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摄影测量解析基础(二)改
第二章 摄影测量解析基础(二)改
像对的立体观察
建立人造立体视觉时,要求观察立体
像对的双眼分别只能观察其中的一张 像片,俗称分像。 观察时,一种是直接观察两张像片, 构成立体视觉,是借用立体镜来达到 分像。另一种是通过光学投影,将两 张像片的影像重叠投影在一起,称为 分像法的立体观察。
像对的立体观察
(一)立体镜观察
立体镜的主要作用是一只眼睛能清晰地只看一
s1 B
s2
BX= Xs2 –Xs1
BY= Ys2 –Ys1
点投影法前方交会
X A X s1 N1 X 1 X s 2 N 2 X 2 YA Ys1 N1Y1 Ys 2 N 2Y2 Z A Z s1 N1Z1 Z s 2 N 2 Z 2
BX X s 2 X s1 N1 X1 N2 X 2 BY Ys 2 Ys1 N1Y1 N2Y2 BZ Z s 2 Z s1 N1Z1 N2 Z2
单测标量测法
单测标法是用一个真实测标去量测立 体模型,如图:
像点坐标量测仪器
用解析方法处理摄影的像片时,都要首先量 测出像点的坐标x,y。量测这些数据的专用一 起,称为立体坐标量测仪。
蔡司(耶拿) Stecometer C 型立体坐标量 测仪
蔡司(上科恩)PSK型立体坐标量测仪
HCZ-1型立体坐标量测仪
2
人眼的立体视觉
人的双眼为什么能观察景物的远近呢? 由于两点在眼中构像存在着生理视差
σ,此种由交会角不同而引起的生理 视差,通过人的大脑就能作出物体远 近的判断。 人用双眼观察景物可以判断其远近, 得到景物的立体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人眼的立体视觉
人眼的立体视觉
摄影测量中,正是根据人眼的立体视觉,对同一 个地区要在两个不同摄站点上拍摄两张像片,构 成一个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察与量测。
学习目的 什么是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与单张航摄像片解 析的区别?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 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相关知识;
空间后方交会与前方交会求解地面点
坐标的计算方法; 解析相对定向及模型坐标计算; 单模型光束法整体解求; 解析相对定向及模型坐标计算;
空间前方交会方法
原理: 使用立体像对上的 同名像点,就能得 到两条同名射线在 空间的方向,这两 条射线在空间一定 相交,其相交处必 然是该地面点的空 间位置;
A B
P
左
a
b
a'
P' b'
右
空间前方交会方法
原理: 设空中S1和S2两个摄站点对地面摄影,
获得一个立体像对。任一地面点A在该 像对的左右像片上构像为al和a2。显然 同名射线S1al与S2a2必然交于地面点A。 若已知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 像点坐标, 由共线方程联立即可确定相 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Y2
Y1
X2X1ZtpYp Xs1 MZs1 Y1
Ys1 Xtp
空间前方交会方法
一、点投影系数法: 过左右摄站S1、S2分别 做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为:S1-X1Y1Z1和S2X2Y2Z2,左右摄站S1、 S2在地面坐标系下的坐 标分别为(XS1,YS1, ZS1)和(XS2,YS2,ZS2)
张像片的影像。(透镜主光轴平行,间距约为 眼基线距离,高度等于透镜主距) 最简单的立体镜是桥式立体镜,如下图所示:
像对的立体观察
航摄像片像幅较大,为了便于航摄像片对的立体 观察,而设计的一种立体观察工具称为反光立体 镜,如下图: 用立体镜观察立体时,看到的立体模型与实物不 一样,主要是在竖直方向夸大了,这种变形有利 于高程的量测,但由于量测像点坐标没有变化, 所以不会影响量测结果。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基础
立体像对的定义:在
不同摄站对同一地区 摄取具有重叠的连续 的两张像片;
摄影基线:相邻两 摄站的连线;
同名光线:同一地面 点发出的两条光线; 同名像点:同名光线 在左右像片上的构像;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基础
核面:摄影基线与某一地面点组成
的平面; 同名核线:核面与左右像片面的交 线; 主核面:通过像主点的核面(左、 右主核面) 垂核面:包含左右像底点的核面;
细胞(物理过程)使其感光(生理过程) 通过视神经纤维传至后大脑视觉中心, 经记忆加入已有的概念和经验(心理过 程),从而形成感知。
人眼的立体视觉
人眼的分辨率
单眼能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称为单眼分辨率; 用单眼所能观察出两点间的最小的距离为第一
