔子当时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5、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时孔子满脸羞愧,只好离开了。
大家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怎么想呢?(指名说一说;我一定要读书,成为有身份的读书人)6.师导: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
他是怎么读书的呢?(指名反馈:他—边给别人看管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7.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说句练习。
8.教师:第二个故事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的什么优秀品质呢?(谦虚好学,不懂就问)9.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句子。
10.集体反馈。
教学建议;★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说说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品质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孔子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成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的儒家尊奉为圣人。
12.教师导读: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读故事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体会孔子发奋图强的内心活动。
组织学生在画句子,说体会,有感情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孔子优秀的品质)三、拓展延伸,说故事1、师导:同学们。
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
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他的学生们把他所说的话和他的—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