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治具零件检验规范

模治具零件检验规范


版本/次: 页 日 次: 期:
适用于本公司内/外购/外协加工/冲压模具零件/塑胶模具零件/治具/夹具均属之。 三、职责: 3.1仓库负责材料/外购品入库点收及帐务处理。 3.2品控部负责模/治具之检验 3.3生产部负责模具零件加工及外观清理(毛刺、油污、灰尘等) 四、定义: 略 五、检验依据: 5.1 模/治具设计单位提供之工程图面。 5.2《BOM表》 六、作业流程: 见附件 七、作业内容: 7.1模/治具零件工件检验: 7.1.1抽样 7.1.1.1塑模/治具工件可按批量大小进行抽检 7.1.1.2对每批零件抽检5PCS进行检验,如零件数量小于5PCS时则进行全检。 7.1.2先仔细读懂图面要求,再从图纸中找出对应之工件。 7.1.3 依照图面内容,查看整个工件加工工艺是否全部完成。 7.1.4 外观检验:工件重要部位不可有碰伤现象 7.1.5 尺寸检验:依照工程部发行图纸对各尺寸进行检验 7.1.6 对模具零件依图纸尺寸进行检验,选5个尺寸数值作记录,并对每个尺寸记录第 一次测试数值于《模具零件检查表》中。 7.2 模/治具工件形位检验事项: 7.2.1 对于底板/手柄/垫片类零件,其精度要求不高可用卡尺进行检验。 (注:需检验底板的螺丝孔位置和垫片厚度) 7.2.2 对于五金模入块/冲子/塑胶模镶件类零件,由于在装配中与其它零件配合的形状
文件编号:
HLSG3-Q00043 A/1 4 OF 12 20100327
模治具零件 检验规范
版本/次: 页 日 次: 期:
7.6.1 对于底板上的斜度,一般起落料或滑动作用,只要求表面平滑,可目视检验。 7.6.2 对于冲子或塑模模仁类工件的斜度,需确保其精度/表面的粗糙度/配合的位置度 及配合间隙。 7.7改模工件或返修工件,需检验其修改部分尺寸,以及与修改后相关连的形位尺寸 7.8 发外热处治具零件的检验标准: 7.8.1板材/治具零件经铣床加工完成后,需检验孔的数量,有无漏打/漏攻牙的现象, 孔位可用卡尺进行检验。 7.8.2热处理后之板材需对其变形量进行检验 7.9外协加工零件检验: 按上述7.1-7.7事项内容执行 7.10检验过程及判定: 7.10.1进料材料检验: 7.10.1.1针对上述7.8-7.9事项外发热处理/外协加工零件,品检接获仓库提供厂商 《检验报告》时,品检依图纸要求对材料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进料检验记录表》中 ,进料批次及检验状况一并汇总于《进料检验履历表》中,以便品质管控,参照《模具材料进料 检验规范》内容执行。 7.10.1.2热处理材料,厂商需附硬度测试报告。 7.10.1.3检验结果判定OK,流至下工序;结果判定NG时,品检需开出《品质异常 通知/处理单》,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依《不合品控制程序》处理。 7.10.2模/治具零件检验: 针对上述7.2-7.7之事项,品检接获各组别所送模/治具样品时,依照工程发行图纸进行 尺寸及外观检验,检验合格后将检验结果填写于《模具零件检查表》中,便于产品品名及数量 统计,需在《零件签收一览表》中作签收。 八、参照文件: 8.1《模具材料进料检验规范》 8.2《仓库管制程序》 8.3《记录控制程序》 8.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九、相关表单: 9.1《进料检验记录表》 HLSGQ-Q00012 HLSG2-Q00046 HLSG2-G00033 HLTG2-D00002 HLSG2-Q00017
文件编号:
HLSG3-Q00043 A/1 1 OF 12 20100327
模治具零件 检验规范
修 修订日期 20100327 变更编号 D1003049 变 订 更 记 内 录 容
版本/次: 页 日 次: 期:
版本/次 总页数 A/1 6
组织架构变更
会 会签单位 ■工程部 ■营业部 ■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品控部 ■制造部 ■物流部 ■体系办 会签姓名


录 会 签 意 见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核准
审核
制定
集团体系办制作单位 Nhomakorabea发


品控部
文件编号:
HLSG3-Q00043 A/1 2 OF 12 20100327
模治具零件 检验规范
一、目的: 1.1 针对材料检验,符合本公司环境物质/HSF标准要求 1.2 针对模/治具工件检验及减少模治具使用单位的投拆 二、适用范围:(常熟泓淋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HLSG3-Q00043 A/1 3 OF 12 20100327
模治具零件 检验规范
版本/次: 页 日 次: 期:
及位置要求很高,为精加工零件,需检验其外形尺寸/相配位置度及配合间隙。 7.2.3 对于等高套/等高柱其高度(厚度)方向为重要尺寸,检验时需注意其高度 (厚度)必须一致。 7.2.4 五金模夹板/下模板/脱料板类工件,平面度/厚度及外观均需做重点检验,不允 许有磨床烧刀/碰缺现象。对于盖板/垫板/模座,则只需检验其平面度即可。 7.2.5 销钉/顶针/导柱/导套类零件,其直径和适配性为检验的重点,对于此类标准件 可按批量的1/5比例抽样进行检验。 7.2.6 刀口类零件刀口为下料用,必须保证工作面的锋利,不能有碰缺现象。在检验 过程中还需注意刀口/落料口的方向。 7.2.7 冲子类零件截面尺寸为配合尺寸,冲头部位为冲子的工作面,不能有碰缺现象, 并需保证冲子与脱料板入块/夹板入块及下模刀口的配合间隙。 7.3 模/治具工件孔类的检验标准: 7.3.1 孔按形状可分为:圆孔/方孔/锥形孔/异形孔/盲孔;按作用可分为:丝孔/顶针 孔/螺丝过孔/弹簧过孔/销钉孔/入块配合孔/其它让位(避位)沉孔等。 7.3.1.1 过孔/锥形孔/让位(避位)孔,孔径的大小无重点要求,孔的位置尺寸和 让位(避位)尺寸可用卡尺检验,过孔需保证与其相对应的螺丝/弹簧配合。 7.3.1.2 销钉孔/入块孔和一些精度要求高的盲孔,可用针规或与之相对应的配合件 进行检验,其位置也为重点检验尺寸。 7.4 模治具工件槽的检验: 7.4.1 槽按形状可分为:直槽/T形槽/燕尾槽/圆弧槽;按作用可分为:让位(避位) 配合槽/成形槽/限位槽。 7.4.2 所有零件上的槽,均为精加工,形位公差特别重要,列为检验的重点,另槽的 槽/中心对称度也需做重点检验 7.4.3 配合槽必须与相对应的齿配合,成形槽内不能有变形/碰伤/台阶等不良现象。 7.5 倒角的检验标准: 7.5.1 倒角可分两种:即倒C角与倒R角 7.5.2 塑胶模模仁和冲头成形处的的倒角,为重要尺寸,需保证其精度和配合的位置 度外观不能有碰伤或台阶。 7.5.3 零件外形倒角起防止刮伤/让位或导向的作用,对于零件转角处/或起让位作用 的倒角,尺寸精度要求较低,可目视检查。 7.6 斜度的检验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