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栏跑技术分析

跨栏跑技术分析


(1)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任务: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积极加速 并准确踏上起跨点为过好第一栏和形成良好的 栏间节奏做准备。 要求:A、直道栏起跑至第一栏一般跑8步, 也有跑7步或9步的,凡采用双数步跑的起跑时 应将起跨腿放在前面,单数步则将摆动腿放在 前面。起跑器安装技术与短跑相似。“预备” 姿势时臀部稍高。 B、起跑后加速积极,身体重心升起较短跑 快,躯干抬起较早;各步后蹬角度较大,步长 渐大,第六步时身体姿势接近短跑途中跑姿势。 C、起跑后加速跑要求步数固定,步长稳定, 准确踏上起跨点。
C、下栏着地技术
下栏着地技术是指从身体重心腾空到 最高点到摆动腿的脚着地支撑这一动作 过程。合理的下栏着地技术应符合以下 几方面要求:
(1)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 两腿 动作协调、积极、连贯。 (2)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要近,着地 角度要大。 (3)下栏支撑时身体重心高,支撑时间短 水平速度损失少,离栏速度快。 (4)上体保持适当前倾,两臂配合两腿作 积极有力地摆动。
(1)自然跨跳阶段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前,运动 员跨跳的是埋在地上的既笨重又不安全 的木栅栏,运动员的过栏技术是“跳跃” 过栏,这种技术起跨距离很近,直体屈 腿过栏,下栏后有明显的停顿,再继续 向前跑进。由于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上 跨栏技术落后,因此这一阶段的跨栏跑 成绩很低。
(2)技术改进阶段
(3)技术与跑速结合阶段
跨栏跑技术初步形成后,许多世界优秀 运动员开始注意到运动成绩的提高不能仅 局限于运动技术的改进,只有将跑速与过 栏技术良好地结合起来,运动成绩才可得 到进一步的提高。 1936 年,美国运动员汤 斯以起跨时摆动腿高抬,下栏更积极,身 体重心上升不高,平跑速度快的技术特点 三破世界纪录,; 1959 年德国运动员劳洛 尔采用充分前倾上体的“折刀式”过栏技 术与他快速的平跑速度紧密结合,创造了 13.20的世界纪录,被人们称为技术与速度 有机结合的典范。
近 40 多年来,跨栏跑技术虽未发生本质性 变化,但技术动作上更加向实效性方向发展。 当前,在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前提下,及 时吸收现代跨栏跑最先进的技术,同时又注 意发挥和适应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是当今和未 来跨栏跑发展的基本方向。先进的跨栏跑技 术主要表面为:高度重视提高平跑速度和跑 跨结合能力,跨栏步步长趋于缩短,技术更 加简练实用;栏间跑重心高、节奏快,步长 趋于接近;跨栏步和栏间跑的技术更加连贯, 跨栏周期速度快等特点,出现了确有从“跨 栏 ”
场地器材与竞赛规则演变
(1)木栅栏时期(1896年以前)
1896年以前,跨栏跑跨越的是埋在地上的 栅栏,后来为了便于移动,演变成可移动的锯 木头用的支架。这一时期,对跨栏跑的距离、 栏架的数量、高度、栏间距离等均没有统一的 规定,且这种栏架在地面上相对固定,跨越起 来仍十分危险,大大地限制了跨栏跑技术的改 进和提高,运动员大多采用直体屈腿腾越法跨 越栏架,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因此这一时期的 跨栏跑成绩很低。
2、跨栏跑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跨栏跑最初起源于 200 多年前的英国,
在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成为正式的比赛项 目。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发展:跨栏跑是古人类长期与自然斗争所形
成的跨越障碍的基本技能发展演变而来的,作 为比赛项目,跨栏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 技术的演变和成绩的提高与场地器材革新和裁 判规则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技术的发展大 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自然跨跳阶段; (2)技术改进阶段;(3)技术与跑速结合阶 段;(4)完善提高阶段。
起跑过第一栏技术教学的基本要点:
①、选定好跑的步数; ②、确定好踏上前起跑的脚(起跨腿或摆动腿); ③、起跑时上体前倾角度要大于短跑; ④、起跑后加速跑离起跨点倒数第二步上体要抬起正直; ⑤、加速跑时要有合适的速度; ⑥、跑的步点要准确; ⑦、过第一栏时要平衡协调; ⑧、下栏时不停顿能继续向前跑进。
二、跨栏跑技术
跨栏跑的全程跑技术可分为: ( 1 ) 起跑 至第一栏技术、(2)跨栏步技术、(3)栏 间跑技术、 ( 4 ) 终点跑技术四个部分。跨 栏跑属于速度性径赛项目,它的成绩主要 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和跨栏步技术以 及跑跨结合的能力。由于全程跨栏跑主要 由跨栏步和栏间跑周期组成,因此,学习 跨栏步技术和栏间跑技术是学习跨栏步技 术的重点。
4、跨栏跑的项目特点和锻炼价值
(1)跨栏跑的项目特点
(2)跨栏跑的锻炼价值
(1)跨栏跑的项目特点
跨栏跑是在快速的跑进过程中连续 跨过固定距离和固定高度的栏架的运 动项目。由于其仅即于400米以下的距 离,因此其运动生理学特征主要表现 为:极限强度运动。由于其项目属于 短距离项目,故其项目特点应归为: 快速力量型项目。由于跨栏跑在径赛 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因此我们也可 将其称之为:复杂的快速力量性项目。
过栏技术动作的配合时机
起跨腿蹬离地面后,人体继续向上腾起,
