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前洪小学叶青青 9号【摘要】: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美术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审美观念的引导者,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及时做好系统的课后反思,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才能改进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节奏;教学评价体系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和培养。

美术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审美观念的引导者,如何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环节,在课堂上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有效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广大美术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因此,立足于美术课堂教学,建构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做,我们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现就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做好教学准备,认真备好每堂课。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

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美术课最重要的就是准备。

我们要准备什么?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科学务实的教学设计,松张有度的教学节奏,是教学有效的主要因素。

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

我们知道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导入和讲授新课用10分钟至15分钟。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考虑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小小果壳箱》教学,像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是教师要好好备课,准备相关的课件、材料、教具等,更重要是要让学生准备好: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本地果壳箱的情况,要让他们收集各种环保材料、彩色卡纸、笔、剪刀、胶水等等,如果离开了这些准备,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一句空话。

课上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

而像这样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浙美版教材有很多,美术老师只有心中有教材,只有课前有准备,课堂方能做到高效。

二、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构建和谐的教学节奏和谐的教学节奏决定了课堂教学程序的有序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它是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程度、学习态度、兴趣和教师自己对学生实际可调控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教学节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1、通过教师自然的教态优化教学节奏教态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举止和表情两个主要方面。

所谓举止的节奏,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动静搭配。

教师如能把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动与静巧妙地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会收到大效。

所谓表情的节奏,即是教师面部表情的适宜变换。

老拉着脸、板着面孔地讲解,必定造成紧张沉重的课堂心理氛围;总是微笑着讲课,缺乏表情变化,同样会产生不良效果。

严肃的表情、诙谐的表情、兴奋的表情、赞赏的表情、讨论的表情等等,应有机地交替变化。

进一步讲,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也使学生在动与静的交替中学习,那准会是另一番全新的课堂教学境界。

2.通过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节奏。

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时候,应该考虑活动主体——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是在学生遇到问题,单个不容易解决时而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现在的课堂合作学习太多,太乱,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是有害的。

那么,为了打造有效的美术课堂,我们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我个人认为,一是要将学生被动的学习与主动的学习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十二生肖》这一课时让学生主动探索用剪纸的方法,有主题的来表现十二生肖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时先画后剪,画很重要,画时要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类似剪影的效果,然而光靠教师不断强调,教学效果不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让学生自由的画出动物的外形,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绘画,接着我来进行修改,我轻轻擦去所有生肖动物的五官、身上的花纹,只剩下外轮廓,有点象影子的效果,我再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生肖动物还象吗?有的还象,有的却面目全非了,我趁势发问:“为什么擦去一部分后,有的生肖动物还能那么明显,而有的却看不出来呢?”学生开始思考起来,经过激烈的讨论,达成了共识:剪纸生肖动物绘制的关键不是五官、花纹,而是外形,要想剪出的动物更生动有趣,更要突出、夸张的表现动物的外形特征如,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不需要教师将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思考和讨论,他们自己就能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也就格外注意得之不易的制作要领,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大胆剪出各种生肖动物。

像这样的学习只有主动学习才是有用的,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地碰撞,才能真正明白原理、发现规律、得出方法。

二是在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时,一定要处理好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学习。

一定要克服认为教师的引导就违背的新课程的理念的错误想法。

学生作业这一环节是创造创新,提高效率的重要阵地,教师们却往往忽略了教师指导,任由孩子们自由发挥。

这时教师应当适时的引导,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

例如在教学《图形拼摆》一课时,展示两幅范画(方和圆的分解构成),让学生分辨原始“母体”的形态,以及分解的次数。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时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①分解次数不宜过多;②注意色彩搭配;③作品可随心所欲地创造,但必须创新。

不到二十分钟,学生通过剪剪贴贴,一幅幅美妙、奇特的图形展现在大家面前。

同学们不时发出赞叹声。

本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

而且学生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质量高,效果好。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适当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节奏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

尤其是美术课堂教学,作为视觉艺术,强调形象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但是如果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当作教学手段的主要形式,用课件演示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教师的直观示范,那么这样的教学也只是好看而不实用,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在上《风筝风筝飞上天》一课时,就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观看风筝的艺术节的录像。

了解了风筝的起源、流派等知识,欣赏了各种款式的风筝以及风筝的骨架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设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课后还在操场上放飞自己的风筝,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

三、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构建实事求是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少了教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而多了对学生的表扬、赞赏、肯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然而,美术课堂又呈现了另一种令人担忧的“浮华的热闹”,教师的赞美之词响亮煽情,犹如口号式的各种评价语在课堂上此起彼伏。

我们知道,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在于每一堂课的学习都能使学生不仅掌握技能,更主要的是学生能明白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

这里的反馈是双边的,一方面是教师从练习评点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能及时纠正。

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反馈,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剖析反省,进行自我评判,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如《椅子的设计》一课中评点总结是通过学生完成练习时自己把创意表述出来,其他同学补充并提出修改意见的做法来完成。

教师把评点的权力完全下放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谈感受﹑谈创意﹑谈想法,不足的地方由学生给予指出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而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评议过程中应通过语言﹑表情﹑暗示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会从中受到鼓励,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培养学生敢于动口交流的能力。

当学生对某些内容﹑技能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提醒指正,其口语最好以探讨性语言进行,不能单纯地作出是或否的简单评定,也不能急于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要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

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无疑是有益的。

教师在肯定他们创意的同时,也能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找出存在的问题。

四、教师要做系统的课后教学反思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考虑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如果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⑵朱国华、《少儿美术》、2010.1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