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B与信号完整性工程设计原理及方法

PCB与信号完整性工程设计原理及方法

特征阻抗的物理意义就是:入射波的电压和入射波的电流的比值 ,或反射波的电压和反射波电流的比值。
电磁波在介质的中的传输速度只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或等效介电常 数有关。
FR4带状线的典型传输速度为180ps/inch
耦合传输线分析
由于信号之间存在耦合,就引出了有效特征阻抗的概念: 若传输线加相反激励,则有效特征阻抗为:Zo= Z(1-K),即奇模阻抗; 若传输线加相同激励,则有效特征阻抗为:Ze= Z(1+K),即偶模阻抗。 差分阻抗就是奇模阻抗的两倍。K为两根传输线之间的耦合系数。
为传播常数 为特征阻抗
由于R, G 远 小于 jwL、 jwC, 所 以通常所说的 阻抗是指:
Zo = L/C
单根传输线的分析方法(续)
从通解中可以看到传输线上的任意一点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入射波 和反射波的叠加,传输因此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值都是 时间、位置、终端匹配的函数,再使用输入阻抗来研究传输线已 经失去意义了,所以引入了特征阻抗、行波系数、反射系数的概 念描述传输线。
PCB与 信 号 完 整 性 分 析 基 础
目录
前言 信号完整性(Signal Itegrity)概念 信号完整性(Signal Itegrity)原理 信号完整性仿真技术 信号完整性工程设计应用
现代电子设计的挑战
不断缩小的特征尺寸
高速问题更加突出
信号边缘速率越来越快 片内和片外时钟速率越来越高 系统和板级SI、EMC问题更加突出
流与侵害网络的跳变方向一致。
串扰与耦合机理
前向串扰: 1/2Ic-IL 后向串扰: 1/2Ic+IL 在理想情况下,前向串扰是相抵消的,通常IL比Ic大。 后向串扰脉冲幅度饱和,宽度是信号在平行耦合线长度上传输时间 的两倍,前向串扰脉冲宽度与驱动信号上升时间相同,幅度随耦合 长度增加而增加,最终达到饱和。
下一个数据的开始,因此需要在变化频率下校对二极管的响应。为 了很好地的利用这种匹配的优点,你必须选择Ton,Vf,Trr时间小 的肖特基二极管。
常见匹配方法(续)
AC匹配(RC匹配)
优点:在于终端电容阻止直流电流,因此节省了相当可观的功率。
选择适当的电容值会使得终端的波形具有 最小的过冲和下冲并且是 一个接近理想的方波。
D、:不对称带状线
地平面
导线 介质 地平面
←w→
↓h t h1