分辨率; 用单眼所能观察出两平行线间的最小距离为第 二分辨率; 第一分辨率=45″ 第二分辨率=20″ 双眼观察精度比单眼提高 倍
点投影系数
A
空间前方交会方法——点投影系数法
点投影系数方法计算
X A X s1 N1 X1 X s 2 N 2 X 2 YA Ys1 N1Y1 Ys 2 N 2Y2 Z A Z s1 N1Z1 Z s 2 N 2 Z 2
BX X s 2 X s1 BY Ys 2 Ys1 BZ Z s 2 Z s1
观察人造立体的条件
摄影测量中,人造立体的观察必须满足形成 人造立体视觉的条件。归纳如下: 1、由两个不同摄站点摄取同一景物的一个立 体像对。 2、一只眼睛只能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 (分像条件) 3、两眼各自观察同一景物的左、右影像点的 连线应与眼基线近似平行。 4、像片间的距离应与双眼的交会角相适应。
空间前方交会方法
定义:由立体 像对中两张像 片的内、外方 位元素和同名 Z 像点坐标来确 定相应地面点 在物方空间坐 标系中坐标的 方法。(P32)
z1
y1 S1 x1 y2 z2
S2 a1(x1,y1)
a2(x2,y2)
x2
Y
A(X,Y,Z)
X
Z2
空间前方交会方法 Z
1
推导过程:
s1
Z1 X1
像对的立体量测
一、双测标量测法
是用两个刻有量测标记的测 标放在两张像片上,或放置在 左右像片的观察光路中,当立 体观测像片对时,左右两个测 标构成一个空间测标,当左、 右测标分别在左右像片的同名 地物点上时,就构成测标与该 地物点相贴。此时,移动像片 或观测系统的手轮可直接读出 该点量测坐标系中的坐标x1、 y1与x2、y2。或者以测标切到 某一高程,用左右手轮运动, 保证测标沿立体模型表明紧贴 移动,即可带动测图设备绘出 等高线。
立体效应的转换
满足条件的基础上,两张像 片有三种不同放置方式,因 而产生了三种立体效应:正 立体、反立体和零立体效应。 正立体效应
如图(a),把左方摄影站摄得 的像片P1放在左方,用左眼观察; 右摄影站摄得的像片P2放在右方, 用右眼观察,就得到一个与实物 相似的立体效果,称为正立体。
立体效应的转换
自然界中,当用两 眼同时观察空间远近 不同的A与B两个物点 时,如图,由于远近 不同而形成的交会角 的差异,便在人的两 眼中产生了生理视差, 得到一个立体视觉, 能分辨出物体远近。
根据这一原理,在P1与P2两个位置上, 用摄影机摄得同一景物的两张像片,这 两张像片称为立体像对。 这种观察立体像对得到地面景物立 体影像的立体感觉称为人造立体视觉。 按照立体视觉原理,我们只要在一 基线的两端用摄影机获取同一地物的一 个像对,观察中就能重现物体的空间景 观,测绘物体的三维坐标。这是摄影测 量进行三维坐标测量的理论基础。
像对的立体观察
(二)重叠影式 (叠影影像)观察 立体
偏光振法
在两投影光路中安 装两块偏振平面互 成90°的起偏镜; 观测者带上一副检 偏镜片与起偏镜相 同左右偏振平面相 互垂直。
2、光闸法 优点:投影光线的亮度很少损失 缺点:振动与噪音不利于工作 3、偏振光法 在两张影像的投影光路中,放置 两个偏振平面相互垂直的偏振器, 在承影面上就能得到光波波动方向 相互垂直的两组偏振光影像。 偏振光可用于彩色影像的立体观 察,获得彩色的立体模型。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方法
根据摄得的立体像对的内在几何特性,按物点、 摄站点与像点构成的几何关系,用数字计算方式求 解物点的三维空间坐标的方法有三种:
用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方式和双像空间 前方交会公式求解物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用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方法求解地面点的三 维空间坐标。 采用光束法求解地面点三维坐标。
像对的立体观察
叠映影像立体观察:
液晶闪闭法:广泛用于现代的数字摄影测量系
统中,主要由液晶眼镜和红外发射器组成,使 用时,红外发射器一端和显卡相联,图像显示 软件按照一定的频率交替地显示左右图像,红 外发射器则同步地发射红外线,控制液晶眼睛 的左右镜片交替闪闭,从而达到左右眼睛各看 一张像片的目的。
2、反立体效应
把左方摄站摄得的像片P1放在右方,用右眼观察;右方摄 站摄得的像片P2放在左方用左眼观察,如图(b)。这种立体 效应称为反立体。或在组成正立体效应后,将左右像片各旋 转180°,如图(c),同样可得反立体效应。
立体效应的转换
3、零立体效应
将正立体情况下的两张像片,在各 自的平面内按同一方向旋转90°,使 像片上纵横坐标互换了方向。像片上 原来的纵坐标y轴转到与基线平行,此 时生理视差变为像片的y方向的视差, 因而失去了立体感觉成为一个平面图 像。 这种立体视觉,称为零立体效应。
思考题:
1、人眼为什么可分辨物体的远近? 2、单眼观察与双眼观察的分辨率为什 么不同?双眼观察可提高多少? 3、什么叫人造立体视觉?有哪些条件? 摄影测量中如何利用这一原理? 4、什么叫正立体、反立体、零立体? 5、摄影测量中用哪两种测标来观测立 体模型? 6、量测像点坐标的仪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