①、当摆动腿膝关节腾起比栏板高时:起跨腿开始前伸, 同时上体前压,起跨腿同侧臂前伸; ②、当摆动腿踝关节过栏栏板顶时,摆动腿开始下压; ③、当摆动腿下压的同时,起跨腿开始做小腿靠大腿,边 靠边外展边向正前方做提拉动作,同时,前伸的手臂 由前向侧下后方回摆,后面的手臂则由后向下向前回 摆,两腿作绞剪动作; ④、当摆动腿下压着地瞬间,起跨腿提拉到身体的侧面。 ⑤、当摆动腿着地后,膝、踝关节伸直,用踝关节作缓冲 此时,身体保持高重心,上体稍保持一定的前倾姿势 完成过栏动作。
(4)完善提高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跨栏跑技术出现了由跨 栏向跑栏过渡的说法,世界各国的优秀运动 员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优异的成 绩。近40多年来,跨栏跑技术虽未发生本质 性的变化,但在技术动作上更加向实效性方 向发展。使世界纪录不断更新,从 13.20 提 高到 12.91 。当前,跨栏跑技术在充分吸收 最先进技术的同时,更注意发挥和适应运动 员个人特点的新的跨栏技术,在重视运动员 科学选材的同时,更重视提高平跑速度和跑 跨结合的能力,表现出跨栏步与栏间跑的技 术更加连贯,跨栏周期速度快,节奏性强, 出现了确有从跨栏向“跑栏”发展的趋势。
在1900年的第二届奥运会上,出现了可 以移动的“⊥”形栏架,美国运动员阿 • 克 伦茨列英采用摆动腿伸展前摆、降低身体腾 起高度的“跨栏步”技术,加快了过栏速度, 并夺得冠军。 1908 年的第 4 届奥运会上,美 国运动员福 • 史密森采用起跨腿起跨后经体 侧向前提拉过栏的技术,加快了起跨腿的过 栏速度,把世界纪录 提高到 15 秒整。 1920 年的第7届奥运会上,加拿大运动员埃• 汤姆 逊过栏时采用了加大上体前倾角度、积极前 伸摆动腿异侧臂技术,创造了14.8的世界纪 录 。
3、栏间跑技术
栏间跑技术是指从过栏后摆动腿下栏着地 点到起跨腿踏上下一栏起跨点之间的这一距 离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特征。栏间跑一 般跑三步,其技术特点为:第一步小,约 1.5--1.6 米,其任务是尽快将跨栏动作转变 为平跑动作,为栏间跑的节奏和速度奠定良 好的基础。第二步大,约2.1米左右,动作结 构大致与短跑途中跑相同,抬腿高,积极下 压以前脚掌着地,两臂配合下肌作有力摆动。 第三步中,约1.9米左右,动作特点为:摆动 腿下压积极,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近, 身 体 重 心 位 置 较 高 , 起伏不明显,速度达到最高。
(2)跨栏跑的锻炼价值
跨栏跑由于动作复杂,动作速度快并有一定 的障碍物影响,所以经常参加跨栏跑练习可改 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运动系统各肌群的调控 与支配能力;提高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机能, 从而增进人体健康,促进人体更好地成长发育, 可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 等身体素质,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坚定、果 断等意志品质,以及不屈不挠、勇于克服困难 的精神,并对肌内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节 奏性、准确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锻炼价值。
(4)全程跑技术 全程跑的任务是合理地将跨栏步技术与快 速的栏间跑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运动员的 体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全程跑中,首先要过好 第一栏,这对于速度的发挥,节奏的建立以及 运动员的自信心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 程跑的前三栏属于加速阶段,第四至第六栏运 动员大都达到本人的最高跨栏周期速度;第七 至第九栏由于体力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应注意 在技术上控制动作不变形,尽量避免速度下降 过快。过了第十栏时,运动员应加快下栏速度, 过栏后尽自已最大努力迅速冲向终点。
(3) “L”形栏架时期(1935-1970)
1935年,国际田联将“⊥”形栏架改 变成 “L”形栏架,并对栏架的规格、重 量、以及受多大的力可以翻倒栏架等作 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取消了 1934 年以前 的“碰倒三架栏架成绩无效”的规则条 款等有利于跨栏跑技术发展的规定,大 大的消除了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激发了 运动员的进取精神,使跨栏跑技术更趋 向于完善,运动跑栏”---即栏间跑三步再跑一大步,缩小 “跨栏步”与“平跑步”在动作外形、速度变化、 肌肉用力等方面的差异。其主要特点有: 1、摆动腿下栏时,大腿积极下压,小腿直接下 踩,下栏更快,着地点更近,有利于缩短“跨栏 步”。 2、栏上上体大幅前倾与大幅摆臂变为适当前倾 与近似平跑的摆臂,跑进中身体重心起伏减小, 使跨栏步更趋向于跑一大步。 3、起跨腿提拉过栏动作由经体侧折叠提拉过栏 变为起跨腿小腿直接向大腿折叠靠拢腿部向前提 拉,使下栏第一步达到必要的步长及步频,使栏 间三步“均匀化”。
(4)摆动腿充分高摆攻栏,加大两腿夹角。
(5)身体各部分动作连贯,配合协调。
B、腾空过栏技术
腾空过栏是指从起跨结束身体腾空后 到摆动腿过栏后着地的这一段空间动作。 合理的腾空过栏动作应符合以下几方面 要求:
(1)身体腾空后,躯班干积极前倾,两腿 分腿角度继续增大。 (2)起跨时获得较大的水平速度,将垂直 速度降低到很小的程度,控制身体重心腾起 高度。并尽量保持起跨时的水平速度。 (3)过栏时剪绞速度快,下栏动作积极。 (4)上下肢动作协调,连贯。
(2) “⊥”形栏架时期(1896-19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