几 种 PCB设 计 常 用 的 传 输 线 结 构 ( 三 )
E、微带线边对边耦合:
导线 ←w→ s ←w→ ↓ t
介质 地平面
↑↓ hF、带状线边对来自耦合:地平面导线 介质 地平面
←w→ s ←w→
↓ t↑ h ↑↓
几 种 PCB设 计 常 用 的 传 输 线 结 构 ( 四 )
因为源端匹配元件能够较好地吸收后向串扰,所以能够更好地消 除总串扰。
影响串扰的因素
信号的跃变时间(Tr ,Tf)与频率 器件的电压扇出 PCB上的线耦合
信号的跳变)非常之快,当信号的上升时间小于6倍 (一说4倍)信号传输延时(电长度)时即认 为信号是高速信号,而与信号的频率无关。
SI: 新 概 念 , 旧 方 法
SI应用的是传统的传输线、电磁学等理论,以及复杂的算法,解决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反射;
*串扰;
*过冲、振铃、地弹、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错误;
信号完整性问题分类
传输延时(Propagation Delay) 信号失真(反射、振铃、损耗、散射) 串扰(Crosstalk) 电源/地弹(Ground Bounce) EMC
目录
前言 信号完整性(Signal Itegrity)概念 信号完整性(Signal Itegrity)原理 信号完整性仿真技术 信号完整性工程设计应用
单根传输线的分析方法
对于(图 一)传输线的 性质可以用电 报方程来表达 ,电 报方程如下: dU/d z = ( R + jwL) I
dI/dz = ( G +jwC) U
电报方程的解为:
U = Aerz + Be−rz I = Aerz/Zo − Be−rz /Zo
通解中的
r = (R + jwL)(G + jwC) Zo = (R + jwL) + (G + jwC)
信号完整性设计工程就是解决以上问题
随着系统速度的提高问题将更加复杂
NO INTERCONNECT DELAYS
TRANSMISSION LINE DELAY SIGNAL DISTORTION CROSSTALK
5MHz
20MHz
GROUND BOUNCE RADIATED EMISSIONS PACKAGE MODELING "3D" INTERCONNECTS EDDY-CURRENT LOSS
G、对称上下耦合:
H、不对称上下耦合:
地平面
导线 介质 地平面
← w→
↓h t h1 h
地平面
导线 介质 地平面
s ← w→
↓ t h1 h
阻抗的控制
1、为什么要进行阻抗控制?
阻抗匹配不但可以消除信号的反射,还可以降低串扰、 EMI问题的发生。而阻抗匹配的前提是良好的阻抗控制。
2、哪些因素对阻抗有影响?
为了保证阻抗测试的准确性,必须保证被测线段的足够长度
2、阻抗测试设备:
11801C采样示波器+SD24采样/TDR/TDT探头
反射
· 产生的原因:电磁波沿信号路径传播,在阻 抗不连续点产生反射
阻抗不连续点产生反射
反射的计算:
· 信号在始端和末端来回反射 · 由于损耗的存在,反射信号逐渐减弱,最后达到平衡
目录
前言 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概念 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原理 信号完整性仿真技术 信号完整性工程设计应用
信 号 完 整 性 ( SI) 定 义
SI(SIGNAL INTEGRITY),即信号完整性,是近几年发展起来
的新技术。
SI解决的是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高速领域,数字 信号的传输不能只考虑逻辑上的实现,物理实现中数字器件开关行 为的模拟效果往往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
串扰与耦合机理
危害: 波形畸变 噪声余量减少 上升时间变化 。。。。。。
串扰与耦合机理
容性串扰电流和感性串扰电流在远端相消。所以平行走线的网络, 如果驱动源都在网络的同一端,则串扰很小;如果驱动源在不同 端,则串扰很大。
对于平行走线的网络,容性串扰和感性串扰在近端相加,并从近端 反射到远端。所以对于受害网络的负载来说,最大的串扰来自从近 端反射回去的串扰(后向串扰),而不是直接入射的串扰(前向串 扰)。
走线类型、介质厚度、线宽、线间距、介质材料等都对阻 抗有贡献,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
简单的讲,就是所有影响信号耦合的因素
3、现在能够进行阻抗控制的工具有哪些?
现在我们所有的分析工具都可以进行阻抗控制。基本上都 是用二维场提取的方式进行阻抗计算。
阻抗的测试
1、阻抗测试的原理:
现在比较常用的阻抗测试仪采用TDR原理,即向被测 走线输出一个阶跃信号,由于信号在阻抗变化点发生反射, 测试仪通过采集到的不同点的反射,计算出各点的阻抗。
50 MHz
何时判断是否高速设计
今天电子设计师们正在从事100MHz 以上的电路设计,总线的工作 频率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50MHz,有的甚至超过100MHz。这类型 的电子系统要求高速、高效、高度集成且具备高可靠性,这是一个 新的领域,称为高速系统设计(HssD,High Speed System Design)。 高速电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频率高,通常认为如果数字逻辑 电路设计的频率达到或者超过45MHz~50MHz,而且工作在这个频 率的电路已经占整个电子系统一定的份量(例如三分之一),则称 为高速电路设计。另外一个含义是指数字信号的上升与下降(或称
现在的设计有成百上千的高速信号。 各种工艺、器件和信号类型有不同的信号质量要求:
3.3V 器件由不同于5V器件的噪声裕量 时钟信号由不同于总线的时序要求 PCI总线由不同于ISA总线的过冲限制
印制板上的互连线对信号有明显的影响,必须加以分析。 没有任何一种设计指南完全覆盖现在的所有设计。 对标准设计指南的强制应用,必将造成过头的设计,增加了制造成本和 复杂程度。 关键信号和总线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加以设计和分析。
串扰与耦合机理
感性串扰的特点: 受害网络与侵害网络之间互感的影响象一个变压器,侵害网络上
的电流在受害网络上诱导出与侵害电流相反极性的电流。这个电流 在受害网络上向两个方向扩散。
受害网络向远端和近端流动的电流的相位相同,且信号跳变方向 与侵害网络相反。
串扰与耦合机理
容性串扰的特点: 受害网络向远端和近端流动的电流的相位相反,向远端传播的电
R1||R2=Z0。交流并联匹配是通过牺牲信号质量来换取直流功耗的 减小。
常见匹配方法(续)
二极管端接匹配
在接受端放置肖特基二极管到电源或地
优点:二极管限制了过冲(小于或等于1V);二极管可以集成在
每一个接受器的芯片内部;不需要直流通路来消耗直流功耗。
缺点:二极管匹配的缺点之一就是在线路上存在多径反射而影响到
缺点:一是要求了两个器件,在高密板时布局时无放置空间;二
是在传输线上的数据会有时间的抖动,依赖于前一个数据的模式
串扰与耦合
当两个网络靠近时,一个网络的电流变化会引起另外一个网络的电 流变化,即产生串扰。也就是两个网络之间的电磁场耦合产生。串 扰只在上升、下降沿电流变化时产生。
串扰与耦合机理
串扰模型:电感耦合模型(感性串扰)和电容耦合模型(容性串 扰)。
*阻抗控制和匹配
*EMC;
相关主题