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xx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20xx年8月由xx电大、xx职业高级
中学以及八所行业职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占地186亩,建筑面积45555平方米,在校生5600多人,专任教师232人。
学校组建以来,坚持“科研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方针,健全督导评估机制,狠抓
教育过程管理,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办学信誉度、知名度与日俱增。
一、完善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促进学校步入发展快车道
我校为异地新建,“十校合并,既整合了资源,又集中了矛盾和困难”。
合并之初,一方面,百废待兴,大量纷繁复杂的工作需要重新梳理,
另一方面,各种矛盾和困难交织在一起,工作举步维艰。
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园建设难以为继。
学校组建时,校园仅
建设三分之一,只有一幢教学楼、一幢生服楼和一幢学生宿舍楼,而
建设负债达3800万元,这对农村职业学校来说,无异是一个天文数字。
合并开学的第一天,三幢建筑全部被工程队封锁;每到年底,校
长成了“团长”,巨大的资金压力,直接影响校园后续工程建设。
二
是实训设备几乎为零。
合并之初,80多台陈旧的电脑、6台普通车床、几十把算盘,是学校实训设备的全部家当。
三是教师队伍人心不稳。
与普教相比,教师社会地位的差异、收入的差异,尤其是对学校
发展前途的担忧,造成了教师队伍人心不稳。
合并以来,教师跳槽、
下海的已有20多人。
教师队伍人心不稳,对学校发展无疑会产生极
大的负面影响。
困难是现实的。
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因此,我们横下一条心,迎难谋发展,以不甘落后的倔劲、不怕
困难的韧劲,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边教学、边管理、边还债、边建设,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一方面,通过借鸡下蛋,由工程队全额垫资,加快校园建设步伐。
分别于2003年8月、2004年5月建成了学生二号宿舍楼和科技实训楼。
目前,学校正紧锣密鼓地建设办公教学
综合楼,以缓解校舍不足的矛盾。
另一方面,我们把建设、发展的重
点放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全力改善实训条件,为学生技能训练搭建平台。
合并以来,学校已先后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设备总值已达1168万元。
目前,学校拥有电子、电工、汽修、
烹饪等各类实验、实训室36个,美术、微机、服装制作等专用教室
23个,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机械、数控生产实训车间。
同时,建成了6个多媒体教室、1个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宽带网络系统。
在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学校领导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办人民满意学校,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更需要过硬的办学质量。
为此,我们始终把科学管理列为重中之重,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
效益。
特别是从盐城市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以来,学校牢牢把握机遇,开展相关工作。
一方面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认
真学习职教法律、法规文件,潜心研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
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方案。
另一方面,以评估方案细则为准绳,结合学校具体实际,精心制定符合校本特色的评估体
系。
同时,我们还对照体系整体性测点要求,编制了学校“十一五”
发展规划,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
实践证明,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不仅将教育督导有机渗透至职业教育领域,而且符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校朝着优势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方向迈进,对学校工作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学校发展建设标准的研制过程,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便
于学校解读与拓展。
尤其是评价细则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便于学校操作、便于学校自评。
我校充分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落实“一校一标”的制定。
在学校督导科研室的具体牵头下,按照前瞻性、实
用性、梯度性、服务性的原则制定评价体系。
前瞻性就是学校的建设
和设备投入必须超前思考,确保在苏北领先;实用性是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以满足教学为第一需要;梯度性则表现为发展目标的制定分阶
段逐步实施;服务性是指学校的建设与投入必须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四性”原则下的“一校一标”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我校定准办学目标、细化绩效管理的指南。
二、实施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健全的督导评估机制必须付诸于周密的实施,才能取得实效。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实施发展性督导评估的质量,提高了学校依法治校、自主发展的水平。
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
“用制度管理、靠制度创新”是学校加强“人、财、物”管理的核心
思路。
学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制度建设之中,并细化
为具体的办学策略,物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形成了“三种机制”的
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评价机制,实行目标管理。
制度的贯彻执行要有科学合理的
评价标准,我们从着眼点要高、量化要精、目标要细、操作要严的标
准出发,建立了以“模块化评价”为核心的评估体系。
学校把评价范
围分成班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三个模块。
班级评价以“日查、周结、月评比”为重点,对班级常规管理每日一查、每周一结、每月
一评比,确定“优秀班级”、“达标班级”和“不达标班级”。
教师
评价实行目标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目标评价就是各处室、全体教师学期初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学期结束按照目标责任书逐项
考核,阶段性评价以学期为单位,按照教代会通过的《教职工德、勤、能、绩百分考核实施细则》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晋级、评优、
津贴挂钩。
学生按照“千分准出制”进行评价。
所谓“千分准出制”
是指把学生评价内容分成思想品德、日常行为、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以及其它素质等五个方面,总分1000分,毕业基准分为800分,每个分项确定最低分值要求。
这样,既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又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还结合师德建设年的要求,积极开展“学生评教师、学生评学校、家长评学校”的三
评活动,使评价机制更加健全和成熟。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目的是为了“鼓
励干的、促进看的、处罚懒的”。
学校还建立了《岗位津贴发放暂行
办法》、《教职工激励条例》、《三好学生、优秀学干评比办法》等
奖惩条例,激发了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也使学校管理迈入了人本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实行阳光管理。
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监督职能,
由工会定期组织民主理财,监督财务收支情况,使资金的使用更透明、更公开。
凡学校涉及到建设、收费、人事变动、表彰等焦点问题,一
律实行校务公开,晓之于众,确保各项决策科学、规范。
2、优化专业设置,丰富办学内涵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的命脉所在、根本所在。
我校始终把专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来抓,按照调优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内涵,
办出专业特色的思路,推进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我校计算机
应用专业、数控专业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级紧
缺型人才培养基地,烹饪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
第一,围绕市场规划专业。
学校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适时调优专业设置,专业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近几年汽车行业发展迅猛,轿车进入寻
常百姓家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为此,我校积极创造条件,20xx年增设了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同年,我校还围绕地方支柱产业之一——石油机械行业,新增了数控专业。
今年,又与无锡工业学校联合开办
了现代物流专业。
专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拉动了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