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的武夷山

美丽的武夷山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及反思刘万平(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 734200)一、教材简析:《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

旨在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由于教材的版本不一样,而且本课生字较多,学生读起课文来,相对难度较大。

另外,孩子们没有游览武夷山的经历,因而他们对武夷山的美丽风光感受不深。

但是,他们却渴望能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游览一番。

故而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要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他们的心灵。

这样,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将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象。

三、设计理念: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获取知识。

2.以读为本,读中想,读中悟,体会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美丽,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地朗读、思考、交流与想象。

3.在读通、读顺、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4)渗透句式训练。

2.过程与方法:(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

(2)通过看图,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2)愿意和同学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武夷山的风光。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感受武夷山的美丽.2.难点: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体味武夷山的奇、险、清、静。

六、教学准备:武夷山课件,武夷山美景图片七、教学过程:(一)语言激趣,导入课题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

武夷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人们称它为人间仙境.本节课我们学习美丽的武夷山.齐读课题:美丽的武夷山。

(二)欣赏美景,初读课文1.交流资料:老师让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武夷山的资料和图片,谁能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武夷山的资料和图片向同学们展示展示呢?(交流后,课件出示地图,使学生懂得武夷山在福建省。

2.欣赏武夷山美丽的山水。

老师也收集了武夷山的资料和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武夷山美丽的山和水的图片)问:看了图片,你对武夷山的山和武夷山的水有什么感觉?(武夷山山抱着水,水绕着山,非常美丽,我很想去游览。

)同学们想去游览武夷山,知道武夷山在什么地方吗?读句子:武夷山在福建省,那里峰峰有溪水环绕,溪水随山峰弯曲回转。

3.听课文录音。

武夷山山抱着水,水绕着山,景色这么美丽,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呢?请同学们来听课文录音。

(课件播放课文视频录音)要求:小手指着课文听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语气。

4.自读课文,通过“查、问、猜”等方法解决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5.标出课文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纠正错误读音。

6.出示课件,认读课文中的生词。

福建省西北部山势险峻造型奇特随着通向沙石风景画爬山入诗入画溪水缓缓徐徐古朴竹笋7.交流:初读了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8.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三)深入导读,感悟山水学山: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完成填空题:(课件出示)(1)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最险的是(),从峰底向上有人共开出的(),一直通向()。

这两句话是描写什么的?第一句描写了山的什么?第二句描写了山的什么?(这两句话是描写山的,第一句描写了山的奇,第二句描写了山的险。

)教师相机板书:山:奇险然后指名读,齐读。

读得流畅、有感情2.认识排比句。

(课件出示)(1)小知识:作者在描写武夷山山峰造型奇特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句,用了四个“有的像”,像这样用同样的词写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叫排比句。

(2)看图做练习:武夷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山峰,你们看,他们还可以像什么?(出示课件)①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②天山的云变化万千,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儿像()。

3.最险的峰是什么峰?出示图片(大王峰)——这就是大王峰,它非常的陡峭,而且只有一条路通向峰顶,真险啊!小组读、齐读4.出示练习,指导背诵武夷山()。

三十六峰(),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最险的是( ),从峰底向上有( ),一直通向( )。

学水: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完成填空题:(课件出示)武夷山的溪水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所以叫()。

武夷山的溪水很(),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

武夷山的溪水很(),()得像一面镜子。

2.请小朋友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看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写了武夷山溪水的什么特点。

(这一段主要写了水,写了武夷山溪水的清、静。

)教师相机板书:水:清静然后指名读,齐读。

读得流畅、有感情3.引导想象:①溪水真清啊,如果这时你正站在九曲溪边,还可以看见什么吗?——可以看见小鱼、小虾、水草……②溪水真静啊,溪水静得像——(一面镜子)你要是站在溪边,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还会看见什么?——看见蓝天、白云的倒影、看见绿竹的倒影、看见自己……4.男、女生分别读、小组读5.师评价:读得真好,这么美的景色难怪许多诗人观赏之后都忍不住写下了赞美的诗句。

游览:1.武夷山山奇、险,水清、静,非常美丽,大家都很想去游览,那么作者在游览武夷山时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呢?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完成填空题:(课件出示)到武夷山游览,可以(),也可以()。

人们会有一种()的感觉。

2.什么叫入诗入画?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让我们来读一读作者的描述,轻声自读最后一段)相机解释重点词(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轻轻、徐徐)3.指导读:那就让我们把这入诗入画的情景表现出来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分小组读师评价:你们读得可真好,老师就好象正坐着竹筏,和你们一同游览美丽的武夷山呢!(四)随堂练习,渗透语基1.照样子写词语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2.照样子写句子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山很高,高得―――――――――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可以―――――――,也可以―――――――(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过渡:看着这美丽的武夷山,你还有什么感受想说吗?2.小结:是啊,我们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数不尽的美丽的山山水水,有机会的话,我们应该亲自去游览一番。

3.整体回顾,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超市:1.回家后,请小朋友们做回小导游,把武夷山的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一起喜爱美丽的武夷山。

2.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美丽的地方,请你把自己去过的地方画一画或写一写明天向同学们介绍。

板书设计:山:奇、险美丽的武夷山入诗入画水:清、静八、教学反思:本文的语言与内容和谐一致,采用比喻和整齐的对句,简洁而明丽。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1.重视学生动手搜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因离学生生活的地理位置较远,课前布置学生运用可利用的条件上网搜集有关表现武夷山的图片和文字,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老师从每个小组中挑选一些搜集到较好的图片的同学到前面进行展示,相机进行简单的询问。

并请朗读能力好的同学到前面来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文字资料。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对武夷山充满一种无比喜爱之情。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制作了山水欣赏、课文视频录音、思考和练习等为内容的课件,通过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观赏图片中感受山水之美,在听课文录音中想象山水之美,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山水之美,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他们的心灵。

使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象。

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3.重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

随堂练习,渗透了排比句、比喻句等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4.重视多种识字方法的交流。

二年级的学生已拥有多种识字方法,能通过“查、问、猜”等方法解决生字词。

因此,在识字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各显其能,然后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对生字进行检测,这样努力做到在活动中识字。

5.重视多种方式的读。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对武夷山的喜爱用几句简单的语句是说不清的,因此,要求学生反复地、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武夷山的无比喜爱之情。

6.重视以图促情。

教学时充分发挥画面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欣赏奇山秀水的画面,并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地感受武夷山的山美、水美。

7.重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如:引导想象:议一议①溪水真清啊,如果这时你正站在九曲溪边,还可以看见什么吗?——可以看见小鱼、小虾、水草……②溪水真静啊,溪水静得像——(一面镜子)你要是站在溪边,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还会看见什么?——看见蓝天、白云的倒影、看见绿竹的倒影、看见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