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时作业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陨.首(y ǔn) 切峻.(j ùn) 猥.以微贱(w èi) B .矜.育(j īn) 宦.达(hu àn) 刘病日笃.(d ù) C .希冀.(j ì) 优渥.(w ò) 过蒙拔擢.(zhu ó) D .盘桓.(yu án) 侥.幸(ji ǎo) 气息奄.奄(y ǎn) 答案 C解析 A 项“猥”读w ěi 。
B 项“笃”读d ǔ。
D 项“桓”读hu án 。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夺取 B .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闻:使知道 D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沉重 答案 A解析 夺:改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历职.郎署 A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 .臣少多疾病.. C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 .则刘病日.笃 答案 B解析 B 项和例句加点词均为名词作动词。
A 项形容词作名词。
C 项方位名词作状语。
D 项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 .①和②不同,③④相同B .①和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和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和②不同,③④也不同答案 C解析①②两个“以”都译为“因为”;③中的“于”译为“到”,④中的“于”译为“比”。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________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________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次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
第三,古人讲:做官________。
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
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
A.大致扶养如履薄冰B.大致供养如履薄冰C.大约扶养小心翼翼D.大约供养小心翼翼答案 B解析大致:指就主要方面说;大体上。
大约: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近似。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供养:供给长辈或者年长的人生活所需;赡养。
扶养:广义的扶养是指一定范围的亲属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权利义务。
它没有身份、辈分的区别,是赡养、扶养、抚养的统称。
狭义的扶养专指夫妻之间和兄弟姐妹等平辈亲属之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权利义务。
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小心翼翼:严肃谨慎。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6.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
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科目。
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答案 B解析服丧一年应为“期服”。
7.阅读下文,选出与文意相近的一项( )一颗愁苦郁闷的心,会因为找到另一颗与它感觉相同、并且能分享其感受的心而获得安宁,就像两个同样离开自己国家远走他乡的陌生人,一旦相遇便倍感亲切,这个道理就在于心灵,若是为悲伤之苦所拉近,就不会再因逸乐和虚荣而疏远。
在心灵上,悲伤的联系往往比喜悦来得强固;也只有以泪洗过的爱情,才能够保持着纯美到永远。
A.爱人者,人恒爱之B.己立立人,己达达人C.同舟共济,安危势同D.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答案 D二、名句填空8.(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愿陛下矜愍愚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2)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死当结草三、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9~12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凡:凡是B.不矜.名节矜:顾惜C.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D.愿.乞终养愿:愿意答案 D解析愿:希望。
10.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今臣亡国贱俘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答案 B解析B句和例句均为判断句。
1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肯定了晋朝统治者能以孝道来治理天下,赞扬了他们对前朝做官的故旧老人优待抚育的做法。
B.作者曾在蜀汉做官,他表示自己那时做官,并不是为了显赫的地位,也不是为了名节。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作者用了“乌鸦反哺”的典故,表达要为祖母养老送终的愿望。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句中“结草”的典故来自于《左传》,主要表达“死后报恩”的意思。
答案 B解析理解有误,作者是说当时做蜀汉的郎官,本来就希望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是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拔,恩惠优厚,怎么敢徘徊不前,而有什么非分的企求呢!(2)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把表呈上。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李密传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①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③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宫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注①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②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
③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刘终,服阕.阕:停止,完B.密奉事以孝谨闻.闻:闻名,出名C.孔明与言者无己敌.敌:敌对D.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援:靠山答案 C解析敌:相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
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
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恒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尾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
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答案 D解析“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李密)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与子夏并列(认为他是很有才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