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劳动力是人体的机能, 人们只有消费了一定的生活资料后才能生产出劳 动力来,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 生活资料表现出来。 • 因此劳动力的价值等同于生产劳动力价值的生活 资料价值,由三部分组成:
a、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而花费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与其 它商品相比较,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规定包含着历史的和道 德的因素。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 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身体 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 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 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 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第一节 剩余价值和生产
一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条件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资本最初总是表现 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具体的物。但是,货币和物 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货币在什么条件下转变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 的前提或条件是什么?
(一)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
普通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首先,流通形式不同。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交换的媒介作用, 其运动形式是: W( 商品 ) 一 G( 货币 ) 一 W(商 品); 而作为资本流通的货币,其运动形式是: G(货币)一W(商品)一G(货币)。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 ⑴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劳动过程是劳动 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 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⑵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 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 过程的统一。
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 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一个劳动过 程,劳动过程是一个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即不断生产出商品的过程,不同的劳动过 程生产出不同的商品。但生产商品本身并 不是资本家生产的目的。他生产这种商品, 是因为这种商品可以给他带来利润,即剩 余价值。 •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 余价值。
(二)资本总公式的形式和矛盾
1. 资本总公式的形式: G—W—G′ 。这个公式反映 了各种形态资本运动的共同目的,因此马克思把 它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形式上的矛盾):价值增 殖与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要求是相矛盾的。因为 从形式上看,在资本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 两个流通行为的结果,而在流通过程中是不能产 生剩余价值的。
• 其次,流通的本质不同。表现为两者流通的目的 和经济内容不同。以普通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是为买而卖,其经济内容是价值量相等、使用价 值不同的商品相交换;运动的目的在于换取生产 消费或生活消费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 为卖而买,其经济内容是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 把商品卖掉,重新换回货币。获取剩余价值,是 资本运动的目的。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 值。 • 第二,两者流通的界限不同。W—G—W的流通过 程是有限的;G—W—G′的流通过程却是无限的。
(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就是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 价值的过程。 1. 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恰好 等于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这个 劳动过程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资本家以工资 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这个劳动过程就是价值 增殖过程。 2. 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 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补偿劳 动力价生产的内容和类型 (一)再生产的内容 (二)再生产的类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的含义 2.简单再生产的特征 3.扩大再生产的含义和两种类型 二 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 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 第四节 相对过剩人口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其次,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 以流通过程为媒介,因为不论是劳动力的买卖,或是生产 资料的购买,都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 所以说,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了最终的解决。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条件 (一)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 (二)资本总公式的形式及其矛盾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三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四 剩余价值率及其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普通商品生产过程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预 生产资料 ………………(24元) 劳动过程
付 价值(24元)
资 本 劳动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商品 生产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27元)
抽象
创造新价值
…………(3元)
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 27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资 本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总计51元) 劳动 抽象 创造新价值 ………… (6元) 价值增殖过程 ( 54元) ………………(48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劳动过程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其它商品不同, 具有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 值的源泉。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即在劳动过程中), 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 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是解 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钥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