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含义、特征、体系的初步认识
1、制度的含义:制度特指用来指导和约束个人或组织的社会行为,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或人与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规则。
2、学校制度的含义:“学校制度”又称“学校教育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学校制度”,指的是“学制”。
广义的“学校制度”,指的是为了指导和约束学校的行为和与学校有关的组织、机构、人员等的行为而制定的教育法律、规章等成文的规则体系,以及学校、学校所在的社区中的组织、人员认可了的与学校有关的习惯、道德标准、风俗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
广义的“学校制度”包含了狭义的“学校制度”。
3、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含义:我们提出对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初步的、有待验证的定义:
现代学校制度特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4、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应当具有下列一些基本特征:
(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能够敦促并保障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允许有差异地发展
(最优发展)。
能够引导校长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领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课程的领导者。
(二)能够大力促进校长和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有力地推动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三)能够有力地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传统型学校”向“学习型学校”发展。
(四)能够推动和保障学校形成清晰的学校产权。
学校资产指的是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学校资产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对学校资产所形成的权利,简称产权。
学校产权是学校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至少包含了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
……
学校产权的表现形式,至少包含了:
——物权……
——债权……
——股权(如学校投资于企业、教育园区或其他学校之后所形成的股权);
——校誉……
(五)能够保障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形成校本管理的机制和民主治校的制度基础。
(1)能够使学校成为独立法人并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使
学校成为独立法人,至少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第二层:学校应当在取得法人资格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学校法人制度;
第三层:应当“三分”,即通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修改和制定有关法律、建立现代学校法人制度,使政府行政职能与学校教育职能基本分离,国家行政权力与学校法人权利基本分离,举办者产权与学校日常经营权基本分离。
(2)能够推动教育行政机关把应当下放给学校的权力下放给学校。
(3)能够推动学校形成校本管理的机制。
校本管理的机制应建立在“形成了新型的政、校关系”、学校内部扁平化组织结构大体完成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学校内部科层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
(4)能够为教育管理行家负责学校日常管理提供系统的制度保障。
(5)能够保障教职工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的管理。
(6)能够保障社区中的各种组织及家长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
(六)能够具体、明确地规范政府应承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特别是经济责任,构建起针对政府的完善的、可操作的问责机制和其“不作为”的追究机制。
(七)能够逐步地、有序地允许家长、学生自主择校。
(八)能够引导学校积极地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5、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大途径。
(按: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各方面的任务。
)
途径之一:通过改善教学环节,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提高学校效能,来逐步建设课程、教学环节的现代学校制度;
途径之二: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或人力资源开发来逐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途径之三:通过公共教育经费拨款标准、途径或方式的改革对政府的问责、追究制度的建立,来逐步推动现代学校拨款制度、日常财务制度的建设;
途径之四:通过学校法人资格的确认、完善以及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完善,来逐步建设现代学校法人制度;
途径之五:通过发动学校教职工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或通过发动社区中的组织、学生家长、选民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推动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在此过程中,逐步设计出具有现代学校制度某些特征的各种制度;
途径之六:通过学校整体形象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整体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来逐步建设相关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